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残疾名人

首页

介绍残疾名人

我要介绍残疾名人的资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29 11:44:30
      挑战生命极限:奇人谢坤山的快乐支点
    如果你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你同时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得下去吗?即使活了下来,你还能感觉快乐吗? 
    而他活了下来,不仅感觉快乐,而且他的快乐就像支点,转动着周遭世界。
       “太棒了!很长时间没有读到这样感人的故事。”美国《读者文摘》总编从书案前弹了起来,中国台湾画家谢坤山挑战极限人生的故事在他心中掀起了狂澜:一个失去双臂,惟有一条腿、一只眼的重残人,却嘴衔彩笔绘制了恢弘的生命丹青。他觉得谢坤山的精神不仅属于中国、属于亚洲,更应让全世界共同分享。
       谢坤山是谁?他的故事何以感动全世界? 蓝色弧光烧焦躯体,身坠地狱心装快乐天堂 谢坤山是台湾岛上家喻户晓的奇人。 他的传奇人生是从16岁开始的。那天,在一家小工厂打工的谢坤山觉得脚底一阵阵奇热发痒,他便脱了鞋,赤脚站在3楼的阳台上,接工人从楼下递上来的钢管。
      万劫不复的灾难发生了,他手中的钢管意外地碰到三米外的高压线,一下爆出“嘭、嘭”的爆炸声响,光着脚丫的谢坤山顿时成了畅通无阻的超强导电体。刹那之间,他便被一团蓝色的电火包裹着,吞没了,尖叫着左扑右晃,浑身冒出一缕缕青烟和刺鼻的焦糊味。在场的人惊呆了,一个机警的工友冲上三楼,拿起靠在阳台旁的一把木梯朝钢管一扫,才将谢坤山与那蓝色的光带撕开。
      谢坤山骤然倒地,成了不堪入目的“炭人”,生命的迹象似乎已经远去。等工人将他抬下一楼时,他又奇迹般恢复了心跳。 翌日,躺在医院急救室的谢坤山从昏迷中苏醒了,凝视着自己烧成枯枝一样的双手,脑子“嗡”的一声,如坠地狱,顿时空茫茫一片。 医生提出了惟一能救谢坤山的方案:截肢。
       憨厚木讷的谢父一个劲地摇头:“不行。这孩子没有手脚,以后怎么生活?大夫,一定要保全他的手脚……” 但此刻,谢坤山脆弱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死亡的大门半掩着,他离地狱只有一步之遥。 数日之后,抢救谢坤山的截肢手术如期施行。他的左臂切到腋下,右臂也只剩一截残根,右小腿也切去了,支撑这个男子汉天地的就剩下一条腿了。
       静静地躺在病榻上,谢坤山没有吵也没有闹,没有喊也没有哭。寂静的病房里,依稀传来母亲“嘤嘤”的哭声。窗外,残阳如血,母亲的心在一点一点滴血。 望着母亲沧桑的背影,坠入炼狱之中的谢坤山并没有绝望,更没有想过自杀。他在默默地思索着自己未来的人生:既然事故已经发生,就不要无休止地埋怨上苍和命运不公,也不必给自己和亲人带来更多的痛苦。
       出院后几个月,谢坤山吃饭一直由母亲喂,他觉得很别扭,于是决定自己试着吃。苦思冥想了几天,他发明了一套“坤山牌”餐具,用一个螺旋状的中空铁环,在尾部缠上一个活动套子,然后将一根汤匙末梢焊弯成L形的锥状,将螺旋状的铁环套在右臂的残根上,再将特制的汤匙插进铁环末端的套子。
      谢坤山用这餐具将第一口饭送进嘴里细细地咀嚼,真甜啊,然后与妈妈相视而笑。 谢坤山向独立生活迈出了第一步,可是日夜操劳的母亲却累倒了,住进了医院。独自在家的谢坤山一连15天没人帮他洗澡,他感觉浑身奇痒。不能再等了!他望着自来水管想了半天,突然灵机一动,借助衣夹、毛巾等用品,用残存的手臂打开了水龙头,当清凉的水花顺流而下之时,谢坤山领略到了久违的快乐与清爽。
       妈妈出院后问他:“没有手,你怎么擦干身子呢?” 谢坤山嫣然一笑:“身体挤进衣服时,衣服就帮我擦干啦!” “衣服湿乎乎的,会感冒的。”妈妈心疼地说。 “没事的,我的体温一会儿就把衣服烘干了!”谢坤山骄傲地说。 有一天傍晚,谢坤山看着妹妹伏在桌上写作业,手中的笔如天马行空,他不禁叩问自己:难道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法拿笔了吗?谢坤山想:没有手,我还有嘴啊!嘴可以吃饭、说话,也可以写字啊。
       他试着用嘴唇衔住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大大的“谢坤山”三个字,字体东倒西歪,口水浸透了白纸。尽管如此,他还是看到了一线曙光。以后的日子,他终日练习衔笔写字,从散乱不整到井然有序,从大而无当到隽永娟秀。 至此,谢坤山大声告诉自己:原来天底下最棘手的事,都不是用手完成的。
