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正月剪头为什么会死舅舅

首页

正月剪头为什么会死舅舅

为什么会有正月不能剪头的说法呢?有什么由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2-14 09:22:24
    正月不能理发的风俗影响很大,人们普遍是在腊月理一次发,然后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再进理发店。我回答道:“一种迷信说法罢了。”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发匠却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新的长进。多年后,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不能再向舅舅尽孝而伤心……” 
    听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了老板娘的意思:“你是说,故事原本讲的是正月剃头思舅舅。” 
    “没错”,老板娘说,“不知何时以讹传讹,‘思’变成了‘死’,一字之差,害苦了多少人呀!” 
    

    乐***

    2006-02-14 09:22:24

其他答案

    2006-02-25 19:53:48
  •   一种是民俗版的说法:我国对农历的新年非常重视,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自古春节前人们都要沐浴更衣,理发也是必须做的事。过去都是剃头,就是用刀子把头发刮掉,剃头时很不舒服,小孩很不愿意剃头常常为此哭闹,因为过年后媳妇都要带头孩子回娘家,大家就会骗孩子说:你过年不让剃头,带你看外婆的时候你舅舅打你的。
      久而久之,舅舅成了正月里检查外甥是否让剃头的“检查官”。春节前剃过头的孩子,正月一个月就肯定不会剃头了。这是正月里不理发,或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的民俗版。 另一种是民族版的说法: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 “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七***

    2006-02-25 19:53:48

  • 2006-02-23 07:28:21
  •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
      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
      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
      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
      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高官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
      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
      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 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妈妈例儿”(也写作“妈妈论儿”,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
      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民族矛盾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

    1***

    2006-02-23 07:28:21

  • 2006-02-22 12:40:02
  •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个剃头的在正月给他老舅剃头,结果一不小心就给剃死了。而正好他老舅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出名的人。消息就这么给传说开来,幸好这人还比较不错,平时人缘也可以。大家都没有太责备他,不能怨人,那就只能怨天了。于是呼。正月剃头死他老舅,也就是说其实和他老舅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死的是他2 大爷的话,而他2  大爷也相当比较出名。那传到今天的那就不是死他老舅而是死他2大爷了

    路***

    2006-02-22 12:40:02

  • 2006-02-20 13:35:58
  • 这到底是那里的习俗啊?

    探***

    2006-02-20 13:35:58

  • 2006-02-19 17:28:53
  •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想必知道吧?” 
    正月不能理发的风俗影响很大,人们普遍是在腊月理一次发,然后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再进理发店。我回答道:“一种迷信说法罢了。”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发匠却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
      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新的长进。
      
      多年后,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不能再向舅舅尽孝而伤心……” 听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了老板娘的意思:“你是说,故事原本讲的是正月剃头思舅舅。” “没错”,老板娘说,“不知何时以讹传讹,‘思’变成了‘死’,一字之差,害苦了多少人呀!” 。

    爱***

    2006-02-19 17:28:53

  • 2006-02-15 09:20:35
  • 迷信

    慢***

    2006-02-15 09:20:35

  • 2006-02-15 08:56:36
  • 迷信

    n***

    2006-02-15 08:56:36

  • 2006-02-15 08:52:49
  • 呵呵,有意思,看来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对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有影响的呀!
    大都是老一辈们的思想呀

    旋***

    2006-02-15 08:52:49

  • 2006-02-15 08:46:48
  • ●我正月初一理发了。有人说:正月初一千万不要洗头,否则运气不好。洗头,洗头。就会逢堵必输。我偏偏不信,结果我打麻将输钱了。

    b***

    2006-02-15 08:46:48

  • 2006-02-15 08:46:33
  • 提及对"正月不剃头"的解释渊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而"死舅舅"正是对明朝"思旧"之意,虽是轻描淡写,这也算是官方媒体对此风俗较正式的解释
    

    z***

    2006-02-15 08:46:33

  • 2006-02-15 08:46:28
  • 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在正月里不理发,以表对明朝"思旧"之意,后讹传为"死舅舅"。

