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大家帮我写篇六七百字的发言稿,300分3

首页

大家帮我写篇六七百字的发言稿,300分3

我是大一的学生,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人生追求与价值实现>要求是600-700字的发言稿,政治课用!谢了,谁帮我写了,我就给谁300分,谢谢大家!!!!
谁写了,在另两个这个题目的问题下写上自己的名字,我将把另外的200分给您,希望大家帮我!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09 21:35:08
      大海是小溪的追求,彼岸是航海的追求,阳光是小树的追求,快乐美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正是有了追求,才有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百舸争流万里航行。正是有了追求,才使我们的人生异彩纷呈。
      生活如波涛起伏的大海,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有了追求,就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不为琐碎的小事烦躁不安,不为眼前的利害患得患失,也不为一时的成败狂喜大悲,追求会使你目视前方、心地坦然、步履坚韧。   追求是牵引成功的线索,只要不懈地追求,即使曾被搁浅的小舟,也会随百舸抵达成功的彼岸,即使曾经落伍的孤雁,也会赶上伙伴,飞上万里云天。
         你想获得快乐、充足、富足、美丽、潇洒的人生吗?那么你唯有追求。追求便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没有追求的生命是暗淡无光的。追求让生命大放异彩,生命在追求中闪光! 追求者的征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只要追着河流走到底,终能见到大海。   追求,是人特有的品质。
      追求,更是才智的源泉。   追求是我们透视人生的眼睛,追求是我们奋进的力量。追求是我们在艰难中敢于拼搏的精神,相信只要活着,就有力建造自己辉煌的明天。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人生在于追求,生命本身就是追求的产物。    空虚无聊的日子是可以杀人的,无所事事的时光叫人焦躁心烦,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期盼,人生就如死灰,如茫茫沙漠,苍凉、悲凄、孤寞、空荡……   人生有追求,感觉阳光明媚,光阴短暂,惜时如金,走路脚步轻快,想是要和谁比赛。
      努力追赶,尽心拼搏,颇费周折心情也坦然。可以等待,有所期盼,心中有明灯照亮,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只要有梦想,只要努力追求,就感觉自己很有希望,就有前进的动力!   曾看过“共同关注”里有一位百岁老人的心愿,他要打破世界百岁老人吉尼斯百米记录。
      为了这个夙愿,他感觉自己年轻了二十岁。他奋勇刻苦锻炼,那种不认输顽强拼搏的追求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感动、钦佩的!   在平凡的日常事务中给自己开创一片芳草地,悄悄地、默默地经营、奋斗,如生活中美丽的浪花闪烁,如人生的一盏明灯照耀!为了这个追求,为了这个梦想,时光不会虚度,空耗费,闲杂琐乱不会把你浸染、骚扰。
      你也不会为那些无聊的麻将扑克丧失意志。有了追求,你忙着努力,忙着拼搏,心胸开阔了,目标远大了,志气高涨,要飞跑着奔向远方,把自己身边的乱麻斩断!把羁绊自己的荆棘踏倒,像一位拓荒者,像在那山野里登攀高峰,不怕艰难,不畏崎岖凶险,不留恋野花、小草,为了更高的目标前进再前进! 我价值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知识能力,也称内在价值。
      如果某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行能够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行能够惠泽他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那么,他也就是实现了其外在价值,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幸福感,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简直的实现。
       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其身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的学习,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作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作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
      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所以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以给每一个人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倘如此,没个成员才能自我实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更加辉煌。 千里之外,始于足下。有理想才会有奋斗目标。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塌塌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阶梯。   人活着,内心充满了向往,浑身洋溢着力量,就把自身的弹簧发挥到尽致,也不枉活一世,也不遗憾讨厌人生的苍白灰暗。只会感觉到“人生苦短,再留我芳华!”不由得会倍加珍惜一切!争分夺秒,珍惜美好的光阴,努力再努力! 。
      

