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产科
妇科

我家宝宝脐疝,想听听各路高人的建议

我家尧尧今天满双月了。
高兴的同时,我就觉得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尧尧有脐疝。不知道哪位新爸爸新妈妈有同样的问题和苦恼?
我家尧尧是在海妇出生的,没过几天,脐带就掉了,而且看上去形状特别好。所以我们就没有特别在意,一直就按照出院时护士的嘱咐,经常给小脐脐消毒(估计一直到10天左右,而且掏得比较深,里头的死皮、一点儿点儿血痂块,基本都被我们掏的很干净)。就这么到了六周母子检查的时候,大夫说有点儿脐疝。这时我们才注意到,宝宝的小肚脐往外凸出着,而且捏着有咕咕的响声。大小大概是根部直径1.5厘米。最近两天感觉好像有点儿增大,不过没有超过2cm.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又是在网上搜索,又是问大夫。当然都说没有关系,过一阵子(一岁前吧)就会自然好的。如果一岁后还不行,就做一个小手术。至于形成的原因,大多说是因为胚胎先天性发育缺陷,也有个别人说有可能是刚出生的时候掏肚脐(消毒时)造成的。这下弄得我就很不知所措了。
看着可爱的儿子,突出一个小肚脐,形象上总觉得是美玉(不好意思,臭美了)上的一个瑕疵;再者,虽然宝宝并没因此而感到任何不适,但做父母的看着总是别扭,替他难受。
网上有说可以用物理疗法的(2~3个月起效),有的说不用管,自然就好。我也不知道了。
最想知道的,就是有没有哪位爸爸妈妈亲神经及过这个事情以及是如何处理的。希望听听各位的想法和建议。拜托了!
l*** | 2006-03-29 09:18:30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06-03-29 09:30:58
  • 脐疝是小儿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病,较常见。女孩得病比男孩多。得了脐疵的病儿在脐部可见一球形、可复位肿物,病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哭闹、咳嗽、直立等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新生儿及小婴儿平时不消失,但用轻压可使疵内容物还纳腹腔,并可听到咕嗜声和滑动感觉,用手压肿块时病儿无任何表现,如用手指端探入脐孔内,可以清楚地触及脐环及边缘,并可以估计出脐环的直径,直径多为...

    查看全部>>

    脐疝是小儿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病,较常见。女孩得病比男孩多。得了脐疵的病儿在脐部可见一球形、可复位肿物,病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哭闹、咳嗽、直立等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新生儿及小婴儿平时不消失,但用轻压可使疵内容物还纳腹腔,并可听到咕嗜声和滑动感觉,用手压肿块时病儿无任何表现,如用手指端探入脐孔内,可以清楚地触及脐环及边缘,并可以估计出脐环的直径,直径多为:厘米左右,2~3厘米者罕见。脐疵多无症状,个别可有局部膨胀及不适感。
    
    2岁以内病儿绝大多数可自愈,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逐渐发达,脐孔常能逐渐狭窄缩小而闭合。2岁以内未闭合的脐疝,可采用胶布粘贴法。即取两块胶布宽约3厘米,长10厘米。将皮肤清洁干净后涂以安息香酸叮,将脐疝内容物推人腹腔复位后,用胶布在腹部两侧拉紧固定,使脐门紧缩。固定后的皮肤呈纵形皱榴表示敷贴正确。应每1~2周更换一次胶布。也可用束带或硬币紧压疮环的方法治疗。4岁以上脐疤直径在2~3厘米以上则应手术治疗。
    
    家庭护理要点
    
    1.病儿使用胶布固定脐部时,如果脐周围有湿疹或对胶布过敏者慎用。
    
    2.新生儿及小婴儿最好不用硬币紧压疤环的方法,若使用不当可引起脐部发炎,肿胀以致穿破。
    
    3.尿布应兜在脐部敷料的下方,避免大小便污染,敷料被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4.每次更换胶布时,应将胶布痕迹擦去,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现象。
    
    5.病几手术后防止哭闹,以免伤口裂开。 
    
    我*** | 2006-03-29 09:30:58 62 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