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兽医怎样诊治猪病?

首页

中兽医怎样诊治猪病?

中兽医怎样诊治猪病?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2-14 15:24:25
      
    辨证施治,是中兽医诊治猪病、诊察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 的方法。所谓辨证,就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全面了 解患猪所出现的症状,通过对症分析,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 (外感、内伤)、发展趋势,掌握实质;“施治”就是根据对疾 病本质的认识,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四诊 猪与其他家畜一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内有病,定会 有相应的症状表现出来。中兽医全面运用通过望、闻、问、切 做到“四诊合参”的办法来诊察猪病(即视诊、问诊、嗅诊、 触诊)。 1。 问诊 就是向畜主有目的有程序地询问患猪发病的原因,病前、 病后及饮喂情况等,以便对病症得出初步印象,对猪病的诊断 和用药有重要意义。
       2。 望诊 观察病猪各部形态,以及病猪的排泄物的颜色、性质的 变化。 (1) 望形态。通过观察病的神态、体形、动态及皮肤和眼 结膜等色的变化来测知疾病的内部变化。 (2) 看口色。包括观察唇、齿(出龈)和舌色。正常的口 色为淡红色,鲜明而润泽;口色淡白多为寒症;口色鲜红而多 为内热初起;口色赤红干燥多为内热较重,属热症;口色赤紫 病情严重;口色发黄,多为肝胆湿热。
       (3) 察大小便。大便的形状、颜色、排粪姿势及气味对诊 断肠胃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小便清浊、颜色、尿量、气味也助 于辨证。 3。 闻诊 是医者通过听觉听声音(呼吸、咳嗽、肠音、呻吟等), 和嗅觉闻气味(呼吸、口腔、大、小便的气味),了解猪的病 情,以辨别病症的寒、热、虚、实。
       4。 切诊 包括诊脉及触诊。是医者用手对患猪各有关部位触按而获 得猪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诊脉的部位在猪的大腿内侧。用手 沿着腹壁由前到后的方向,伸人股内侧,以手指切按脉管。査 脉搏,正常脉搏成猪每分钟60〜80次;幼猪每分钟100〜110 次。
      临床上往往几种脉象同时出现,如常为里热,沉细多为里 虚等。若脉搏不能感觉或脉末细而快,似有似无,似停非停或 脉末散乱,都是病情危机的象征;触摸体表察知疾病程度,如 局部肿胀硬痛。皮温高低,耳尖、耳根发凉等情况。 5。 八纲(八诊)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兽医学辨证的基本方法。
      它把通过四诊所得 到的材料归纳在一起,识别表里寒热虚实类型,并以阴阳两大 纲贯穿起来,借以概括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体质的强 弱,病邪的盛衰,中兽医临床辨证时将辨证方法概括归纳为 表、里、寒、热、虚、实、邪、正八证类型,也可以说是各种 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
       (1) 表里。指病变的部位和深浅。如由风寒、风热或燥或 暑等外邪引起的疾病,在未入里以前,都叫“表证”;而病邪 由表乘虚人里或因饥饱劳役等引起的脏腑病症,使猪体内部生 理机能产生紊乱的现象,都叫“里证”。 (2) 寒热。主要指疾病的性质。
      如因寒邪引起或体能衰退 所产生的证候,都是寒症;如因寒邪侵袭引起或体能亢盛所产 生的发热反应表现,都是热证。 (3) 虚实。指畜体强弱和病邪的盛衰。虚是指正气虚,多 见饮食失调,营养不良或慢性病、重病后期、畜体气血双亏, 使生理机能衰沉的现象;实证是指病邪侵人猪体发生局部性疾 病,猪体仍然表现健壮。
      新病多实,久病多虚,热证多实,寒 证多虚。 (4)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概括了六证。就是阴证为里、 寒、虚证的概括;阳证为表、热、实证的总结。临床上把证候 分为阴阳证、阴虚和阳虚。 6。 施治原则和方法 中兽医治畜病法则以治疗与护养、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 本、正治与反治、同治与异治、治常与治度等内容为原则。
      对 于指导临床具体立法和处方用药具有很大意义。 (1) 施治原则 第一,扶正、祛邪。扶正是使用使用补益正气的方药及加 强病猪护养的方法。祛邪是祛除病邪的方药或采用针灸,手术 等疗法。扶正怯邪要根据病猪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祛邪兼扶正、 扶正兼祛邪、先扶正后祛邪、先祛邪后扶正等方法,才能收到 预期的效果,要重视清除致病因素——邪气更重视增强畜体的 抗病能力——正气。
       第二,缓则治本,急则治标。病因为本,症象为标;先病 旧病为本,后病新病为标。阴病治阳,扶阳散寒;阳病治阴, 养阴以退热;寒症宜温,热症宜清;虚症状宜补,实症宜攻。 (2) 猪病施治八法 八法指中兽医药物治病猪的大法,即汗、吐、下、和、 温、清、消、补8种疗法 第一,汗法又称先表法(解表、解肌):适用于外表症或 某些急性传染症初期。
       第二,吐法。又称为涌吐法、催吐法。用于中毒疾病的 早期。 第三,下法。又称攻下法或泻实法。是用泻药达到排除胃 肠积滞,通便泻炎或驱虫等目的方法。 第四,和法。又称和解法。是利用药物的疏通及和解作用 来调正机体内外,脏腑之间的平衡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半表半 里症,常用柴胡理气助消化药,理血药。
       第五,温法。又称祛寒法。是用性温或性热的药物来振奋 阳气,祛除寒邪的治疗方法,适用里寒症,里虚寒症,如脾胃 虚寒。 第六,清法。又称清热法。是用寒凉药物以达到清热目的 一种方法,分为实热:应清热降火,用黄连、黄柏、党参、大 黄、木通等药;虚热:应滋阴降火,可用山药、泽泻、茯苓 等;血热:就应清热凉血,可用生地、丹皮、赤药等。
       第七,消法。又称消散法或消导法。是用消散、导滞药物 以消除积聚的方法。多用于缓性食积、消化不良的疾病,可用 苍术、厚朴、陈皮、麦芽、神曲等理气消化药。 第八,补法。又称补虚法。是用补养剂以增强体质,改善 机体虚弱状态的一种方法,用于久病久泻,失血以及词养失 调,营养不足,劳役过度等而引起的元气亏损等病症,常见的 补气补血的药有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白术、首乌、白 芍、阿胶、山药、大枣、甘草等。
       以上8种疗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但疾病变化错综复杂,单 用某一种疗法难达到治疗效果,必须将上述的猪病施治八法配 合使用,适应复杂的病变,才能提高疗效。

    一***

    2017-02-14 15:24: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