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处理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关系?

首页

如何处理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关系?

如何处理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关系。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11-06 12:29:34
  •   康德的游戏论主要是以内在目的论为原因论的自由论:游戏是内在目的并因而自由的生命活动。他心目中的游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游戏指一切内在目的的活动;狭义的游戏指以情感体验为内在目的的活动。康德将艺术分为六个层次;其中,较狭义的艺术指“情感的艺术”——以情感(快感或美感)体验为目的的符号活动及其产物,最狭义的艺术指“美的艺术”——以美感体验为目的的意象性符号活动及其产物。
      在康德看来:“美的艺术”是主体意识完全自由并和谐统一的纯粹且高级的精神游戏;“快感的艺术”是主体意识不完全自由也不具备和谐统一性的不纯粹也较低级的精神游戏;比“情感的艺术”更为广义的艺术——作为符号活动、技艺活动、实践活动和人类活动的艺术——与游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康德的艺术游戏论实际上只适用于“美的或情感的艺术”。 关键词:康德;游戏;自由论;内在目的论;艺术;情感的艺术;美的艺术;艺术与游戏的关系 近代以来,游戏论的艺术思潮在西方一直延绵不断。这股思潮的直接源头就是康德的游戏论艺术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以理论家身份思考游戏问题并从游戏论角度考察艺术现象的第一人,正是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
      1)讨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及艺术游戏论的合理性问题,我们不能不提到康德。那么,康德到底是怎么看待游戏与艺术及其相互关系的呢?他的艺术游戏论的合理性又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逐步展开康德的有关思想。 一、康德的游戏理论 康德关于游戏的言论主要见于他讨论审美和艺术现象的著作《判断力批判》。
      康德谈论游戏的目的主要是想借助游戏概念来说明他心目中的艺术和审美活动所应具有的性质。根据活动的自由与否,康德将以技艺为基础的艺术分为两种,即:“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的意图”的自由艺术和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不自由的艺术即“雇佣的艺术”或“手艺”。
      2)(p149)康德说:对于“自由的艺术”,我们把它“看作好像它只能作为游戏、即一种本身就使人快适的事情而得出合乎目的的结果(做成功)”;而对于不自由的艺术,我们则把它看作“劳动、即一种本身并不快适(很辛苦)而只是通过它的结果(如报酬)吸引人的事情、因而强制性地加之于人。
      ”3)(p147)可见,在康德眼里:劳动是被迫的活动;而游戏则是与劳动相对立的自由活动。 自由是康德对游戏的基本定性。此外,康德还从目的论角度谈论过游戏与劳动的不同。他说:人的“每一种活动不是一种劳作(有目的的活动),就是一种游戏(有意图而无目的的活动)。
      ”4) (p420)在此,康德又认为劳动与游戏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目的”。将康德关于游戏的自由论角度的观点和目的论角度的观点相联系,我们可以看出:康德实际上是在用“目的”的有无来解释生命活动自由与否的原因:劳动“有目的”,因而是不自由的;游戏“无目的”,因而是自由的。
      然而,生命活动真的可能是无目的的吗?在《判断力批判》的第二部分——“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我们明明看到:具有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康德对于生命现象普遍具有目的与合目的性这一特性是十分清楚的。但在这里,康德却把游戏这种生命活动说成是“无目的”的、而这种“无目的”的活动居然又是“合乎目的”的。
      按照通常的理解,“意图”与“目的”是同义词,它们之间的差别最多在于:“意图”一词具有主观意味,因而是指主观目的;而“目的”一词则既可指主观目的也可指客观目的。但康德对这两个词的用法却与常人有所不同。在谈论游戏时,康德有时说游戏“无目的”却“有意图”,有时又说游戏可以“以享受为目的”。
      5)(p149)面对康德著作中的这种语义上的矛盾和混乱,任何一个未及细读康德著作的人都会感到迷惑不解。经过全面仔细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当康德说劳动“有目的”而游戏“无目的”时,他所说的“目的”实际上是仅指“外在目的”;因而,游戏的“无外在目的”的特性就可以被说成是“无目的”。