    a***

    2006-02-15 08:46:28

  • 2006-02-15 08:39:52
  • 新年不要动剪刀。。。

    m***

    2006-02-15 08:39:52

  • 2006-02-15 08:29:51
  • 没有舅舅的自由了

    无***

    2006-02-15 08:29:51

  • 2006-02-15 08:29:45
  • 传下来的 
    

    1***

    2006-02-15 08:29:45

  • 2006-02-15 08:26:52
  • 一个过实的传统的无理的习俗。
    

    智***

    2006-02-15 08:26:52

  • 2006-02-15 08:25:02
  • 故事原本讲的是正月剃头思舅舅

    p***

    2006-02-15 08:25:02

  • 2006-02-15 08:18:15
  • 迷信。
    

    小***

    2006-02-15 08:18:15

  • 2006-02-15 08:16:33
  • 胡说八道,理发店岂不要关门了

    1***

    2006-02-15 08:16:33

  • 2006-02-15 08:00:30
  • 正月剪头思旧,思旧斜音死舅 
    

    l***

    2006-02-15 08:00:30

  • 2006-02-15 07:57:04
  • 迷信

    闪***

    2006-02-15 07:57:04

  • 2006-02-15 07:48:53
  • 感到龙吟的同时也听到有鱼鸣

    释***

    2006-02-15 07:48:53

  • 2006-02-15 07:24:56
  •   种是民俗版的说法:我国对农历的新年非常重视,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自古春节前人们都要沐浴更衣,理发也是必须做的事。过去都是剃头,就是用刀子把头发刮掉,剃头时很不舒服,小孩很不愿意剃头常常为此哭闹,因为过年后媳妇都要带头孩子回娘家,大家就会骗孩子说:你过年不让剃头,带你看外婆的时候你舅舅打你的。
      久而久之,舅舅成了正月里检查外甥是否让剃头的“检查官”。春节前剃过头的孩子,正月一个月就肯定不会剃头了。这是正月里不理发,或“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的民俗版。 另一种是民族版的说法: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l***

    2006-02-15 07:24:56

  • 2006-02-15 07:20:45
  • 迷信

    w***

    2006-02-15 07:20:45

  • 2006-02-15 06:40:32
  • 迷信

    1***

    2006-02-15 06:40:32

  • 2006-02-15 05:25:17
  • 收到,下次不理了.不知泽无罪.

    a***

    2006-02-15 05:25:17

  • 2006-02-15 02:29:36
  • 迷信   那正月理发店岂不关门

    y***

    2006-02-15 02:29:36

  • 2006-02-15 00:10:31
  • 据说,最早的说法是正月剪头“思”舅舅,后来被讹传为“死”。尽管知道没啥道理,但大家都知道这个俗例,何苦惹老妈和姥姥一家人不高兴呢。 
    

    正***

    2006-02-15 00:10:31

  • 2006-02-14 23:59:13
  • 不***

    2006-02-14 23:59:13

  • 2006-02-14 23:52:30
  • 正月剪头方舅,知道了吧

    水***

    2006-02-14 23:52:30

  • 2006-02-14 23:34:06
  • 这是民间的一种传说很久以前就有了这个传说只是在很少地方有
    我记得在东北就没有还有内蒙也没有

    绿***

    2006-02-14 23:34:06

  • 2006-02-14 23:33:47
  • 正月剪头思旧,思旧斜音死舅  
    

    l***

    2006-02-14 23:33:47

  • 2006-02-14 23:22:44
  • 据说,最早的说法是正月剪头“思”舅舅,后来被讹传为“死”。尽管知道没啥道理,但大家都知道这个俗例,何苦惹老妈和姥姥一家人不高兴呢。 
    

    w***

    2006-02-14 23:22:44

  • 2006-02-14 23:13:51
  • "正月不剃头"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而"死舅舅"正是对明朝"思旧"的谐音。

    建***

    2006-02-14 23:13:51

  • 2006-02-14 23:03:46
  • 我觉得是迷信 
    

    1***

    2006-02-14 23:03:46

  • 2006-02-14 23:01:50
  • 迷信

    铁***

    2006-02-14 23:01:50

  • 2006-02-14 22:58:31
  • 提及对"正月不剃头"的解释渊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而"死舅舅"正是对明朝"思旧"之意,虽是轻描淡写,这也算是官方媒体对此风俗较正式的解释
    这个"正月不剃头"的风俗已有式微的倾向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知道并遵守的,作为纪念"剔发易服"之耻的历史事件,唤醒汉人对被暴力消灭的衣冠发式文明记忆的一种风俗形式,我大家应自愿遵守"正月不剃头",并让此风俗文化渊源广为人知 
    

