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首页

请问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请问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12 17:07:22
  •   
    书籍是人类经验的记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只谈谈 个人的读书体会。
    我读的书,大体可以划分四类:(一)基础文化修养的书籍。 (二)专业工作与研究需要的书。(三)修身养性的书。(四)消闲 的书。
    基础文化修养的书籍。既要广泛,又要专深,即由博返约。
       所谓广泛,包括中外结合、文科与自然科学相通,在文科中又要 文、史、哲相通,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经典,我 都读一点。幵始读书时,决不可自己画地为牢,钻牛角尖。读 到后来,就要专深,不可散漫无归。我患了散漫无归的毛病。 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熟悉自己袓国的文化,这是不用怀疑 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适应世界文化融合的大趋势。我极力赞 成中外结合,特别是中西结合。我读书,既读中国书,也读西方 的古典名著与现代名著。不仅读书,做人也要兼取中学、西学的 长处。苏轼主张: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那是古 代,现在应该扩大。应该以民主、科学的精神建设国家,这是西 学;应该以儒学、道学、佛学的精髓修身养性,这是东方之学。
       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应该有区别。我经常讲,青年人要以西方 的进取精神为主,老年人应该以东方的知足精神为主。锻炼身体 也要中西并用,我既练气功、打太极拳,又坚持打乒乓球。读书 可以有侧重,但是决不能太偏。 文科与理科是相通的。英国伦敦大学亚瑟•米勒说:“科学 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所涉及的因素是相同的。
      ”“对爱因斯坦和 毕加索来说,情形就是这样。他们两人都试图理解空间的真实特 性,并将他们的理解与不同的人对空间的理解融合起来。爱因斯 坦提出相对论和毕加索首倡立体主义的时间几乎相同。”我们搞 文科的人,不仅要借重电脑等科学仪器设备,还要吸收自然科学 的方法。
      我学习汉字,就结合学习中医学的知识。如“寸” 字,《说文解字》说:“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 寸口。从又从一。•”这个“寸”,就是中医脉学“寸、关、尺” 的“寸”,也是针灸学中的“同身寸”。所以,《说文解字》又 说:“尺, 十寸也。
      ……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 量,皆以人之体为法。”中国古人发明了两组同名而异用的长度 单位系统(标准化长度与因人而异的长度)。我研究寓言与文化, 就吸收了系统论、场论等自然科学理论。搞理科的人,决不可轻 视文科知识,搞文科的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我坚信:没有人文 科学的进步,自然科学可能是人类的灾难。 阅读专业工作与研究所需要的书,这是立足社会的基本需 要。对于本专业的名著,必须反复读,认真读。反复读才能熟 练,要能够背诵一些名篇。比如:古典诗词,我最多时能够背诵 五百篇以上,包括长篇的《离骚》;外国诗歌也能背诵一些。
      认 真读,才能把厚书读薄(华罗庚的经验),再进一步,才能把书中 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者读出书中的问题来。能把学习到的 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就能抓住科研的机遇。巴斯德:“在观察 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沸水掀起壶盖,启 发瓦特发明蒸汽机;苹果落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这是因 为他们的头脑有准备,已经把学习到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我 的一些著作或论文,成绩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也以认真学习知 识为基础。如果没有语法知识,当然写不出《谈处动用法》;如 果没有音韵知识与方言调查方法,当然写不出《益阳方言的边音 声母》;如果没有文化历史知识,也写不出研究寓言、研究箕 子、陶澍的著作及其他著作。
       修身养性的书,既包括提高品德、修养的书,也包括强身健 体的书。只要选择几种,重在实行,持之以恒。 消闲的书,可以使人放松,可以培养业余兴趣,只要注意品 位即可。 读书要克服三怕。一不怕慢。《荀子》提倡“积”,“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幵始时基础差,比较慢;基础 好了,可以一目十行。二不怕没有时间。《庄子》说:“日计不 足,岁计有余。”大家算算:一天读一万字,一年可读多少字? 三不怕蠢。人一己十,积累多了,就可以进入自由境界。朱熹 《读书有感》:“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读书,必须积累,必须跟遗忘作斗争。善于复习,善于记 录,经常运用,就可以克服遗忘。记录使用卡片,比笔记本好, 便于分类与应用。卡片力求准确、单一。现在,运用电脑比手 写更好了。 积累后要组合。通过读书与调查、思考,要把各种有用的知 识组合起来,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
      建立自己的知识结 构框架。这就跟图书馆的图书有分类一样。这个框架要尽量丰 富宏伟一些,既便于灵活调动、运用,又便于吸收、消化新的 知识。 我的经验不成熟,只是想跟年轻朋友共勉。

    Y***

    2016-05-12 17:07: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