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地球问题.

首页

地球问题.

受太阳影响后,地球磁场为何不是球体?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22 17:32:03
      地球磁场,简言之是偶极型的,近似于把一个磁铁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N极大体上对着南极而产生的磁场形状。当然,地球中心并没有磁铁棒,而是通过电流在导电液体核中流动的发电机效应产生磁场的。
      地球磁场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扰动的影响,宇宙飞船就已经探测到太阳风的存在。
      太阳风是从太阳日冕层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
      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   地球磁层位于地面600~1000公里高处,磁层的外边界叫磁层顶,离地面5~7万公里。在太阳风的压缩下,地球磁力线向背着太阳一面的空间延伸得很远,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称为磁尾。
      在磁赤道附近,有一个特殊的界面,在界面两边,磁力线突然改变方向,此界面称为中性片。中性片上的磁场强度微乎其微,厚度大约有1000公里。中性片将磁尾部分成两部分:北面的磁力线向着地球,南面的磁力线离开地球。   1967年发现,在中性片两侧约10个地球半径的范围里,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等离子体,这一区域称作等离子体片。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等离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增多,并且快速地沿磁力线向地球极区沉降,于是便出现了千资百态、绚丽多彩的极光。由于太阳风以高速接近地球磁场的边缘,便形成了一个无碰撞的地球弓形激波的波阵面。波阵面与磁层顶之间的过渡区叫做磁鞘,厚度为3~4个地球半径。
         地球磁层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其中的物理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磁层这一概念近来已从地球扩展到其他行星。甚至有人认为中子星和活动星系核也具有磁层特征。

    程***

    2006-01-22 17:32:03

其他答案

    2006-02-10 22:32:33
  • 球磁场在外部由南极指向北极,在内部由北极指向南极。它们是不规则的环行圈,与球体大相径庭。
    如问磁场是不规则的,则是因为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它不断向球体四周释放出高能粒子流,粒子流经过地球大气层上空时,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使之变形。何况还有月球的吸引。 
    

    z***

    2006-02-10 22:32:33

  • 2006-02-10 10:34:40
  • 正是这一特点才诞生了我们这个多彩的地球,引力与磁场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据推证,每隔一百万年地球的南北磁场将转换一次,我们受太阳的影响很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推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们是怎样相辅相成的,但太阳的引力对地球的磁场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

    2006-02-10 10:34:40

  • 2006-01-31 16:33:49
  • 这是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太阳风是等离子体,相当于导体,因此具有保持内部电磁场不变的性质,所以太阳风会排开外部磁力线.
    正因为如此,在地球面向太阳的一侧,地球磁力线受太阳风到挤压,而在背向太阳一侧,地球磁力线则被太阳风拉长.
    因此,不能成为球体.

    n***

    2006-01-31 16:33:49

  • 2006-01-28 12:29:52
  •      地球磁场在外部由南极指向北极,在内部由北极指向南极。它们是不规则的环行圈,与球体大相径庭。
         如问磁场是不规则的,则是因为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它不断向球体四周释放出高能粒子流,粒子流经过地球大气层上空时,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使之变形。何况还有月球的吸引。

    o***

    2006-01-28 12:29:52

  • 2006-01-22 18:12:19
  • 太阳活动抛射出的高能粒子、电子等物质,会作用于地球磁场并使之变形。

    不***

    2006-01-22 18:12:19

  • 2006-01-22 17:47:37
  • 太阳发出的高能粒子使地球磁场变形.

    C***

    2006-01-22 17:47:37

  • 2006-01-21 11:41:37
  •   地球的磁场 
    一般人均晓得,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着一个磁场--所谓的地磁场,
    它使罗盘磁针在空间能自由转动,且总是会静止在近乎南北的方向上。世
    界上最早发现地磁现象并能加以应用的人是我们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
    的战国时代,我们就知道应用天然磁石来磨成指南针,并藉它来辨别方向。
       而宋朝时的学者沈括(公元1031-1095),在他所著的“梵溪笔谈”中,更记 载有“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段话,它是 世界上最早有关于地磁场磁偏角的记载。此外,在同一时期的“武经纪要” 中也记载了用铁片在地磁场中淬火,可使铁片获得强磁性,并用来制造指 南针的方法,这是热残磁原理,在世界上最早被应用的纪录。
       在罗盘于十二世纪从中国传至欧洲后大约两百多年,哥伦布(1492)由欧洲 航行到新大陆的途中,才发现地磁场有磁偏角,而且磁偏角会随地而异。 其后于1544年时,哈特曼(G。 Hartmann)才首先发现了磁倾角。至于第一本 有关地磁科学的著作是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W。
       Gilbert)发表的“磁 体”(De Magnete)一书,他根据地球表面与球形磁石表面的磁倾角变化的 相似性,作出:‘地球本身是一块巨大的磁体,它的两极与地理两极相符 合’的结论。吉尔伯特是第一个提出地磁成因的理论概念,他并确定了地 磁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马说法,他的著作对后来地磁科学的研究发展有重 大影响。
      从那时起,许多人对地磁场进行广泛的长期的考察研究。到了 1840年,高斯(Gauss)发表了“地磁概论”一书,书中他对地磁场作了周密 的数学分析,为地磁场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十九世纪初,人们 已知道如何应用地磁场在局部地区所引起的异常现象,来寻找磁铁矿。
       至于古地磁学之发展,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就发现一些岩石具有很强的 剩余磁性能吸引磁针。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又发现某些近代喷发岩中的剩 余磁性方向与地磁场平行,这可说是古地磁学的萌芽时期。1906年法国科 学家布伦氏(Brunhes)等更首先发现,法国中部的火成岩中之剩余磁性方向 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反,他们并提出地磁场曾经倒转的推测。
      1926年麦肯 顿(Mercanton)提出可用古地磁学方法来检验地极的迁移和是否有大陆漂移 的现象,但直到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地球物理学家兰康(Runcorn)等,分析 各大陆块不同时期之古地磁视磁极(Virtual Geomagnetic Pole)曲线,才肯 定了大陆漂移假说,此后,世界的古地磁研究工作随即蓬勃的开展。
      而六十 年代初,海底扩张假说的提出,给大陆漂移假说以有力的支持,同时海洋岩 芯的古地磁学研究,又为海底扩张假说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目前古地磁 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的各个领域,如地球发展历史、地球磁场 起源、地层对比、构造运动、地球古半径变化、月岩和陨石磁性的研究等, 且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

    拿***

    2006-01-21 11:41: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