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南调北调时期越剧的音乐有什么发展?

首页

南调北调时期越剧的音乐有什么发展?

南调北调时期越剧的音乐有什么发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10-03 17:19:43
      
    越剧音乐是在民间落地唱书时期的及"呤哦唱书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06年,落地唱书发展为小歌班后,在嵊县南乡和北乡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分称"呤哦南调"和"呤哦北调"。1917年,小歌班进入上海,演唱的就是这两种唱腔。"呤哦南调"演唱时,嘴巴张得很大,因而叫"开口调",又因唱得很高很响,像是喊出来的,故又称"喊风调",唱得特别高的叫"高喊风调",唱得平一些的叫"平喊风调"。
      板式除"中板"夕卜,已有"快板"和哭腔。"呤哦南调"为2/4节拍,以人声帮腔,调高随演员嗓音高低而定,其伴奏乐器为一个笃鼓和一副绰板。 "呤哦北调",艺人们唱得轻而圆润,嘴巴开得很小,因而人们又称它"闭口调"。"呤哦北调"为2/4节拍,以中板为主,并逐渐形成快板及"哭腔""十字调""钱塘调""断工调"等 1917年小歌班演员袁生莫、俞存喜等来上海演出,形式非常简单,音乐伴奏用人声模仿唢呐。
      演武戏时,用手在大鼓上敲出锣鼓点子的节奏代替锣鼓,伴唱时还是一个笃鼓和一副绰板。1920年,老板周麟趾回嵊县开源请了。 周孝堂、周林芳、周小灿三位乐师,仿效其他剧种,用丝弦乐器伴奏。唱腔仍为"呤哦北调",依旧有人声帮腔,但在帮腔时加上板胡伴奏,并且在开唱前加上了引唱过门。
      此时,因板胡定弦为1、5二音,绍剧称"正宫调",小歌班就简称为"正调",故此后的唱腔就称"正调"。 在演出实践中,"正调"的丝弦伴奏由只奏帮腔,增加为唱一句拉一句过门。1921年,因板胡音量过大,也不够柔和,改用平胡,并增加了"斗子",发展为不仅演奏过门而且伴奏唱腔。
      但乐师仍为3人,鼓板1人,兼小锣、平胡1人,兼唢呐和铙钹、斗子1人,兼大锣。 1922年,由于用胡琴伴奏较多,更由于此时的上演剧目已多为文戏,同时,为了区别于以武戏见长的绍兴大班,遂将小歌班更名为绍兴文戏。这以后,唱腔中除"中板"外,还有"快板""清笃""十字调""哭调""导板"等。
      "清笃""十字调"继承自"北调""快板""导板"吸收自绍兴大班。另外,有时因演员音区低或情绪需要而降低调门演唱,唱腔旋律不变,但较低沉,俗称"还阳调"。 绍兴文戏时期,由于女班的产生,男班中大多加人了一些女演员,从而一度形成了男女兼有的混演形式。
      这一时期的唱腔,除了主要为男女声同调同腔演唱"正调腔"外,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腔格。

    周***

    2018-10-03 17:19: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