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北魏孝文帝为何改革?

首页

北魏孝文帝为何改革?

北魏孝文帝为何改革?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5-06 00:23:50
      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指在北魏统治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北魏孝文 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进行的改革,包括文明太后执政和孝文帝执政两个 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拓跋焘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
      孝文帝(公元467-499年)拓跋宏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3岁时即被立为太子。5岁时, 年仅18岁的父皇献文帝就禅位给他,但国家政要掌握在他的祖母冯太 后的手里。在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之前,北魏的实际统治者是冯 太后,冯太后临朝听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班俸禄:太和八年(公元484年)6月,北魏下达“班俸禄” 诏书,规定在原来的户调之外,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发 放百官俸禄的来源。
      内外百官,皆以品秩高下确定其俸禄的等次。俸 禄确定之后,再贪赃满一匹者,处死。(2)行均田: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十月,颁布“均田令”,“均 田令”是指国家对无主荒田以政府的名义定时、按人口分授给农民。(3)立三长:“三长制”即按照汉族的什伍里甲组织的形式,重建 北魏的地方基层机构,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 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由本乡能办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充 任,负责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
      任三长者,可 优复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这三大改革,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驾崩,24岁的孝文帝开始亲理 朝政。虽然祖母生前对他很不信任,但他掌权后,在政治上却是其祖 母的肖孙,他继冯太后之后,为使北魏统治长治久安,继续推行改革 措施,主要是用汉化来巩固北魏的统治,其主要改革有:(1)迁都洛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排除穆泰、元 35及太子恂等鲜卑旧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反对,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2)改革鲜卑旧制: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主要是禁着胡服,改 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 不得归葬平城,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 贵族门阀化,提倡他们与汉族高门通婚。太和中,议定百官秩品,分 九品,每品又分正、从。
      从品为北魏之首创。(3)改汉姓: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 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 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
      那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的有利条件鲜卑拓跋部的祖先居于大兴安岭附近。大约在西汉时期鲜卑拓跋 部形成部落联盟。公元314年,西晋政府封拓跋部的首领为代王。公元 386年拓跋珪称魏王,都盛乐,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拓跋珪对外进击 强敌,逐渐将北魏的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公元399年,正式称帝,是 为道武帝。拓跋珪在建立北魏和进取中原过程中,对内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以便适应中原地区的需要,并促进鲜卑的封建化和向农业定居 过渡。在保存汉人原来的社会制度和采用汉人原有的租税制度的同时, 拓跋氏与汉族世家豪强也逐渐相互交融结合。
      公元439年,北魏重新统 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拓跋部在统一北方的过程 中,越来越多地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北魏还注重发展教育,培 养了一批精通儒家学说的拓跋部知识分子,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 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
      (2)改革的必要性孝文帝的改革,有他面临的现实,迫使他不得不寻觅革旧布新的 对策。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 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 化问题。这一期间,长期大规模民族征战的不断取胜形成了北魏贵族 集团的民族优越感和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他们对汉族人民的任意践 踏,激化了民族矛盾。
      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地 主的矛盾。据史书所载,文成帝时,就已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孝文帝即位前后,情况更为严重。据统计,自公元471-481年,仅仅 十年间,就爆发了 18次人民反抗斗争。中国古代史上,任何一个政权 被推翻,总是基于民族矛盾或阶级矛盾的激化。
      严酷的事实不能不引 起北魏统治者的苦恼,迫使他们中有见识的人另求统治之策。也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坚持走汉化的路,一方面既是要 改革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另一方面也是要缓解与汉族之间的民 族矛盾。北魏走汉化的路,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在谈到民族问题时,有一段很精彩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 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1)改革的主观条件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实权,注重汉文化。孝文帝 本人深受冯太后汉化思想的影响。熟知汉文化并通晓汉族发展史的少 数民族帝王“《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探其精奥。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善谈《老》《庄》,尤精释义”(《魏书•高祖记》),这种孜 孜不倦学习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孝文 帝是一个能体察民心、关注民情、注意减轻对百姓剥削的帝王,这种 个性品质与百姓的悲惨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促成其改革的决心。对 汉先进文化的向往和孝文帝自身谦虚而务实的秉性,坚定了他改变鲜 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的。
      北魏孝文 帝改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那***

    2018-05-06 00:23: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