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代热兵器都有些什么?

首页

古代热兵器都有些什么?

古代热兵器都有些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0-31 13:20:04
  •   
    冷兵器的战争是铁血与智慧的厮杀,而火器则第一次把化学的力量与单兵战斗结合起来,火器甫一应用到战争中便体现出强大的威力。
    中国火药发明之后,主要不是用于制造武 器,而更多是用来做爆竹。直至北宋时期,火 器还仅起到在关键性战役中威慑敌人的作用;
    但在南宋和金的战争中,双方使用火器重创对 方的记载就多了起来。
      金国在同蒙古的战争中 也曾依赖“震天雷”坚守城池,而蒙古人在俘虏了金国的工匠后,也掌握了火器的制造方法, 早在唐朝,阿拉伯人便从中国输入了“中国雪”——硝,南宋时在同中国的通商中获得 了火药和它的制造方法,印度人也同时了解了这一产品的秘密。 宋朝和金国在世界上最先使用火器,但这 两个国家的政权最终未能被这种新式武器所拯 救。
      由于最初的火器只能部分改变军队的装备, 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因此没有引起一场军事 技术的彻底变革。 明代,火器专家们在改进火器方面做了很 多工作。火器军(神机营)在军队中的编制一 直处于增加趋势。明建文帝时,大将军李景隆的军队同朱棣的军队作战中便运用了多发火箭 “一窝蜂”,明代发明的多发火箭还有“群豹横 奔箭”,这方面最重要的发明要数多级火箭“火 龙出水”,这是在水战中使用的引火火箭,在水 面三四尺的高度飞行可达两三里。
      “飞空砂筒” 则是一种可返回的多级火箭,所谓的“神火飞 龙”则是一种高空集束的火箭。 除了各种火箭,元代的火铳在明代被发展 成为各种前装的巨炮和鸟枪、土枪。明成祖征 漠北时,火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中叶,朝 廷的10万京军中已有6万火器手。
      万历年间 曾下令让兵杖局在3年间仿造葡萄牙传入的佛 郎机炮3400尊,大将军型号的10门,将军型 号的79门,三将军型号的20门,神炮669门, 神铳1158支,小铜佛郎机50支,并随用子铳、 铅弹、火药等,规模不小。万历二十六年,和 戚继光、胡宗宪有交往的兵器专家赵士桢发明 了能够在射击后迅速装填的迅雷铳。
      明朝末年 在取得荷兰人的大炮时,立即由大学士徐光启 和龙华民、毕方济、汤若望等外国传教士仿造, 并用之于辽东同努尔哈赤的战争。除了前装大 炮和鸟枪外,明代的爆炸性火器炸弹、水雷、 地雷和燃烧性火器火箭类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但当时明朝的气数已尽,崇祯皇帝中了清军的 反间计,杀害了抗清名将袁崇焕,改进的火器 和坚固的城池已难抵挡清军的进攻了。
       在明代前期和中期,中国的火器是世界先 进的,尽管明代在改进火器方面已有相当的发 展,但中国的火器技术在明末已落后于欧洲的 葡萄牙和荷兰。这是因为当时西欧的手工工场 专业化程度已越来越高,工艺改进的节奏也相 当快,产品已超过东方。明代也未能彻底地完 成火器革命这一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的任务, 这又是封建制度落后的表现之一。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火器没有任何大的 改进,甚至放弃了不少明代的发明,注定面对 西方的坚船利炮时遭遇惨败。

    朱***

    2016-10-31 13:20: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