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人为什么称日本为“扶桑”?

首页

古人为什么称日本为“扶桑”?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13 22:45:42
      扶桑国问题的由来- -
    Tag: 扶桑                                           
          1752年,法国学者歧尼(金尼、德经)(De Guingnes)从中国古文献中得到一个新奇的“发现”。
      这年8月28日,他写信给在北京的耶稣会士宋君荣(le P。Gaubil),提到他认为《文献通考》中记载的中国南北朝时佛教僧侣慧深到的扶桑国在今墨西哥。1761年,歧尼著《中国人之美洲海岸航行及住居亚洲远东之民族的研究》,真是十年磨一剑。朱谦之先生称歧尼为法国汉学元祖,而歧尼也不愧有大师的风范。
      此文发表后立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注意,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文献通考》的记载本自《南史》,后者本自《梁书》,在中国人中是再普通不过的史料。而慧深到美洲成为世界交通史的大问题则始于歧尼,引发的争论持续至今。甚至在歧尼文章发表以前,宋君荣在回信中已经作了批驳。
       歧尼认为:(1)倭国即日本,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即虾夷人(Aino)所住。其俗鲸面文身,故称文身国。文身国东五千余里,叫大汉国,为现在的堪察加半岛(Kamchatka)。更向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叫做扶桑国,这不得不在北美地方。
      就所记物产看,大致和北美洲尤其是墨西哥相一致。 (2)从日本北海道经千岛,沿堪察加半岛海岸,穿过阿留申群岛(Aleutian),到达北美洲的西北部,就是坐小船也能达到,尤其当海潮有利时。 (3)美洲的文化,先从西海岸发达。
      有许多证据表明受对岸亚洲大陆的影响。 1831年,德国学者克拉卜落特(Klaproth)发表《关于中国文献中所栽之扶桑国竟被误认为美洲一部之说的研究》。他认为,倭国为日本,文身国为虾夷地方,与歧尼相同。但大汉国不在堪察加而为桦太岛(日语库页岛的名字,俄语萨哈林),从倭国经文身国至大汉国,路程是从日本沿北海道西海岸航行,反之从大汉国至扶桑国的路程,则是从北海道沿东海岸南下航行,因此,他将扶桑国定在日本的东南部。
       赞成歧尼说的以文宁(Edward P。Vining)影响最大。他1885年出版的《无名的哥伦布或慧深与阿富汗族之佛教团于五世纪发现美洲之证据》,囊括了1761年以来该问题上的重要学说,全书约800页。至今仍有新版发行。文宁以《梁书》的倭国为日本,倭国东北七千余里的文身国为阿留申群岛爱斯基摩人(Eskimo)地方。
      文身国东五千里为大汉国,为阿拉斯加(Alaska)地方。从阿拉斯加向东(东南)二万余里、当中国(以荆州为中心的中国中部)之东的扶桑国,无论从距离、从方位看,都可推出此地为墨西哥地方。加之《梁书》所栽扶桑国的风俗、物产,大致皆与古代墨西哥相同。
       荷兰莱登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希勒格曾在1870年《关于中国和日本的纪录和质疑》杂志中建议,搜集散见与中国书籍中,所有扶桑一地的材料,以决定扶桑的位置。他于1892年发表《扶桑国考证一篇》。(冯承钧译见《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1928,商务印书馆)他主张扶桑在桦太岛。
      由于方法的进步,希氏的桦太说成为墨西哥说反对者中最强大的声音。 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谦之先生《扶桑国考证》。由扶桑史料的系统及演变的分析入手,认为墨西哥说依据的是正史系统, 桦太说主要依据野史系统,如《山海经》、《海外十洲记》等。
      后者最终演变为以日本为扶桑。结合人、地、事的证明,应否定桦太说,肯定墨西哥说。 朱先生自序中说:自歧尼提出“纪元五世纪中国僧人发现美洲说”以后,参加论争的有法、美、俄、德、意、荷、日、印度各国学者,然而这个属于“中国学”范围的讨论中,“竟没有中国人的一篇,这真煞是丑事”。
      法、美、俄、德、意、荷、日诸国作为世界强国,或已经衰弱的旧殖民帝国,其学术兴趣自有“全球的眼光”,印度作为英联邦中最大殖民地,学术兴趣追随英国,也非意外。而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日寇猖獗的最危险的时候。朱先生抱着让国人更多地关注此研究的希望的发愤之作,对于改变中国学术的蒙羞状况,恐怕并未起到大的作用。
      当中国摆脱困境,也开始在学术上以“全球的眼光”为趣向时,将在有关中国古史的研究上,先有所突破。 我因为对古代荆楚历史地理的学习,对南北朝以前的计里标准问题多有留心。《梁书·东夷传》记载,从带方郡(平壤、首尔之间)到倭国一万二千余里,大半即七千余里是沿朝鲜半岛海岸线曲折而行。
      其中的里数标准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疑惑。又因为对民族史的特别关注,我经常审视这条史料,有一天我意识到该传中的女国篇记录了世界珍稀动物——澳洲的鸭嘴兽。进而写成《第一个到达澳洲的中国人——慧深》一文,应邀登发在《学说连线网》上。然而,深入的思考使我意识到,问题远没有解决。
      而要充分地论证,我深感个人能力的不足,有知识的缺乏,还有条件的欠缺。我之所以不揣浅陋,在此发布我的点滴思考,实出于为这项研究尽己绵薄之力的愿望,并真诚地寻求帮助。愿有同好指正错误,不吝赐教,共同促进扶桑研究。 。

    捕***

    2006-06-13 22:45: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