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据说喝牛奶可以致癌?

首页

据说喝牛奶可以致癌?

好象是最近发表的说法,不知道是真是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15 23:43:54
      主要是一个英国女教授提出牛奶中含有的IGF-1致癌,具体的解释,请看中国上海水产大学营养与发酵专业教授陈有容教授的讲解,如下 
    牛奶是全世界公认的营养食品,到目前为止没有改变。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脂肪。
      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我也看了。如果这个女科学家真有这个事,我认为,一个人不能代表这种说法,一定要做大量而严谨的对照实验来证明,包括临床的和动物的。 IGF-1是一种生长因子,人和动物本身都有,它有促生长的作用,在很多国家是一种用药,用来促进小孩身体生长发育。
      这就更加证实了它没有被列入致癌因子的范围。我想补充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关注牛奶和癌症的关系?这和一件事有密切的关联。1994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rBGH(重组牛生长激素),可以用于促进奶牛产奶,最高可增产15%-20%。
      可是增加了牛奶产量以后就会发现,在这种牛奶里面IGF-1的含量也随之增高(可能不是同比率增长,但确实增长了)。这样的牛奶喝进去,比普通的、没有用过这种激素的奶牛产的奶,人们摄入的IFG-1含量就高了,增加了数倍。专业人员对喝了此类牛奶的女性进一步的跟踪研究发现,她们患乳腺癌的概率确实高了一些。
      这个结果,使人们认为IGF-1是致癌因子,牛奶和乳腺癌有关系。但是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国产奶场是不是用了这种激素,这个也不能肯定。 如果要我提建议采取一种对策的话,我只能说:假使消费者对加了这样的激素催出的牛奶抱有疑虑,可以选择不买,只购买没有添加激素的牛奶或者干脆喝豆奶,这样危险性就低了。
      
      加了催奶激素的牛奶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转基因食品呢?我想应该是的,而且这种牛奶里除了IGF成分增多外,可能还有其他成分。在没有作出结论之前,我们还是应该让消费者知道,他们买的究竟是什么,消费者有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然而这又牵涉到一个我们国家正在讨论的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了 。