    空***

    2006-02-14 22:58:31

  • 2006-02-14 22:52:25
  •   一种是民俗版的说法:我国对农历的新年非常重视,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自古春节前人们都要沐浴更衣,理发也是必须做的事。过去都是剃头,就是用刀子把头发刮掉,剃头时很不舒服,小孩很不愿意剃头常常为此哭闹,因为过年后媳妇都要带头孩子回娘家,大家就会骗孩子说:你过年不让剃头,带你看外婆的时候你舅舅打你的。
      久而久之,舅舅成了正月里检查外甥是否让剃头的“检查官”。春节前剃过头的孩子,正月一个月就肯定不会剃头了。这是正月里不理发,或“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的民俗版。 另一种是民族版的说法: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a***

    2006-02-14 22:52:25

  • 2006-02-14 22:44:53
  •    说的对!!   就是清代汉人对满人的抵触!   理发后来演变为---

    1***

    2006-02-14 22:44:53

  • 2006-02-14 22:20:11
  • 迷信吧

    b***

    2006-02-14 22:20:11

  • 2006-02-14 22:19:54
  •   一种是民俗版的说法:我国对农历的新年非常重视,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自古春节前人们都要沐浴更衣,理发也是必须做的事。过去都是剃头,就是用刀子把头发刮掉,剃头时很不舒服,小孩很不愿意剃头常常为此哭闹,因为过年后媳妇都要带头孩子回娘家,大家就会骗孩子说:你过年不让剃头,带你看外婆的时候你舅舅打你的。
      久而久之,舅舅成了正月里检查外甥是否让剃头的“检查官”。春节前剃过头的孩子,正月一个月就肯定不会剃头了。这是正月里不理发,或“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的民俗版。 另一种是民族版的说法: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

    J***

    2006-02-14 22:19:54

  • 2006-02-14 22:19:51
  • 哈哈!还有这么一说吗?

    风***

    2006-02-14 22:19:51

  • 2006-02-14 22:09:58
  • 现在主要是对“剪发”就“去发”不好意头,感觉好象过年没有“发”

    h***

    2006-02-14 22:09:58

  • 2006-02-14 21:46:57
  • 最早的说法是正月剪头“思”舅舅,后来被讹传为“死”。尽管知道没啥道理,但大家都知道这个俗例,何苦惹老妈和姥姥一家人不高兴

    小***

    2006-02-14 21:46:57

  • 2006-02-14 21:43:20
  • 风俗习惯

    k***

    2006-02-14 21:43:20

  • 2006-02-14 21:33:16
  • 绝对迷信!!

    p***

    2006-02-14 21:33:16

  • 2006-02-14 20:56:32
  • 妈妈不让理

    z***

    2006-02-14 20:56:32

  • 2006-02-14 20:48:42
  •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发匠却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新的长进。多年后,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不能再向舅舅尽孝而伤心……” 
    

    天***

    2006-02-14 20:48:42

  • 2006-02-14 20:48:27
  • 正月不剃头"的解释渊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而"死舅舅"正是对明朝"思旧"之意,虽是轻描淡写,这也算是官方媒体对此风俗较正式的解释
    这个"正月不剃头"的风俗已有式微的倾向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知道并遵守的,作为纪念"剔发易服"之耻的历史事件,唤醒汉人对被暴力消灭的衣冠发式文明记忆的一种风俗形式,我大家应自愿遵守"正月不剃头",并让此风俗文化渊源广为人知 
    

    h***

    2006-02-14 20:48:27

  • 2006-02-14 20:44:24
  • 渊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而"死舅舅"正是对明朝"思旧"之意

    w***

    2006-02-14 20:44:24

  • 2006-02-14 20:38:57
  • 歪理邪说

    上***

    2006-02-14 20:38:57

  • 2006-02-14 20:22:42
  • 我想是有人在正月给他舅舅理发,但过了几天他舅舅就死了吧!

    碧***

    2006-02-14 20:22:42

  • 2006-02-14 20:03:56
  • 是取了一个“正”字的谐音“蒸”,就是说正月里理发会得“蒸笼头”的,“蒸笼头”顾名思义就是头象被蒸笼蒸一样,额头特别容易冒汗,通常这种人一动就会留汗象下雨般厉害,当然有点夸张,其实吗当然是没关系的,我们厂里就有这样的,跟理发完全无关的,这只是老人家比较迷信罢了,我就经常正月里理发也没得蒸笼头啊,嘻嘻!

    j***

    2006-02-14 20:03:56

  • 2006-02-14 19:53:00
  • 问你妈吧!她要说没这事就没有!

