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清代数学家梅文鼎

首页

清代数学家梅文鼎

谁能介绍一下梅文鼎的生平和著作?或者在什么网站能查到?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9-12 12:13:01
  •   清代算学第一人梅文鼎 
    在安徽省南部,有一座古城——宣州,那里水陆交通方便,历来是宣纸、宣笔等著名产品的集散地,客商云集,文人毕至。李白、自居易等大诗人都曾到此漫游,留下绮文华章。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来到宣州,登上城北青翠的敬亭山,望着树丛中掠起的飞鸟,望着悠然来去的白云,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八百多年后的1633年,在这个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古城里,诞生了一个人,他就是后来被誉为清代“算学第一人”的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出身在书香门第。童年随塾师罗王宾习儒学,并跟伯父攻读《易经》。
      九岁时就能熟读“五经”,通晓历史,被当地人称为“神童”。梅文鼎的父亲梅士昌及老师罗王宾皆擅长天文之学,经常指导梅文鼎仰观天象。奇妙无穷的天体运行吸引了他,他认真揣摩,常有所得。于是,从童年时代就渐渐培养起对天文、数学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
       梅文鼎27岁那年,师从竹冠道士倪正,研习天文历算,特别是学习了日、月交食(日食、月食的总称)的方法。他同弟弟一道学习、讨论、研究,时有心得。两年后,写出了《历学骈枝》一书。此书问世后,更坚定了他进一步研究天文、数学的志向,从此,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刻苦钻研,百折不回。
       梅文鼎最突出的特点是勤奋。遇到难读的书,他从不轻易绕过,而是反复钻研,一定要弄懂其中的意义。对于暂时不理解的问题,也总是耿耿不忘,时时刻刻挂在心上,力求弄懂。为此废寝忘食是经常的事。有时读别的书的时候,无意中触发心中的疑团,豁然开朗,便趁夜秉烛,立刻记了下来。
      有时找到的书,残缺不全,就设法抄补,不错一字,不漏一句。有时听说某地有位在天文、数学方面很有修养的人,他就不顾旅途劳累,步行登门求教。后来他曾客居北京,与他同住的朋友见他如此勤奋钻研,大为惊异。这位朋友说,梅文鼎“尝午夜篝灯夜读,昧爽(天将亮)则兴,频年手抄杂帙,不下数万卷”。
       梅文鼎治学的目的非常明确,他的志向是追求科学真理,献身于社会。他研究天文、数学不是为了做官、求功名,而是为了使这些学问能够“斯世共明”,让大家了解。他认为,只要天文、数学这种“古之绝学”不致失传,有所发展,自己就“死而无憾”,“不必身擅其名”。
      他把功利看得十分淡薄。到了中年,他的夫人不幸去世,梅文鼎决心不再娶,以便专心从事研究、著述。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以学古崇儒为时尚,并且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皓首穷经,东奔西走。但梅文鼎无意于仕途,潜心于天文、数学的研究。到了老年,他仍是好学不辍,继续博览群书,观察天象,演算数学,致力于写作。
      1721年,88岁高龄的梅文鼎,坐在临窗的书桌前,停止了呼吸。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 。

    j***

    2006-09-12 12:13:01

  • 2006-09-12 12:11:57
  •   你好!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明崇祯六年二月七日(1633年3月16日)生于安徽宣城(今宣州市),是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①的民间天文、数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发扬传统科学的精华并会通西学,对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
    梅氏先祖可远溯至北宋名儒梅尧臣。
      曾祖、祖父亦相继为明朝官吏。父梅士昌于明亡后隐居耕读,除经史外,对阴阳律历等学也有一定的兴趣。少年时代的梅文鼎就从父亲和塾师罗王宾那里获知一些天文学知识。康熙元年(1662)梅文鼎从宣城籍逸民倪正学习明代颁行的大统历法,同年撰成他的第一部科学著作《历学骈枝》。
      其后他曾数度赴金陵(今南京)参加乡试,虽然屡试不第,却结交了施闰章、蔡璿、黄虞稷、潘耒、方中通等一批学术朋友。由方以智临终前不久曾来函索看其著书这一事来看,梅文鼎在当时江南的学术圈中已具有一定的名望。康熙十四年(1675),梅文鼎在金陵购得明版《崇祯历书》一部分,同时又抄得波兰教士穆尼阁(J。
       N。 Smogolenski,1611—1656)的《天步真原》等书,从此开始系统地钻研当时传入的西方天文、数学知识。 康熙二十八年(1689),梅文鼎来到北京,在大学士李光地家中教馆。李光地本人及其子钟伦、弟鼎征、门人陈万策等皆从梅文鼎学习历算。
      他又以布衣身份参与《明史·历志》的纂写工作。京都名流朱彝尊、阎若璩、万斯同、刘献廷等人都曾与他交游。次年,梅文鼎应李光地之邀,将其研习天文历法的心得以问答形式撰成一书,取名《历学疑问》。数年后由李光地作序并出资刊刻。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读到李光地进呈的《历学疑问》,对书中的观点非常欣赏。
      三年后的夏天,康熙帝在南巡的归途召见梅文鼎,连续三日在运河上的御舟中同梅文鼎谈论天文、数学,并亲书“绩学参微”四字,表彰他的研究工作。 梅文鼎的晚年主要在家著书授徒,四方慕其名者不少亲赴宣城向其问学。康熙帝也曾通过在宫中任《律历渊源》汇编官的梅文鼎之孙?成代为致意。
      文鼎弟文鼐、文?、子以燕、孙?成、玕成,以及曾孙多人皆通晓天文、数学。 康熙六十年(1721),梅文鼎于宣城家中逝世,康熙帝即命江宁织造曹頫营地监葬。 。

    霞***

    2006-09-12 12:11: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