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阅微草堂笔记》是在怎样的背景创作出来的?

首页

《阅微草堂笔记》是在怎样的背景创作出来的?

《阅微草堂笔记》是在怎样的背景创作出来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1-09 22:17:05
      本书是模仿《聊斋志异》创作出来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能感觉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蒲松龄和纪昀的身世造成的。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一生落魄;纪昀则出身官宦家庭,自己也曾做到正二品的尚书,而且很受乾隆皇帝的宠爱。他的家庭背景对他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有很大的影响。
      纪昀从他父亲那里得到了崇实黜虚、经时济世思想的熏陶。他父亲纪客舒治学态度严谨,著有《杜律疏》。纪昀目濡耳染,倍受影响。他始终以“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的思想作为准则。门人盛时彦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称纪昀“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坛酒社,夸名士风流”。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对那些浮言虚饰而无实行者加以辛辣的嘲讽,对那些实事求是者加以推重,他的崇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是渊源有自的。他也从他的家族那里继承了崇尚儒学、恪守礼法的思想。自从纪昀的曾祖开始,纪氏家族就出仕朝廷,诗礼传家。这种传统使他形成了以儒家道德为轴心的思想,而对于佛、道,尽管他认为可以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但对它们还是持否定、贬抑态度。
      这一思想从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释道之徒的虚伪、狡诈的嬉笑怒骂及酣畅淋漓的讽刺、鞭挞中明显地表现出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阅微草堂笔记》说:“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他的学生盛时彦也有过类似的说法。正是因为纪昀家族历代官宦、诗书传家的背景,他在看问题时与蒲松龄角度就很不一样,眼光也不如蒲松龄尖刻犀利。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对此深有体会。

    w***

    2018-01-09 22:17: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