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有 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

首页

为什么有 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1-02 11:02:33
          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介绍有关正月里不理发的典故如下: 
      
        以前,一到过年,大人就会告诉小孩,千万不能说带有“破”、“坏”、“死”、“穷”、“完”等不吉利的字眼。如果,一不小心,小孩说漏了嘴,大人总会在旁边接上一句“童言无忌”。
      要是掉根筷子在地上,就会说:“快快乐乐,年年快乐”,要是摔碎碗碟子什么的,则要说:“岁岁平安”……过年的讲究还是很多的。“正月理发死舅舅”,是一个迷信说法,流传已久。受此影响,很多人在过年前赶在腊月理发,而腊月来不及理的,就要拖到农历二月二去理,还称“龙抬头”。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
      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
      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
      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高官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
      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
      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 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妈妈例儿”(也写作“妈妈论儿”,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
      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民族矛盾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

    东***

    2008-11-02 11:02:33

其他答案

    2008-11-02 20:13:54
  • 是“思旧”,误传为“死舅”  原因见楼上

    x***

    2008-11-02 20:13:54

  • 2008-11-02 20:03:13
  • 迷信 绝对滴迷信

    狮***

    2008-11-02 20:03:13

  • 2008-11-02 19:26:16
  •   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介绍有关正月里不理发的典故如下: 
    以前,一到过年,大人就会告诉小孩,千万不能说带有“破”、“坏”、“死”、“穷”、“完”等不吉利的字眼。如果,一不小心,小孩说漏了嘴,大人总会在旁边接上一句“童言无忌”。要是掉根筷子在地上,就会说:“快快乐乐,年年快乐”,要是摔碎碗碟子什么的,则要说:“岁岁平安”……过年的讲究还是很多的。
      “正月理发死舅舅”,是一个迷信说法,流传已久。受此影响,很多人在过年前赶在腊月理发,而腊月来不及理的,就要拖到农历二月二去理,还称“龙抬头”。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
      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
      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
      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高官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
      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
      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 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妈妈例儿”(也写作“妈妈论儿”,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
      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民族矛盾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在说一个传说 其实真正的说法是“正月里剪头“思”舅舅”,传说有一个小孩他的母亲刚生下他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她在婆家很受欺负,于是她带着孩子回到娘家。
      但是他母亲不收留他。他很绝望。此时,他哥哥收留了他,并对他母子很好。过年还给孩子买新衣服。每到过年正月还亲自给孩子剃头。后来,孩子的舅舅去世了。为了纪念他,就有了正月里剃头“思”舅舅的说法!!。

    r***

    2008-11-02 19:26:16

  • 2008-11-02 19:15:25
  • 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事的该理发还要理发的。别去在意这些啊。

    l***

    2008-11-02 19:15:25

  • 2008-11-02 19:08:03
  • 那是骗人玩的
    民间之所以有“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传说,主要由于农历二月初二是“青龙节”,而民间更有在这天剪头、吃猪头肉以示“龙抬头”的习俗,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赶在这天借一些“龙气”,不让儿女们在农历二月初二之前剪头,便用“正月里剪头死舅舅”作为借口。也可以说“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是被“青龙节”赶出来的。 
    

    还***

    2008-11-02 19:08:03

  • 2008-11-02 18:18:41
  • 迷信,纯属迷信

    U***

    2008-11-02 18:18:41

  • 2008-11-02 17:23:35
  • 正月为一年的开头,刚开头就理发,有去旧(去舅)的意味。

    高***

    2008-11-02 17:23:35

  • 2008-11-02 17:20:07
  • 信就有,不信就无。看你自己的了。

    求***

    2008-11-02 17:20:07

  • 2008-11-02 16:50:28
  • 我们这里也是这么说的,记得小时候从来就不在正月里剪头,现在很多都不这么讲究了,照剪,理发店里生意不错啊

    秋***

    2008-11-02 16:50:28

  • 2008-11-02 15:45:46
  • 答案就对正版
    其实真正的说法是“正月里剪头“思”舅舅”,传说有一个小孩他的母亲刚生下他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她在婆家很受欺负,于是她带着孩子回到娘家。但是他母亲不收留他。他很绝望。此时,他哥哥收留了他,并对他母子很好。过年还给孩子买新衣服。每到过年正月还亲自给孩子剃头。后来,孩子的舅舅去世了。为了纪念他,就有了正月里剃头“思”舅舅的说法!! 