       无腿无手难行天下,口衔彩笔画出天宽地阔 谢坤山在家里蛰伏了整整七年。 终日与他做伴的是家里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有一天,他从床上跃起身来,向家人宣告:“我要做油画家!” 所有的家人和亲朋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亲友们甚至善意地劝他:“还是现实一点吧,上街卖彩券或到夜市行乞,才是妥当的谋生之道。
      ” “不!”谢坤山摇头,“没有尊严地活,我绝对不要。” 在周遭的不屑和冷漠之中,谢坤山毅然口衔铅笔,一笔一笔画起了素描。 谢坤山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是铅笔常断。削铅笔,对小学生是举手之劳,可对无手的谢坤山来说,面前却像横着一座大山。他找来一把小钢刀,用牙齿咬紧刀柄,再把铅笔推至桌边,用右臂的残根按住,然后咬紧小刀,一刀一刀地削起来,铅笔屑纷纷飘落,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滚下。
      望着自己的小小“成功”,谢坤山的心在大声呐喊:“谢坤山,今天你不仅把铅笔削出来了,更将自己未来之路削出来了。” 未来之路的第一步就是离家去学画。 那天,谢坤山看到电视介绍三重铺有一家专门为残障者提供膳宿的习画团体,鼓足勇气对父母说:“我要搬到三重铺去学画。
      ” 妈妈摇头:“坤山,别异想天开。没有妈妈照顾,你寸步难行。” 谢坤山眼眶一下子红了,真挚地对母亲说:“妈妈,你总不能照顾我一辈子,让我自己去闯一闯吧……” 谢坤山到三重铺不久,从非洲归来的著名油画家吴炫三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行画展,谢坤山邀了几个同伴前去参观。
      徉徜在展厅里,吴炫三画笔之下原始粗犷的非洲风情在谢坤山平静的心中卷起狂澜巨浪,他蓦地萌动一个念头:“今生一定要拜吴炫三为师!” 抬头看去,吴炫三正被台湾的名流政宿团团围住,如众星拱月。谢坤山默默地伫立在一旁等待和观望。嘉宾散去之后,吴老师又坐到椅子上。
      机不可失,谢坤山满脸通红地走上前去,勇敢地说:“老师,我能不能跟你学画?” 吴炫三惊愕不已,眼前这个无臂青年一脸虔诚和神圣,他朝着谢坤山笑了笑:“我已经好多年不收入室弟子。不过,我在艺专开有油画课。” “老师,我可以去艺专旁听你的课吗?” “当然可以。
      ”吴炫三写下了他在艺专开课的课程表,递到谢坤山的手里。 第一次上课的时间到了,谢坤山坐朋友的摩托车到了艺专,可是那天左顾右盼,未见吴炫三老师的身影出现,他只好与朋友悻悻而归。不料摩托车沿艺专后门的小路驶下一个斜坡时翻车,谢坤山的假肢被压裂了。
      这场虚惊过后,朋友再也不愿陪谢坤山一起去艺专了。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谢坤山只好另邀一位同学与自己同去,辗转换了几趟公共汽车,苦苦等了一个晚上,仍然没有见到吴炫三老师。 第三次,谢坤山只好背上画夹独自前往。他的心里很平静,等!哪怕空跑十回,也要等到吴老师。
       终于,吴炫三急促的脚步声在走廊上传过来了,他一进门,便朝谢坤山歉意地笑了:“我知道你三踏师门,有此恒心,将来必成大器。” 吴炫三为谢坤山上了第一堂课,从此他们结下了长达20多年的师生情谊。 谢坤山学画,每天上午11点出门,晚上也要到11点才回来,整整12个小时,因为无法拉开裤门上厕所,他只能憋着,最终憋出血尿。
      后来他发明了一个勾子,总算解决了这个生活难题。一年后,他的画艺大长,吴炫三老师以酒会的形式为他办了一个画展,展出他的18幅油画,邀请台北美术界的人士前来观摩,一下子好评如潮,全部油画被收藏。 谢坤山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绘画中去。
       今生有憾无法牵手,情证一生戒指套在心上 谢坤山的故事在电视上播出后,一个叫也真的纯情女孩被谢坤山的达观和坚韧感动,她与一位朋友结伴去看望他。谢坤山站在自己的画室楼梯口,凝视也真抱着一个大西瓜走上来,惊讶地喊道:“奇了,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西瓜?” 也真温柔地浅浅一笑,那一笑永远地留在了谢坤山的心里。
