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香港四大天王是如何产生的

首页

香港四大天王是如何产生的

  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07 14:12:11
      四大天王最初是香港乐坛的一个用语,指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这个词后在华语歌坛传开。这四位分别是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
    1990年代初,随着谭咏麟和张国荣的退出,张学友,刘德华加上李克勤组成乐坛三剑侠。但是这一称号仅过了半年便宣告破产,黎明的火线窜红将李克勤挤掉,组成新的三剑侠,随后1992年,郭富城旋风从台湾吹回香港,加上《东方日报》一篇打油诗的效应,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另一说法为方逸华命名)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得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歌神”张学友 “舞王”郭富城 “影帝”刘德华 “王子”黎明 在1990年代的华语娱乐市场,四大天王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几乎统治了整个市场,在1990年代初期多次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张学友和刘德华经常会出现分别有三首歌曲入围,仅仅两人就包揽十大金曲中的六席,再加上另外两大天王,其他歌手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的很小。
      因此在1990年代初期,许多人会认为张学友和刘德华分饰在1980年代谭咏麟和张国荣的角色,以乐坛实力派代表和偶像派代表的姿态称霸乐坛。不过到了1992年,黎明凭“我的亲爱”,人气急升,已经似有取代刘德华为偶像派代表的地位,他更曾经成为某年轻人杂志长期偶像榜的首位。
      之后数年,四大天王竞争仍然激烈,张学友被誉为歌神接班人及四大天王之首;黎明则开始配合广告宣传歌曲,取得相当成功的反应,开始了香港乐坛的广告歌热潮;刘德华则转战海外的国语歌市场,发展不俗,但是香港的乐坛发展则开始放缓,被张学友和黎明拉开距离;而郭富城则主力跳舞音乐,成为他比另外三位天王较突出的强项。
      进入2000年代,四大天王的实力依旧具备相当的影响力,他们分别在乐坛和影坛提拔新人,组建录音室和电影公司,投资音乐剧以及主创电影。另一位在1990年代走红的天王郭富城,于2000年初在湾仔投资排舞室,藉以培育新一代的舞蹈员。郭富城亦于2004年举行叫好叫座的演唱会,更以在演唱会中的舞蹈演出而获颁香港舞蹈年奖2005,他亦是首位娱乐界人士获得同类奖项。
      电影方面亦于2005年以及2006年凭借精湛的演技更是连续摘得两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称号。 。

    f***

    2007-07-07 14:12:11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