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茶是怎样发展的?

首页

茶是怎样发展的?

茶是怎样发展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29 22:44:19
  •   茶的发展
    (1)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人类饮茶最早是咀嚼茶树的鲜叶,后来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类似现代的 煮菜汤。煮时将鲜叶揉碎放入碗中,加入少许大蒜、黄果叶、盐和辣椒等作配 料,再加入泉水搅拌均匀。《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是说茶作 羹饮时叫做茗粥,唐代保有这个习惯。
      三国时,魏朝开始简单加工茶叶。茶叶采来先做成饼,再晒干或烘干,这 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2)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初步加工的饼茶青草味很浓,经反复实践后发明了蒸青制茶。其做法为: 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让青草味消散。但由于其苦涩味仍 然存在,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这样便大大降低了茶叶 的苦涩味。
      自唐至宋年间,贡茶兴起后又成立了贡茶院,官员们开始研究制茶技术, 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革新。唐代蒸青茶饼制作工序有蒸茶、解块、捣茶、装 模、拍压、出模、列茶瞭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已经渐趋完善。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尤以北宋年间龙凤团茶盛行。
      据宋代赵汝励《北 苑别录》记述,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 过黄、烘茶。在此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 榨汁的做法,又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致使催生了蒸青 散茶。 (3)从团饼茶到散叶茶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出现于宋代。
      为了改掉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蒸青团茶的生产中逐渐釆取蒸后不 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既保持茶的香味,同 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在宋至元期间,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至明朝时期,明代太祖 朱元璋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从此蒸青散茶开始盛行。
       (4)从蒸青到炒青蒸青散茶虽说更好地保留了茶叶的香味,然而使用蒸青方法,香味仍不够 浓郁,于是便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唐代,说明炒青绿茶自唐代 已经出现。炒青茶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增多。
      
      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 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 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 (5)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类在制茶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 列不同发酵程序,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 征不同的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六大茶类。

    问***

    2016-08-29 22:44: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