       几个月后,当谢坤山踏进艺专的教室时,眼睛突然一亮,也真就坐在教室一隅,朝他投来莞尔一笑。 “天啦!”真是缘分天注定,谢坤山心中一惊。原来也真也喜欢画画,在艺专选修了西画。他们在教室里再次不期而遇,注定了他们一生一世的情缘。 第一次外出是谢坤山约也真到北部海滨冬景写生,他们从台北一路颠簸坐车到基隆,再转开往福隆的长途汽车。
      途中,他们被奇石穿空、波涛涌起的海岸线深深吸引,两人便中途下了车。 冬日里的海风“哗哗”地刮着,天空墨沉沉地飞扬着蒙蒙细雨,也真为谢坤山撑起一把雨伞,自己却冻得瑟瑟发抖。 那一刻,谢坤山感动了,他连忙脱下背心给也真穿上,然后继续迎着风雨写生。
      尽管冷雨浸淫着肌肤,可他的心中奔突着融融的暖意。直到海面上渔火点点,他们才收起画架回家。 就这样,他们悄然走过了八年的漫长时光。 两个彼此爱慕的年轻人心中隔着一层纸,最后竟被一个旅途中的陌生人点破了。 那次他们乘火车去鹿港小镇写生,两人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开怀大笑。
      列车缓缓驶进台中,邻座的一位先生突然站起身来,径直走到也真跟前,匆匆塞给她一张纸片,便转身下车。也真疑惑地展开那张纸片,只见纸片上写道: 谢先生——您是我见过的最健壮的强者!在您的眼神、笑容里,充满自信与希望,映射出理想的所在。感谢上苍,感谢这未曾有过的缘,让我看到了活生生的“发光体”,您生命中所散发的光辉,照亮我的前程。
       祝福两位!我由衷地赞颂的一对情人! 生命是短暂、有限的,但艺术是永恒的! 一位过客 1986年7月26日 也真读完,脸上泛起一片幸福的红晕。 从此,也真不再忌讳,相拥着谢坤山落落大方地走过台北的大街小巷。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也真挟着一脸热恋的沉醉回到家,刚走进客厅,发现爸爸妈妈正襟危坐盯着她,她知道今晚一定有大事发生。
       爸爸摁灭手中的烟头,缓缓地抬起头来:“也真,你是不是与谢坤山谈恋爱了?” 也真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你敬重谢坤山的毅力,我也很欣赏他。”父亲顿了顿说,“但是敬重和欣赏代替不了爱情。你可把谢坤山视为学习的对象,但嫁给他绝不可能。
      ” “也真!”妈妈语调掺着哭腔,“谢坤山是重度残障人,他无法为你的生活带来幸福。” “不,妈妈,坤山可以。你们不了解他有多顽强。”也真摇了摇头,“他虽然无手,可是世界上没有难倒他的事情……” 谈话不欢而散,阻力也排山倒海般袭来。 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来到他们当年第一次写生的海滨,谢坤山郑重地对也真说,我们再认真拷问一下自己,彼此适不适合。
      一周后,再给对方一个答案。 仅仅沉默了一天,也真便跑到谢坤山的画室,一头扑到他的怀里,深情地说:“坤山,我们已经等了八年,不要再等下去了,结婚吧。” “也真,谢谢!”伤残后从未掉泪的谢坤山第一次落泪,“走,我们去买订婚的戒指。” 他们欢天喜地来到一家金店,谢坤山花了1000多元台币,给也真买了一枚定情戒指。
       “坤山,我也为你买一枚。”也真真挚地说。 谢坤山酣然大笑:“也真,不用,我没有戴的地方啊。现在我拥有天下最美丽的新娘,戒指已牢牢套在我的心上。” 万劫不复快乐常在,追求的是生命朝气蓬勃 飞往海外的航班很快就要起飞了。 谢坤山挎着背包匆匆走到登机口,发现自己的登机牌仍然装在背包里。
      他完全可以自己取出来,但是他突然灵机一动,对检票的空姐说:“小姐,可不可以帮我一下?” 年轻的空姐一阵惊愕,望着这位怪怪的无臂男人,很快镇定下来,帮谢坤山取票、验票,然后准备将票重新放回包中。 谢坤山说:“请插在上衣口袋里。” 空姐照做了。
      临告别时,谢坤山突然用下巴指了指上衣口袋,问:“知道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吗?” 空姐一脸茫然。 他诡谲一笑,小声地说:“这样看起来比较帅。” 那诡秘天真的样子把原本拘束紧张的女孩逗乐了,谢坤山走得很远了,蓦然回首,那个被他的快乐感染的空姐还在向他频频挥手致意。
       天性幽默、乐观,纵使经历了一次次万劫不复,可是谢坤山精神的旗帜始终在灾难的废墟上逆风飞扬。 读高二那年,谢坤山用下巴和残臂翻的课本已经破烂不堪,重新装订后仍然参差不齐,小妹帮他重新装订时,摘下眼镜的他毫无警觉地在一旁观望,小妹在撕扯装订不妥的书页时,用力过猛,一下子撞击到他的右眼,锥心的疼痛弥漫在他的眼眶,一会儿便穿透整个脑门。