    梦***

    2008-11-02 15:45:46

  • 2008-11-02 15:33:43
  •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起源于清朝。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
      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仍然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力,我们不得不为民间口口相传的力量所折服。
       。

    1***

    2008-11-02 15:33:43

  • 2008-11-02 15:27:30
  • 这个说法是约定成俗流传下来的,并不是一定就会应验。如果较真就没有意思了,这个说法我以为形成原因有这几方面:
    1、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故不得损害,舅舅是母亲的兄弟,当然是很亲的亲戚,也是代表了长辈,中国人最重春节,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自然不能做有损长辈的事了;
    2、理发或剃发与发财、发达的“发”有关,不在正月剃发也就是为了讨一个吉利的意思,而在平常日子减发就不会影响运气了;
    3、古代人以农业为本,用的是夏历,也叫农历、阴历,正月里要处处讨好彩头,意味着整年顺调、吉利,所以有些事要拖到正月外才能去做,这种习惯也叫做忌讳。

    八***

    2008-11-02 15:27:30

  • 2008-11-02 15:13:32
  • 我们这里是阴历的五月不能剃头的

    b***

    2008-11-02 15:13:32

  • 2008-11-02 14:11:03
  • 我经常正月里剪头
    我舅前几年死了...

    1***

    2008-11-02 14:11:03

  • 2008-11-02 13:55:52
  • 纯粹是迷信,我就不信。我就曾经正月理过发,我舅舅现在好好的,啥事没有。

    阳***

    2008-11-02 13:55:52

  • 2008-11-02 12:42:36
  •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
      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
      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
      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
      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高官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
      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
      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妈妈例儿”(也写作“妈妈论儿”,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
      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民族矛盾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

    w***

    2008-11-02 12:42:36

  • 2008-11-02 11:45:54
  • 收藏家马未都说这是起源于清政府的一道剃发令引起的--汉族文人的“思旧”变成民间百姓的“死舅”。
    以下摘自马老师的博客,未经允许,抱歉。
    剃发易服是满族人入关后一道引起轩然大波的政令。当时清政府十分不解,不就是理个发换件衣服嘛,干嘛这么较劲?!
        汉人在家国沦陷后的心态暂且不谈,动我的身体在汉人看来有下马威之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于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成为焦点,形成冲突。  
        民间传说满清“剃发易服”政令是农历正月颁布的,汉文化随即造出歇后语:正月剃发——思旧。表达内心不满情绪。文人演绎的酸情到了百姓之中,立刻变得实际而可操作,正月不理发,否则死舅舅。蓄须留发均可明志,也是由来已久。
        顺便说一句,满清政府的这道荒唐政令,据专家学者考证是农历七月颁布的,与正月无关。
    

    f***

    2008-11-02 11:45:54

  • 2008-11-02 10:48:11
  •   其实,正月不理发也许是一种迷信,也许是一种习俗,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流传。民间有许多种说法是:“正月剃头,外甥死舅”;头发是发的进义,人民不愿损失掉一个良好的愿望,所以才有了那样的说法;也有的说正月剃头思舅舅,后来被人误以“死舅舅”,以讹传讹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了;正月是龙抬头的日子,你剃头好吗?说法可真是很多。
       但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起源于清朝。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
      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仍然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力,我们不得不为民间口口相传的力量所折服。
       。

    邮***

    2008-11-02 10:48:11

  • 2008-10-31 09:31:54
  • 年前理头,辞旧迎新。也可以说去旧。正月为一年的开头,刚开头就理发,有去旧(去舅)的意味。而且正月与其他月份不同,忌讳颇多,因为人都希望有个好的开始。渐渐的就有了“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是“去旧”引申来的

    唐***

    2008-10-31 09:31:54

  • 2008-10-31 09:29:30
  •  为什么有 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
    那是骗人玩的,知道为什么吗?发明这句话的人一定没有舅舅,去剪头时发现人特别特别多,排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排到号,这不,正好是阴阳人(社会特别工作者,专门搞些迷信活动的很有身份的一个大人物)就出了这么个办法。目地就是在于在这个人去理发时,人可以少点。

    1***

    2008-10-31 09:29:30

  • 2008-10-31 09:16:50
  • 民间之所以有“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传说,主要由于农历二月初二是“青龙节”,而民间更有在这天剪头、吃猪头肉以示“龙抬头”的习俗,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赶在这天借一些“龙气”,不让儿女们在农历二月初二之前剪头,便用“正月里剪头死舅舅”作为借口。也可以说“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是被“青龙节”赶出来的。

    1***

    2008-10-31 09:16: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