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跪求2篇介绍名人的文章(1500字左右)后面带自己感想和议论的,急!急!

首页

跪求2篇介绍名人的文章(1500字左右)后面带自己感想和议论的,急!急!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21 04:30:23
  •   掀开历史的画卷,那位“为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人物——项羽仍历历在目。想当年,“曾是气吞残虏”的西楚霸王,带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着死”的豪迈,叱咤风云,气吞万里。但“鸿门宴”上错失良机,当四面楚歌传来,也只能是无奈的叹息“虞兮虞兮奈若何”,以乌江自刎的悲壮而告终。
      
      历史上对这位英雄的功过是非的评价也莫衷一是。唐代杜牧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如果能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那么中国的历史可能要重写,而王安石却与杜牧持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认为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却无比崇敬地称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近代毛泽东却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认为项羽的失败是由于项羽沽名钧誉,没能乘胜追击,而招致后患。
      项羽对于自己的失败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乌江自刎之前仰天长叹:“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他把自己的失败归于苍天,实属荒谬。
      现在也有人认为项羽之败,败在性格折率真和有妇人之仁。其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项羽的“彼将取而代之”的率真正好证明他是一位有远大志向的好士兵、好将军。
      而非失败的原因。
      “鸿门宴”是楚汉斗争开始,也是双方斗智斗勇的一场角逐,即两个政治集团的角逐。项羽作为项营集团的领导,得到密报,在未征求谋士范增意见的情况下,即下令“为击破沛公军”,到了当夜,在首席参谋范增不在场的时候,又许诺项伯,取消军令。
      少年气盛,难免有一言堂之嫌。宴会上对范增的多次示意没有反应。这一切都反映他作为领导者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事事亲为,用人不信。梦想靠自己一人的努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的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
      还有在项羽这个集团中,范增的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已强烈表示不能与项羽共事了,而项伯早已为了个人友谊而坏了项羽大事,在宴会上“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和范增的出轨,说明这个集团的领导班子是分裂松散的,缺乏凝聚力,也证明了项羽这个领导者缺乏凝聚力,不善于团结下属。
      最后我们再看一看项羽这个集团中,除了谋士范增不姓项外,其余三人都姓项,而范增又是项羽的亚父,项伯为个人利益而损害大局,项庄有勇无谋,范增虽有勇有谋但不被重用,说明项羽作为一个领导者用人唯亲,而非用人唯才,用人唯贤。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项羽失败在不善用人,不善做领导。历史事实证明项羽当不了皇帝,也证明了他非综合素质优秀的将军。他只能是个高唱个人英雄主义者。

    汪***

    2018-05-21 04:30:23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