      谢坤山连忙赶到著名的长庚医院检查,医生一查吃惊不小,谢坤山倒笑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右眼看不见呗。” 大夫对谢坤山的乐观深感惊讶。做手术那天,因为手术时间太长,麻药失效了,整个眼球像被挖出来般疼痛难忍,谢坤山的嘴唇咬出了血,一直挺到手术结束。
      但他右眼的视力还是最终丧失了。 小妹觉得对不起哥哥,谢坤山反倒安慰她说:“没什么!俗话说,对纷扰的世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哥哥的右眼看不见,那就看不见别人的缺点,尽看世界美好的东西,心境不是更开阔吗?” 有一天,谢坤山与小妹在台北街上边走边聊,突然有一个漂亮的小姐超过他们兄妹,将一个信封递给谢坤山,说:“先生,这是属于你的,请收下。
      ” 妹妹打开一看,信封里装着1500元现金。谢坤山愣住了,连忙追上去询问为何平白无故施惠于他。那小姐笑了,自我介绍说她姓黄,是某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她刚才一直跟在谢坤山的后边,发现了他触目惊心的残障,同时也发现他那爽朗的笑声犹如洪钟,让她很感动:“为什么一个最有理由痛苦和绝望的人,偏偏这么快乐?” 第二天,黄小姐将他们兄妹请去观看她的节目制作,因为她,谢坤山第一次走进了电视。
       后来,随着谢坤山的名字在台湾岛上家喻户晓,他也将自己的快乐感染着更多的人。每个月他都抽一天时间到医院做义工,帮助那些深陷绝望的人们。 指导谢坤山绘画20年的恩师吴炫三先生喟然感叹:“他过去是我的学生,现在是我的精神老师!感谢上苍,让我与他缘识此生。
      ” 他现在是国际口足画艺协会的董事,利用自己绘制的图画制作成卡片或者是?炖N售到世界的每一??角落,并在世界各地讲学。 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很多人对朱彦夫的了解,始于他33万字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一位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用超人的毅力,向自己挑战,向人生挑战,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朱彦夫。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沂蒙山腹地——沂源县张家泉村。
      他14岁参军,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1950年12月,朱彦夫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然坚持与敌人拼搏。
      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人,这就是朱彦夫。然而当他在长达几十天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是躺在西安陆军医院的病床上。他这才发现自己已没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视力模糊。 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朱彦夫决心做个自食其力的生活强者。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顾,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可当朱彦夫回到山沟里,才知道全村许多户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面对严酷的现实,他那一颗被泪水煮过的心又开始激烈地跳动。 1957年,全村8名共产党员,一致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他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 ,在历经二十五个春秋,朱彦夫终于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同志到沂蒙老区看望了朱彦夫。首长的鼓励,同志们的关怀,他心中又燃烧起一团圣火。他想,用热血和苦难谱写的历史,往往更能震古铄今,摇魂荡魄。当听说朱彦夫要写书,有的人说,看书都有困难,写书谈何容易!可是,朱彦夫对自己不丧失信心。