      当康德说游戏“合乎目的”或“以享受为目的”时,他所说的“目的”则是指“内在目的”,而且,这种内在目的既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6)因为有内在目的,所以,游戏虽“无(外在)目的”却可以“合(内在)目的”——这才是康德关于游戏的著名悖论——“无目的的合目的”——的真义。
      当康德说游戏“有意图”时,他所说的“意图”则是指主体的主观内在目的,如“快感体验”和“消遣休闲”等。7)这样,游戏“无(主观外在)目的”却“有意图(主观内在目的)”的说法也就说得通了。我们看到:在将目的区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后,康德关于游戏的各种说法中所包含的矛盾就可以得到消除;同时,我们也可以明白:人们之所以会对康德从目的论角度谈论游戏的言论感到迷惑不解,就是因为不了解康德在使用“目的”与“意图”这两个词时所赋予它们的意义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意义是有所不同的。
      细读康德的有关言论,我们可以看出:在“目的”与“意图”这两个词的具体用法中,康德实际上已经对目的作了内在与外在的区分;8)但可惜的是,康德始终未用清晰的语言来表明这种区分;因而,他在语词用法上的个人色彩还是给人们理解他的思想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在对康德关于游戏的言论作出上述清理之后,我们终于看清:康德从目的论角度对游戏的看法实际上是:游戏是无外在目的但有内在目的的生命活动。康德对生命活动自由与否的原因的看法实际上是:内在目的的活动是自由的,外在目的的活动是不自由的。 总结康德关于游戏的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将他的游戏观概括为:游戏是内在目的并因而自由的生命活动。
      这就是康德的以“内在目的论”为(自由的)原因论的“自由论”的游戏论。 在自由的原因的层面上,康德的游戏论可以称之为“内在目的论”。关于康德的内在目的论的游戏论,有必要作点补充的是:在游戏的内在目的中,康德提的最多的是“情感体验”这一主观目的,而这正是人们在从事通常意义上的游戏时通常所抱的目的。
      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断:康德心目中的游戏实际上有不怎么明确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游戏指一切内在目的的生命活动;狭义的游戏仅指以情感体验为内在目的的生命活动。因此,对于通常意义上的也即狭义的游戏来说,康德关于这种游戏的内在目的论还可以更具体地称之为“情感体验”(目的)论。
       游戏的内在目的性使游戏具有一种“自为” 9)意义上的自由。这种因自为而来的自由,是康德对游戏的自由及其原因的基本理解。此外,康德对游戏的自由及其原因实际上还有不怎么明确的第二种理解。要而言之:生命活动整体上的自由与否实际上既表现在目的方面也表现在手段方面。
      与生命活动在目的方面自由与否的条件(是目的的内外在性质)一样,生命活动在手段方面自由与否的条件是手段的内外在性质。由此,从手段方面看:内在手段的生命活动在“无待(不依赖外在事物)” 10)因而不受外在事物的限制的意义上是自由的,而外在手段的生命活动在需依赖外在事物因而受其限制的意义上是不自由的。
      这种因无待(或自助)而来的自由,就是康德对游戏的自由及其原因的第二种理解。11) 综上所述,康德的游戏论可以总称为“自由”论;在这种自由论的游戏论中,又内含着作为自由之原因论的“自为”论(内在目的论)和“无待”论 (内在手段论)。这就是康德的游戏理论的总体面貌。
      考虑到康德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关于自由之因的“内在手段论”,我们可以认为:康德关于游戏的自由的原因论主要是“内在目的论”。 二、康德的艺术理论和他的艺术游戏论 “艺术(Art)”是一个多义词。为了明确自己所讨论的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康德将“艺术”分为六个层次。
      其中:最广义的艺术指与“自然”相对的“人工”。如他所说:“如果我们把某物绝对地称之为一个艺术品,以便把它与自然的结果区别开来,那么,我们总是把它理解为一件人的作品。”12)(p147)人的活动及其产物——就是康德眼中的最广义的艺术。在这种广义的艺术中,康德将人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物与人的理论活动及其产物区别开来。
      他说:“艺术。。。。。。作为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不同,作为技术则与理论不同(正如测量术与几何学不同一样)。”13)(p147)在此,康德所说的实践大致上是指除理性认识活动之外的人的其他身心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物——就是康德眼中的较广义的艺术。
