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是谁开创“颜体”书法的?

首页

是谁开创“颜体”书法的?

是谁开创“颜体”书法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5 20:33:35
  •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朝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
    沂),唐朝大书法家。
    颜真卿3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26岁时他中了进士,擢升制科,顺利踏上仕途。750年,颜真卿由监察御史转殿中
    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职。
      在此期间,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 御史中丞宋浑(宰相宋璟之子),颜真卿于是上折:“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 乎?”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便把他当成异己加以排斥,753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 原太守。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谋反初露苗头时,颜真卿暗中高筑城墙,并 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却作出每日与宾客泛舟 饮酒、不问世事的假象。
      755年,安禄山谋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颜真卿镇守的平 原城守备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将原来的三千兵扩充到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 与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颜杲卿相约共同抵抗安禄山,颜杲卿在安禄山后方 讨伐叛军。
      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扫燕赵。756年,颜真卿又辅佐河 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为肃宗,颜真卿因为抵抗叛 军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人称之为“颜鲁公”。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少墨,他就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为了学习书法, 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 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 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 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帖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 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 他挥毫疾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一 天,颜真卿壮着胆子要求张旭传授他书法秘诀。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勤学 苦练,二要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此外没有别的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 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 ‘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老师 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 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 家之首。
       颜真卿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 化痩硬为丰腴雄浑,字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凜然,形成的一种方严 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字。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 位,他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不仅才艺超群,而且品德高洁,有着中国文人所特有的高风亮节的操 守。他秉性正直,刚直不阿,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气节高尚闻 名于当时。经过安史之乱,唐朝转向衰落,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代宗死后,他 的儿子李适即位,为德宗,但实权却被宰相卢杞把持。
      卢杞一直对颜真卿的才略和 耿直嫉恨。782年,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却引发了藩镇叛乱。其中淮西 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都元帅,向朝廷进攻,朝野大为震惊。唐德宗 找宰相卢杞商量,卢杞欲借机铲除颜真卿,于是向德宗推荐年老的颜真卿到叛军营 中去做劝导。
      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军中,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叛军围住颜真卿又是 谩骂,又是威胁,但颜真卿却面不改色,大义凛然,对叛军严词斥责。李希烈拿他 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派士兵监视着。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逼颜 真卿投降,想尽一切办法都没能使颜真卿屈服。
      785年8月23日,颜真卿遇害,终年 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揩书有《多宝塔碑》 《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 拳。
      ”行草书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 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 颜真卿书法中汲取经验。
      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 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 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 厌也。”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 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

    家***

    2016-08-05 20:33: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