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是什么?

首页

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是什么?

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1-06 20:58:38
  •   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第一,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喾社会的行为 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从自属性上分,犯+_体分为自 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我国刑法中具有普遍意j的犯罪主体 是自然人主体。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 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担刑事责任 的自然人。
      单位主体在我国刑法中则不具有普意义,主要 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为限。从法律属性上专门对I自然人主体进 行分类,犯罪主体又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只要求达 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即坷构成的犯 罪主体,是一般主体;除具备上述两个条件4还要求具有特定的职务或者身份才能构成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如渎职罪,其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其主体只能是 国家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第二,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 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犯罪主观方面在 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量刑方面,均有重要 作用。它包括罪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和犯罪的目的、 动机。罪过是一切犯罪构成所必备的主观要件,它包括认识方 面和意志方面两类因素。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不同组合, 构成罪过的两种表现形式——故意和过失。根据我国刑法规 定,犯罪的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一种心理状 态。从内涵上看,犯罪的故意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明知自己 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明知”的心理状态属 于心理学上所讲的认识方面的因素;二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危害结果的发生,这种“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属于心理学 上意志方面的因素。
      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 因素,才能认定其具有犯罪的故意而构成犯罪。刑法上又把 犯罪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 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 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 生的心理状态。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 态。刑法上又把犯罪的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y和疏忽大 意的过失两种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d预见到自 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4避免,以 致发生这种结果;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自 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i:意而没有 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第三,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jt指犯罪活 动的客观外在表现。说明犯罪的客观方面的事实主要有: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的方式、方法、时丨_、地点等。 犯罪的客观方面在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1)它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之一2)它是 区分此罪与彼罪以及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重要界限;(3)它是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要件的重要依据;(4)它是量 刑的重要尺度。
       卜我国刑法所惩治的犯罪,首先是行为人的一神危害社会 的行为。特定的危害行为,是我国刑法中犯罪#i观方面首 要的因素,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都必真备的要件, 它在每个犯罪构成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犯罪^成要件中的 危害行为,是指由人的故意或过失心理所支配的危害社会的 身体活动。
      从客观上看,这是行为人的危害彳会的行为,从 主观上看,这是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表现。归纳起来,危害 社会的行为,主要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所谓作为,是 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我国刑法所+止的危害社会 的行为,即刑法规定不得去做的行为;不作f,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即刑法 规定必须做而没有做的行为。
      第四,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 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行为构成犯罪的必 备条件之一。某种行为,如果没有或者不可能危害任何一种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就不可能构成犯罪。我国刑法上通 常将犯罪客体分为三种: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 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 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 一方面;直接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 关系,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犯罪的 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侵犯社会关系的性质以及该犯罪 社会危害性的程度。研究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区分各种具 体犯罪的界限,量刑中决定刑罚的轻重,具有重要意义。根 据具体犯罪行为危害具体社会关系数量的多少,犯罪的直接 客体可以划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一般而言,一种犯罪 行为只直接侵犯一种具体社会关系,如杀人罪、诈骗罪。这 种犯罪的直接客体即为简单客体,或称单一客体。有的犯罪 行为直接侵犯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如抢劫罪,不仅直 接侵犯他人的财产权,而且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这种 犯罪的直接客体即为复杂客体,或称多重客体。
      

    B***

    2016-11-06 20:58: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