    黑***

    2007-03-15 23:43:54

其他答案

    2007-03-15 17:47:59
  •   牛奶到底是防癌还是致癌,都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
      日前,一位名叫简·普朗特的英国科学家语出惊人:人们应该像远离香烟一样远离牛奶、奶酪以及任何形式的乳制品。
      “牛奶致癌”到底是信口开河还是证据确凿?请看——
      女教授现身说法:牛奶致癌
      人们应该像远离香烟一样远离牛奶、奶酪以及任何形式的乳制品,这是一名英国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建议。
         这位名叫简·普朗特的女教授说自己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她去年的畅销书《你的生活由自己主导》就论述了有关乳制品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经她的研究调查发现,乳制品可称得上是人体癌变的催化剂——让女性罹患乳腺癌、男性遭遇前列腺癌的机会大大增高。
      在近日的一次有关饮食和癌症的讲座上,普朗特说:“我的建议就是,人们不要吃任何乳制品。将它们彻底从食谱中删除才是明智之举。”   60岁的普朗特教授在最近的10多年里,发作过5次乳腺癌。自身的遭遇让她开始关注乳腺癌。她惊奇地发现,在中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人们几乎不吃乳制品,那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惊人的低。
      普朗特开始猜测这两者中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她尝试不吃任何乳制品,5周以后,颈部的肿瘤开始发痒、变软直至最后病灶完全消失。由此她得出了乳制品是高致癌物质的结论。   她在研究中发现,乳制品中的化学成分就如IGF-1一样,导致机体癌变。牛奶中本身就有IGF-1,而且奶牛经奶制品工业选择育种后,产下的牛奶中IGF-1的浓度变得更高。
      在男性的血液中IGF-1的含量越高,越促进前列腺特殊抗原PSA的生成,而PSA是导致前列腺癌变的蛋白质。普朗特教授还说,鲜奶和乳制品中的钙会降低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则是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变的有效物质。   IGF-1真是致癌物质?   IGF-1的全称叫做类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
      1994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rBGH(重组牛生长激素),可以用于促进奶牛产奶,最高可增产15%-20%。可是增加了牛奶产量以后就发现,在这种牛奶里面IGF-1的含量也随之增高(可能不是同比率增长,但确实增长了)。这样的牛奶被人喝进去,比普通的、没有用过这种激素的奶牛产的奶,人们摄入的IFG-1含量就高了,增加了数倍。
      研究人员对喝了此类牛奶的女性进一步的跟踪研究发现,她们患乳腺癌的概率确实高了一些。这个结果,使人们认为IGF-1是致癌因子,牛奶和乳腺癌有关系。但是现在还没有确实的证据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所谓致癌物质,是由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一致同意作出决定,并列入“国际癌症研究中心”(WHO设在里昂的国际性学术机构)出版的权威性著作里。
      这本著作将致癌物质分成五个等级,来说明它们的致癌性,包括人和动物的致癌物质。比如黄曲霉毒素是被认定的对人致癌物质,当然也有对其他动物的致癌物质。但是IGF-1从来没有被上述著作提及,它甚至不是动物的致癌物质。   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邵志敏教授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乳腺癌的发病因素只和雌激素相关。
      任何体内细胞,只要暴露在雌激素水平高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引起乳腺癌的发病。另外,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没有生孩子;家族有遗传史等,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单凭一个人的遭遇和经历就认定牛奶致癌是不科学的,一定要做大量而严谨的对照实验来证明,包括临床的和动物的。
      如果说普朗特得了乳腺癌是和牛奶有关系,不吃牛奶癌症就会消失,这样的作用比化疗还要好,简直神乎其神了 事实上,医学界早已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常服牛奶有健身防癌作用。营养学专家指出:牛奶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在预防疾病和防癌抗癌方面是人体的天然屏障。
         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研究机构在做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日本人的胃癌发病率较高,同时又发现,常饮牛奶的人群胃癌发病率最低。   美国科学家最近的实验表明:牛奶中所含的钙素,能破坏大肠内的致癌物质,使其分解为非致癌物而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天喝两到三杯牛奶的人,其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较之不喝者要高出3倍以上,可使患癌的危险性减少1/3。这是美国圣地亚哥医学院对2000多人进行了20年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   芬兰研究人员在对10000名15岁以上女性进行24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饮用牛奶最多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最小,因为有一类乳糖能促进抑制癌症的有益细胞生长。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从牛奶中提取、分离并纯化得到了IM-94。中科院上海细胞研究所确定IM-94为一种小分子乳白蛋白,并对其组成的氨基酸进行了测序和转基因表达实验。经过大量实验,证明这种小分子蛋白具有阻断肿瘤细胞中特有的脂质成分合成的作用,从而可阻遏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
         另据研究证明,牛奶脂肪中富含抗癌物质CLA,因此多喝全脂奶的人不容易得癌症。CL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还能阻断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对预防乳腺癌特别有效。研究还发现,如果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一直摄入CLA,可以终生起到保护作用;而在已经接触了致癌剂之后再摄入CLA,就需要终生不间断地补充,才能发挥预防癌症的作用。
         此外,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对胃癌和结肠癌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牛奶中含有多种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也有防癌作用。另外在酸牛奶中还含有一种酶,能有效防止癌症患者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所引起的副作用。 防癌,我们该吃什么?   医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类致癌的因素很多,不是单一的食物就会引发癌症,相对地,也不是靠单一的食物就可全面预防的,需要日常均衡摄取食物,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与机能。
         从临床上看,确实有些癌症的产生与平时的食物摄取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常吃腌渍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胃癌;吃槟榔可能引起口腔癌;如食物保存不善发霉则可能产生黄曲毒素造成肝癌,等等。   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密切关系。
      特别在移民研究中,日本人移民美国夏威夷后,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死亡率在第二代明显下降,与当地的白人相似,而结肠癌死亡率明显上升。细胞及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某些营养素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癌基因的表达等,说明营养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最新研究表明,不仅是牛奶,只要营养适当均衡,一样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机率。例如,红肉、多脂肪食品及油炸快餐食品(如炸马铃薯)等尽量少吃,并少抽烟、喝酒等,均可以降低15%-20%的致癌几率。 。

    上***

    2007-03-15 17:47:59

  • 2007-03-15 17:47:31
  •   喝牛奶真的会致癌吗? 
     
