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首页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27 11:20:12
      《1812序曲》是柴可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目的是为了纪念1812年库 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了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 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 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1812序曲》即属于独立、有内容 的管弦乐曲。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 人的信中就曾说过:“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乎柴可夫斯基意料。
      《1812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世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 庄严序曲》。这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什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世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人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 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迫使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 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
       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 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 仑人侵俄国时多达60万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两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 地叙述了 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 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苁***

    2018-03-27 11:20: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器乐/声乐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