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杂技”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首页

“杂技”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杂技”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07 10:03:07
  •   
    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兼并激烈,群雄角逐,竞相养士。这些士中当然也有口把式,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说客为特征,但更多的是身怀奇技异巧或勇力过人的大力士。这些就是杂技艺术的正式形式。
    汉代百戏,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
      当时,并没有“汉代百戏”的叫法,而是多半沿袭秦朝的称法,叫做“角抵”,如“角抵戏”、“角抵奇戏”、“角抵诸戏”、“角抵百戏”等。“汉代百戏”是东汉以后对上述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的统称。由于百戏实际上是以杂技为主导的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所以后人也习惯把百戏看成是今天杂技的前身。
       经过魏晋南北朝160多年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年隋代统一中国,杂技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至唐代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北宋的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南宋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有了各种街坊、市场的演出场所,当时称瓦子乐棚。
      杂技、舞蹈、武艺、说唱各种形体表演艺术,同场献艺、互相观摩,无疑对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而元代在元杂剧中因为当时的戏剧艺人和杂技艺人同场献艺,并在元代鼎盛成熟起来,研究者认为,“杂剧”所以有此名称。 明清两代杂技与舞蹈等传统表演艺术很少在宫廷演出,清代杂技艺人进一步沦落江湖。
      但戏曲却勃兴起来,形成以武戏为主的繁荣景象。清代杂技艺人生活凄苦,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蹬技”和“古彩戏法”都有了新的创造,“耍坛子”、“剑、丹、丸、豆”系列幻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如今,通过影视等媒体,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杂技。
      在竞技场上,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汉代百戏的倒立、顶碗、杂耍、驯兽;在歌舞台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汉代百戏中舞女们优美的舞姿和小丑诙谐的表演。

    叶***

    2016-07-07 10:03: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