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上古声母的重要学说有哪些?

首页

上古声母的重要学说有哪些?

上古声母的重要学说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12 16:33:52
  •   
    上古声母有多少类,学术界意见不一致。影响最大而又简明 扼要的学说,是近代学者黄侃提出的古音十九纽的学说。“纽” 就是“声纽”、“声母”。十九纽是综合了前人学说与自己的研 究成果而提出来的。
    支持“古音十九纽”的主要学说有:
    (一)        古无轻唇音。
      这是清代语言学家钱大昕提出的一条规 律。他通过考证确认上古没 有“非、敷、奉、微”四个唇齿音, 它们的字都应归到“帮、滂、竝、明”四个双唇音中去。如: “甫”字,在现代很多方言中仍读为P,又可作“浦”、“捕”的 声旁,可见古代没有f,只有b、P。
      又如:“蚊”字,今天不少 方言中还读成men,可见“微”母字古代读m。 (二) 古无舌上音。这也是钱大昕的发现。他认为“知、 彻、澄”这三个舌上音,在上古是读为d、t的,应归到“端、 透、定”中去。如:“竹”字,可以作“笃”的声符,在有的方 言中念“竹”为“毒”,印度古译为“天竺”。
      很多方言中,把 “中”念成“东”,把“张”念成“当”,也是这方面的例证。 (三) 娘、曰归泥。这一规律,清代语言学家钱坫、邹汉勋 (湖南新化人)已有所发现。系统提出来的是近代学者章太炎先 生。他认为,上古时代曰纽、娘纽的字都读n,与泥纽是同一个 声母。
      如:用曰纽的“儿”字作声旁的字都读n声母(倪、霓等 字);“曰”字本身在不少方言中仍读n声母。 (四) 照二归精,照三归知。清代语言学家陈澧作《切韵 考》,他根据《广韵》中的反切上字进行考证,得出结论:1。 “照”、“穿”、“床”、“审”四个声母的二等字、三等字应该 分幵;2。
       “喻”声母的三等字、四等字应该分幵。黄侃受到陈澧 等的启发提出:照系(照、穿、床、审、禅)的二等字在上古读z、 c、s,跟精系(精、清、从、心、邪)的字读音相似;照系的三等 字在上古跟知系的字读音相似,实际上应读d、t。例如:属于照 系二等字的“阻、部、侧、簪、测、俟”等字,今曰仍读z、c、 s;属于照系三等字的“章、正、昌、充”等字,在不少方言中仍 读 d、t〇 (五) 黄侃还提出了“古本音”理论。
      “古本音”理论,就是 认为上古没有“群”母、“邪”母、“喻”母,并把这三纽分别归 入“溪”母、“心”母和“影”母。 黄侃根据以上理论,得出了古音十九纽的结论。 (六) 后来,曾运乾(湖南桃江人)作《喻母古读考》提出了: “喻三归厘,喻四归定”的学说。
      曾运乾考证,喻母三等字古代 应读“厘”母的音;喻母四等字古代应读“定”母的音。女口: “王”字古读如“皇”字,“于”字古代与“乎”字同音通假,说 明喻母三等字本来是有[h ]这个声母(浊音)的。又如:“易” 是喻母四等字,它可作“惕”、“踢”等字的声符,“易牙”(人 名)可写作“狄牙”,“简狄”(商始袓)可写作“简易”,说明喻 母四等字本来有[d]这个声母(浊音)。
      后来,浊音“h”与 “d”消失了,才产生了“喻母”。 黄侃接受了曾运乾的学说。
       综合上述各家说法,可将上古十九纽列举于下(括号中为上古 没有到中古才产生的声母): 唇音四纽:帮(非)、滂(敷)、姓(奉)、明(微) 舌音四纽:端(知、照三)、透(彻、穿三、审三)、定(澄、床 三、禅三、喻四)、泥、(娘、曰) 齿音四纽:精(照二)、清(穿二)、从(床二)、心(审二、邪) 牙音三纽:见、溪(群)、疑 喉晋三纽:影、晓、匣(喻三) 半舌音一纽:来。

    非***

    2016-05-12 16:33: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