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京剧脸谱

首页

京剧脸谱

复制几个京剧中关于生的脸谱 ,怎么区分生与净?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4-10 17:05:04
      京剧中生行分类:
        京剧生行中分为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 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娃娃生。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
      还有一个名称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是本嗓。照规矩,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做安工老生,以唱为主。
      做工老生又叫做衰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做撇子武生。   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 京剧中净行分类: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三大类。
       正 净 正净还有好几种名称,一种叫大面,就是大花面的简称,又叫大花脸。正净的表演特点,一般是以唱工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脸。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一个叫铜锤,还有一个叫黑头。因为京剧里有一出戏叫《二进宫》,戏里的花脸叫徐彦昭,他是典型的唱工花脸,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手里拿一柄铜锤,所以人们就把铜锤作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
      黑头是怎么来的呢?京剧里有很多包公戏,例如现在人们常见的《打龙袍》、《赤桑镇》、《铡美案》等等。这些戏里的包公(包拯)都勾着黑脸,这黑色脸谱,在京剧里又叫黑净,又叫黑头,包公戏都是唱工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因此黑头也就成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
      除了上边说的包公戏和《二进宫》这样的戏以外,像《草桥关》里的铫期、《白良关》里的尉迟恭、《牧虎关》里的高旺,还有《大回朝》里的闻太师等,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花脸戏,都属于所谓正净的范畴。 副 净 副净的范围比较广,我认为将来净行应该多向副净的方向发展。
      因为副净包括架子花脸(简称架子花)和二花脸。架子花的范围特别广,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当然也得有点唱工基础。比如《连环套·盗御马》,前半截《连环套·坐寨》是重唱工的,《盗御马》是工架与唱工并重的,最后《拜山》一折又是念白与工架并重的。所以演架子花的人,既要有很深厚的武功底子,又要善于表演,善于念白,还要能唱,并要有优美的工架。
      一个优秀的架子花脸,实际上应该是个全材的花脸。随着时代的进展,纯粹重唱工的剧目,相应的必然要日益减少,因为那样显然比较单调。而架子花也就是“表演花碱”看来是应该发展的方向。架子花脸的剧目相当多,像张飞的戏、牛皋的戏、李逵的戏、焦赞的戏、绝大多数的曹操戏,还有像《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马谡、《取洛阳》的马武、《十三妹》的邓九公、《审潘洪》的潘洪、《李慧娘》的贾似道、《群英会》的黄盖、《法门寺》的刘瑾、《连环套·盗御马》的窦尔敦等等都是屑于架子花的范畴。
      特别值得说一下的是曹操戏,化妆勾水白脸的,不用一般的油彩,而是用水粉加上一些黑笔道勾成水白脸的,这就是所谓奸臣脸,以曹操为最典型。实际上不止曹操一个人,很多历史上的奸臣,像赵高、董卓、贾似道、严嵩等,都是勾的水白脸。所以水白脸就形成了一种典型,只要勾这种脸,就一定是坏人。
      这样的角色都由架子花来应工。 二花脸也属于副净这个范畴。二花脸也是架子花的一种,不过戏比较少。虽然也勾同样的脸谱,可是表演风格有时近似丑角,有时候还扮演一些诙谐狡猾的角色。例如《法门寺》里的刘彪、《武松打店》里的大解差这类的角色。 武 净 武净又叫武二花,或者叫摔打花脸。
      这种花脸只重武打,不重唱、念。最初有些武净戏的演法也比较讲究工架、表演、说白,如(铁笼山)的姜维、《四平山》的李元霸,包括《艳阳楼》的高登等,都是由武净来扮演的。但由于这些戏后来都由武生兼演了,武净反而慢慢没人演了。还有一些戏,如《青石山》的周仓、《定军山》的夏侯渊,还有《长板坡》的张飞、《恶虎村》的濮天雕,这些本来也是由武净扮演的,后来慢慢地都由架子花来演,武净戏的范围也就越来越窄了。
      现在剩下的如《白水滩》的青面虎、《竹林计》的余洪、《挑华车》的黑风利等,这些还属于武净的范畴。在正净和架子花之间,架子花是注重表演、工架和念白,正净是以唱工为主,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区别。比如,由于行当不同,正净在生气的时候只能从鼻子里发出“哼恩……”这样类似颤抖的鼻音(内行俗话戏称“狗护食”),而架子花在生气的时候,就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打“哇呀呀……”这种细微分别,—般外行是不知道的。
      正净要是打了“哇呀呀……”的话,那就成为笑话了 。

    2006-04-10 17:05: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戏剧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