     
    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7-01-29 11:12:00 
     
     
      喝牛奶到底好不好?当然好,否则我们也不会大力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前不久,一篇认为牛奶会致癌的报道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篇文章引用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T·柯林·坎贝尔的一项研究,称牛奶会促发癌症,还谈到它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   这篇报道再次把“牛奶危害论”带进了大家的视野。多年来,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断出现,“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扰了很多人,本报也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
      这次,我们特地采访了研究当事人坎贝尔教授和国内权威食品营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牛奶危害论"没啥道理   牛奶依然是生活中的健康食品。   牛奶一直是我们公认的健康饮品,但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种“牛奶危害论”指出:喝牛奶对健康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有一定的危害。
      这种反潮流的观点在公众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么,它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来自中国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报道中,关于癌症的研究内容主要引自坎贝尔教授所写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书中主要探讨了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通过电话,坎贝尔教授向《生命时报》记者讲述了本书的由来:1981年,中国的一份癌症普查报告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份报告包括了2400个县的数据和详细的中国癌症分布图。在他看来,这项调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规模普查。随后,坎贝尔与当时在他实验室工作的陈君石博士、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访问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皮特欧教授合作,在中国69个县的130个村庄进行了6500个样本、含639个变量的调查。
      通过调查,坎贝尔认为,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病。这项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轰动,影响力至今不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在书中,坎贝尔通过老鼠实验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论”不科学   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奶水中,但含量、类型各有不同。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方法是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然后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
      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同时,他们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占牛奶蛋白质87%的酪蛋白会“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动物实验显示:牛奶会促进癌细胞生长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研究?陈君石教授谈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
      其次,这个研究是将酪蛋白作为实验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质加起来也不过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显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满足小部分蛋白质需求。
      再次,这个实验是首先通过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强了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发癌症。最关键的是,坎贝尔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没有说牛奶会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发癌症”的结论是误导。   对国内的报道,坎贝尔教授又怎么看?他告诉记者,这一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
      即使是酪蛋白,坎贝尔教授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他写道:“蛋白质摄入水平和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联关系,并不能说明蛋白质是导致癌症的病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很明显,坎贝尔教授已经在书中向我们说明了“牛奶致癌论”不够科学。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酪蛋白实验的意义?陈君石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科学家们注意到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都会对致癌物的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去寻找更合理的饮食结构。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阐述完对酪蛋白研究意义的理解,陈君石教授接着指出,坎贝尔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全盘照搬。
      其中的原因,在于两国人民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到底有多大?欧美国家的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美国人把牛奶当水喝,各种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国人则是远远不足。研究显示,牛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能力。
      它的益处这么多,而饮用量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会导致钙流失,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因此,陈教授指出,“美国人不可能再鼓励喝牛奶”,他们的乳制品已经吃得太多,“需要泼点冷水”。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   按我们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该多吃,不好的少吃,为什么还要这边鼓励多喝,那边“泼点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问题。
      ”陈君石教授这样对记者说,在营养学家眼里,食物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说红烧肉这样的东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风险,但一般人每周吃一两顿又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顿顿吃,那样身体也会受不了”。
      这个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喝得不够,需要增加,使我们的饮食结构、营养搭配更合理。这和美国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个道理”。   除了癌症,不少人也认为,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对这一点,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坎贝尔教授认为,多年的研究结果和人群调查表明,多吃动物性食品,包括牛奶,与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关联”。
      但是他依然强调这只是一种“关联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与这些疾病有一个特定的致病机理”,并不是说多吃动物性食品就必然会引发这些疾病。 。

    1***

    2007-03-15 17:47:3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