      在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艺术中,康德又将仅仅凭正常人人人皆有的一般活动技能就能做的活动及其产物排除掉,剩下来的就是须以较高较专的活动技能为必要条件的艺术。这种须以较高较专的技艺为前提的实践活动(因而可称为“技艺活动”)及其产物——就是康德眼中的中义的艺术。
      对于作为技艺活动及其产物的艺术,康德又按活动的自由与否将其分为两种。他说:“艺术。。。。。。也和手艺不同;前者叫做自由的艺术,后者也可以叫做雇佣的艺术。。。。。。。后者。。。。。。只是通过它的结果。。。。。。强制性地加之于人。”14)(p147)在康德看来,值得推崇的也即理想的艺术应该是自由的;因而,在作为技艺活动及其产物的艺术中,康德又将作为谋生劳动的不自由艺术排除在他心目中的真正的艺术之外。
      作为自由的技艺活动及其产物的艺术——就是康德眼中的较狭义的艺术。作为自由的技艺活动及其产物的艺术本来既可以是符号性的也可以是非符号性的,但由于近代西方人按惯例归入“自由艺术(Liberal Arts)”15)的艺术通常都是符号性的,康德也不知不觉地将“自由艺术”与符号(性)艺术16)等同了起来。
      在对“自由艺术”作了这种不怎么合逻辑但合惯例的理解后,康德所说的“自由艺术”实际上是指符号艺术。关于符号艺术,康德说:“如果它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的意图,那么它就叫作审美的[感性的]艺术。审美的[感性的]艺术要么是快适[快感]的艺术,要么是美的艺术。
      ”17)(p140)有必要指出的是:这段引文中被译为“审美的”的“Asthetische”一词,其实际涵义是“以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因而,该词的较为准确的译文其实应该是“情感的”或“感性的”(字面原义)。18)这种“情感的/感性的艺术”也即以情感体验为内在目的的(自由的)符号艺术——就是康德眼中的狭义的艺术。
      在狭义的艺术中,康德又按情感产生的原因——是由无形式的感觉活动所引起的还是由有形式的感觉活动(实际上是各种心理能力的和谐统一活动)所引起的——将情感分为“快感”与“美感”两种,所以,“情感的艺术”又分为“快感的艺术”和“美的艺术”。在康德看来:事物存在的有形式状态高于无形式状态;相应地,在与活动形式的有无相对应的两种情感中,美感高于快感;因而,“美的艺术”也就高于“快感的艺术”。
      “美的艺术”,也即人以各种心理能力的和谐统一的方式进行并因此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意象性符号活动及其产物——就是康德眼中的最狭义的艺术。 在搞清楚康德心目中的艺术概念后,让我们再来看看他对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的看法。在谈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时,康德所涉及的艺术主要是“情感的艺术”,尤其是其中的“美的艺术”。
      被康德列入“美的艺术”的艺术有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作为“美的感觉游戏”的艺术三种。关于语言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康德说:“语言艺术就是演讲术和诗艺。演讲术是把知性的事务作为一种想像力的自由游戏来促进的艺术;诗艺是把想像力的自由游戏作为知性的事务来实行的艺术。
      。。。。。。演讲者预告的是一种事务,而实行起来却是这样,好像它只是在和理念做游戏,为的是娱乐听众。诗人预告的只是一种娱乐性的理念游戏,但它却为知性提供出如此多的东西,就好像他本来就只是有意在促进知性的事务似的。”19)(pp。166-167)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康德所说的“诗艺”,换用现在通常的说法,就是“文学”;他所说的“事务”,从其与游戏相对的性质上看,则是一种“劳动”;而这里被译为“理念”的词,从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上看,其实应该是指“表象”。
      演说或听演说本来是一种目的在于让他人接受或接受他人的某种理性观念的精神劳动。然而,演说家用来说理的手段——讲故事、打比喻乃至表演性的动作姿态等,却能引起听众乃至演说者本人的想象力与知性自由和谐的游戏活动,从而使人在精神游戏中达到精神劳动的目的。
      由此,演说或听演说是一种以精神游戏的方式出现的或包含着精神游戏成分的精神劳动。在此,有必要指出:虽然康德按当时的惯例将“演讲术”列入“美的艺术”的行列,但从其兼具内。

    我***

    2013-11-06 12:29:34

  • 2013-11-06 12:13:04
  • 真正地热爱艺术,艺术就是一种游戏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也是一种游戏,玩儿得好就是成绩,成就。

    北***

    2013-11-06 12:13: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