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2014年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语文有哪些?

首页

2014年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语文有哪些?

2014年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语文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6-28 09:07:41
  •   就是这样一位一贯省吃俭用的老人,却在1981年,把个人一生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55000元,慷慨捐出,设立了一个“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旨在激励大家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1997年11月6日,一代儿童文学宗师陈伯吹,在上海华东医院仙逝,享年91岁。
      去世前他竭力完成的最后一件事,是将自己一生积攒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了浦东新区筹建中的一座儿童图书馆。如今,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陈伯吹儿童图书馆”。   (选自2008年《人物》杂志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陈伯吹作小学教员期间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可以看出他虽然年轻,但却有看   清国内外政局的眼光,这也对他后来所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B。初到上海,陈伯吹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什么题材的文字都写,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他还处于创   作的迷惘阶段,还不能真正认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C。传文中“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就有了”一句,形象的表达出了陈伯吹本身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具   有底蕴与才华,郑振铎先生帮助他找准了人生定位这一事实。   D。在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当教员以及后来与孩子们交朋友、建友谊等,都为陈伯吹的儿童文   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这也看出“深入其中”是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E。传文以陈伯吹的生命历程为纲,详细记述了陈老为祖国的儿童文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辉伟大的一   生,语言精练传神,高雅飘逸,充满了对陈伯吹的无限景仰之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陈伯吹作为一代儿童文学大[微博]师对幼小者的牵引与爱护?(6分)   (3)传文开篇引入琼瑶的作品《可怜的小青》发表一事,有何作用?(6分)   (4)传文标题为“永不熄灭的烛光”,有人认为不妥,应改为“东方安徒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传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香港导游涉嫌辱骂拒绝购物的内地游客致使发生殴斗的事件出现戏剧性发展,涉事游客昨日改称是一场误会,一切皆因没有与导游仔细沟通而起,双方现已冰释前嫌。
         B。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共有7308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入园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到103。 28万人,世博园内游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C。在特价书市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定价低折扣”的伪劣图书。这些图书往往粗制滥造,胡拼乱凑,错误百出,使人不忍卒读。
         D。据央视市场调研,81。 92%的家庭给今年春晚打了高分;但据民间进行的在线调查,多达59%的人对今年春晚感到失望。央视民调与民间在线调查的结果可谓大相径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学校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减少学生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B。为了缓解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老龄化,《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C。湖北省中山医院33岁的护士肖芳连续三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使一位呼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视频在网上传播后,感动了全国众多的网民。
         D。“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跨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 。
       , 。 。 。 ,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   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   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   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   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   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汇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   A。
      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④①②③⑥⑤D。⑤④③①②⑥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抄袭材料,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
      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1) 的画竹技法的表达。
      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2) 。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3) 。   。

    俄***

    2017-06-28 09:07:41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