    1***

    2006-02-14 19:53:00

  • 2006-02-14 19:43:18
  • 目的是让人们在节日之前把头发理干净,好过一个安乐祥和的节日。因为传统上,从正月初一到三十都算节日期间。所以说不出三十是不许再次理发的。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编造了一个说法:正月里理发会妨舅舅的。不过,这只不过是几千年来农业文化小农经济留下的一个习俗,现代的人们没有必要拘泥于它。

    w***

    2006-02-14 19:43:18

  • 2006-02-14 19:41:43
  • 呵呵

    ****

    2006-02-14 19:41:43

  • 2006-02-14 19:35:24
  • 纯属歪理!

    哦***

    2006-02-14 19:35:24

  • 2006-02-14 19:24:32
  • 迷信.

    猫***

    2006-02-14 19:24:32

  • 2006-02-14 19:17:36
  •   一种是民俗版的说法:我国对农历的新年非常重视,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自古春节前人们都要沐浴更衣,理发也是必须做的事。过去都是剃头,就是用刀子把头发刮掉,剃头时很不舒服,小孩很不愿意剃头常常为此哭闹,因为过年后媳妇都要带头孩子回娘家,大家就会骗孩子说:你过年不让剃头,带你看外婆的时候你舅舅打你的。
      久而久之,舅舅成了正月里检查外甥是否让剃头的“检查官”。春节前剃过头的孩子,正月一个月就肯定不会剃头了。这是正月里不理发,或“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的民俗版。 另一种是民族版的说法: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

    z***

    2006-02-14 19:17:36

  • 2006-02-14 19:16:19
  • 我同学的舅舅新

    l***

    2006-02-14 19:16:19

  • 2006-02-14 19:13:13
  • 提及对"正月不剃头"的解释渊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而"死舅舅"正是对明朝"思旧"之意,虽是轻描淡写,这也算是官方媒体对此风俗较正式的解释.(同时也是中国5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写照。)
    这个"正月不剃头"的风俗已有式微的倾向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知道并遵守的,作为纪念"剔发易服"之耻的历史事件,为的是唤醒汉人对被暴力消灭的衣冠发式文明记忆的一种风俗形式,我大家应自愿遵守"正月不剃头",并让此风俗文化渊源广为人知 。 
    

    黄***

    2006-02-14 19:13:13

  • 2006-02-14 19:10:36
  • 既然是迷信就让它传下去吧!呵呵

    孤***

    2006-02-14 19:10:36

  • 2006-02-14 18:59:53
  • 正月剪头思旧,思旧斜音死舅

    露***

    2006-02-14 18:59:53

  • 2006-02-14 18:53:32
  • 传下来的

    爱***

    2006-02-14 18:53:32

  • 2006-02-14 18:42:25
  • 晕!!!!!!!!!!!
    迷信啊!
    正月是指正月15吗?

    L***

    2006-02-14 18:42:25

  • 2006-02-14 16:44:44
  • 理发意为除旧,谐音为“除舅”。

    心***

    2006-02-14 16:44:44

  • 2006-02-14 16:21:43
  • 据说这个习俗始于清朝,一些怀恋明朝的人找各种理由不剃头,怀旧情绪,

    梦***

    2006-02-14 16:21:43

  • 2006-02-14 13:37:43
  • 提及对"正月不剃头"的解释渊源于汉人对满清"剔发易服"的政策的反抗和纪念 ,而"死舅舅"正是对明朝"思旧"之意,虽是轻描淡写,这也算是官方媒体对此风俗较正式的解释
    这个"正月不剃头"的风俗已有式微的倾向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知道并遵守的,作为纪念"剔发易服"之耻的历史事件,唤醒汉人对被暴力消灭的衣冠发式文明记忆的一种风俗形式,我大家应自愿遵守"正月不剃头",并让此风俗文化渊源广为人知

    汉***

    2006-02-14 13:37:43

  • 2006-02-14 09:09:05
  • 据说,最早的说法是正月剪头“思”舅舅,后来被讹传为“死”。尽管知道没啥道理,但大家都知道这个俗例,何苦惹老妈和姥姥一家人不高兴呢。

    j***

    2006-02-14 09:09:05

  • 2006-02-14 08:50:55
  • 迷信啊

    若***

    2006-02-14 08:50:55

  • 2006-02-14 07:35:40
  • 歪理…

    恋***

    2006-02-14 07:35: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