      朱彦夫的写作,是用嘴咬着笔与用残臂夹着笔交替写作。夏天写,蚊虫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写十几个字,磨破的残臂上的血水,顺笔流下来,湿透了稿纸;冬天写,双臂麻木了,笔掉在床上,仍无知觉,划拉半天,才发现没写 上一个字。有一次,他喊叫着冲杀出家门,被家人拖回来,他赶紧抱笔又写起来。
      为了回忆一个情节,他会不吃不喝呆上一两天;为了一个词句一个字,他搬来字典、词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烂了四本;光稿纸,用了够半吨。就这样,朱彦夫支撑着特残、多病的身躯,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饱蘸着激情、饱蘸着热血、激荡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生命之作——33万字的《极限人生》,捧给了世人。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极限人生》,并为朱彦夫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96年9月4日,山东省民政厅做出“关于在全省民政系统和优抚对象中开展向朱彦夫学习活动的决定”;11月6日,中共山东省委做出“关于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

    耳***

    2019-03-29 11:44:30

其他答案

    2019-03-29 11:55:38
  •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世界残疾名人大辞典》,收录了古今中外的残疾名人1547位,计80万字,资料截止到1999年8月,印行3000册。翻看这部辞书,从文字的精心到信息量的浩大,都不得不敬佩编者的劳动。前言的第一句说,“是我国第一部为世界残疾人群体树碑立传的工具书”,此言不虚。
      但在“名人”之外,在“树碑立传”之外,还有另外的提示,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每个人都多些对残疾人的尊重。
       残疾名人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 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 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 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盲童教育家——徐白仑 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 聋人手语主持人——姜馨田 印象派巨匠——凡高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 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 永远的超人----克里斯多夫 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 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 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H 《美丽心灵》的天才---纳什 不朽的聋人发明家 --爱迪生 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捷克音乐天才 --斯美塔那 无脚飞将军---马列西耶夫 见: 。

    爱***

    2019-03-29 11:55:38

  • 2019-03-29 11:28:37
  • 居里夫人——她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算名人了吧
    !!

    融***

    2019-03-29 11:28: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