    c***

    2005-11-09 21:35:08

其他答案

    2005-11-11 20:40:17
  •   人生与价值 
    (一)
    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或者: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是太熟悉了。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没有思考过它。然而,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似乎让人奇怪。一些极有成就的人给出过一些答案,这些答案表现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精湛的思考,对人们极有启发,可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这些答案包含着强烈的个人特质因素。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弃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普通意义的答案,让答案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结果将会怎么样呢?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也许,人们有权不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回答这个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影响?记得爱因斯坦就说过,人们追求人生以外的意义是愚蠢的。
      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过它呢?人们在一无所成而迷惑的时候,它站进人们的脑海里,人们在获得某些成功的时候,它往往也会出现。可能人们在一代又一代地犯着同一个错误吧?事实是如此吗?种种的思考和疑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令人难以冲破的大网。这是一个古老的大网。
      然而,正是这古老的大网表明了一个事实:越是如此,人们越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而不应该回避它。 人生与价值 (一) 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或者: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是太熟悉了。
      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没有思考过它。然而,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似乎让人奇怪。一些极有成就的人给出过一些答案,这些答案表现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精湛的思考,对人们极有启发,可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这些答案包含着强烈的个人特质因素。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弃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普通意义的答案,让答案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结果将会怎么样呢?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也许,人们有权不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回答这个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影响?记得爱因斯坦就说过,人们追求人生以外的意义是愚蠢的。
      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过它呢?人们在一无所成而迷惑的时候,它站进人们的脑海里,人们在获得某些成功的时候,它往往也会出现。可能人们在一代又一代地犯着同一个错误吧?事实是如此吗?种种的思考和疑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令人难以冲破的大网。这是一个古老的大网。
      然而,正是这古老的大网表明了一个事实:越是如此,人们越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而不应该回避它。 下面就是我为此而做出的努力。 (二) 首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仍然没有获得答案之前,我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对人们在不断地追问这个问题的现象做出提问而发现的。
      人们为什么总是在不断地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这表明了什么?这是不是表明人们内心普遍地存在着一个愿望?我发现,事实正是如此。这个普遍地存在于人们内心之中的愿望是人类的共有心理,人人都具有。这个人所共有的愿望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发问和思索。
      这种需求是什么需求呢?它不是生存需求,但是几乎和生存需求同样强烈。在人们生存需求满足的时候,甚至在人们生存需求还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这种需求就冲动着人的内心,促使人不断地发问和思索。它和人的存在共存。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种需求就是人的价值需求。
      任何人,毫无例外地都要表现他的存在价值,要表明他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不管他想把这个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是否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这种需求不仅仅是文化意义的,因为它和人的生与俱来的潜能有关。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的发现使我们进了一步,也给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个方向。
       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价值。价值的提法更接近了我们的问题的实质,也是当代人的提法。在过去人类社会财富还很缺乏的时代,人类的绝大多数成员要为基本生存需要而奔波终生,获得幸福并保持幸福无疑是最大的人生目标。在现代尤其是战后这五十年来,整个世界有了一个较快的进步,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经济和科学的巨大进步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空前繁荣,电脑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一切的发展之快甚至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与机器大战的幻想,都反映出这一担忧的存在。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所有这些繁荣和发展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就在他们觉得可以抓住幸福鸟的时候,反而增加了失落和空虚,舒适、安逸和享乐带来的快感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人生价值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变得深刻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纯的功利目标绝不是人生的最大目标。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向了过去自认为在掌握之中而现在却发觉知之甚少的领域。 人们发现,人生的许多问题都与人的心理有关,尤其是幸福、价值的问题。
      弗洛依德早就精辟地论述过,所谓"幸福"是一种极其快乐的感觉,它产生于人的内心之中被深深压抑的需要之满足。由于人的神经器官受到快乐原则的支配,所以幸福只能是一种暂时现象,只能产生于强烈的对比之中,而不能产生于某种事物的状态中。人所追求的某种状态一旦被延长,人的幸福感就会很快减弱并消失,人就会又感到不满足。
      人永远不会满足,这句话是真理。另一方面,人们在尽力消除痛苦和不快,这个目的的获得也会使人产生幸福感,因为幸福的获得非常不易,痛苦确是经常的。它来自三大方面:自身肉体、外部世界,、人际关系。尽管人际关系是更多痛苦的来源这一事实非常明显,人们却往往感到不可理解。
      有一个比喻可以很形象地说明人际关系带给人的压力的性质。比如,有很多很多人拥挤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股巨大的拥挤力,人们拥过来挤过去,被这股巨大的拥挤力摆布着。在它的威胁下,每一个人都有被踩倒的危险。其实,这个巨大的摆脱不掉的威胁力来自每一个人自身,但是却凌驾于每一个人之上。
      人际关系就是如此。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人类自己创造的东西却成了痛苦的来源。实际上,这里是一块同样未知的有待于征服的自然领域。 (三) 还是先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价值的提法使我们进了一步。一提到价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品。我们说某一商品具有价值,就是说它可以满足某种需要,这是它自身之外的客观价值。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自身价值,就是它所包含的劳动量。这两个价值构成了商品的全部价值,并且构成了商品价值的两重性。这个两重性是存在的两重性的表现,是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的表现。人的存在当然也具有这种两重性。每一个人的存在既具有外在的客观价值,又具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
      不过人的价值的两重性与商品价值的两重性恰恰相反。商品外在的客观价值是它的特殊性,它内在的自身价值是它的普遍性。而人的外在客观价值是其普遍性,人的内在自身价值是其特殊性。这种人与商品的比喻似乎很能说明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初步回答问题了。 人的价值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从最起码的生物意义上讲,每一个体的存在维持和延续了人类整体的存在,这是再在明显不过的事实。每个人的存在保证了人类整体的存在和进化,同时也在进化自身。这就是人的价值的一大方面,也是人的存在的普遍性。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但是必须提及,虽然它不是答案的主要方面。
      不论承认与否,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成员的首要价值就是如此。它已被根植于人类的两大本能之中:求生与繁殖。这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自然规律是宇宙的鞭子和锁链,驱使着它的所有成员包括人类以及其他的生物和非生物为此而生生不息。这方面的联想让我们想到宇宙的原则,宇宙的永恒原则是:和谐与统一。
      这可能是人类目前最高想象力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正是这个结论构成了我们的信念,相信一切都是光明的。所有的生命现象和非生命现象都在无时无刻地体现着宇宙的永恒原则,体现这个原则的过程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宇宙的最高境界中,它再无依托,再无所属,它只能自己属于自己,自己依托自己,于是它把自己与自己正反措置在一起,构成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从而有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这个动力存在于宇宙的每个细胞之中,地球上的人类当然不会例外。 另一大方面,也就是主要方面,人的价值要从人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这个寻找很困难,只要一开始进行,就会发现迷雾重重,道路众多而交叉,令人不知道正确方向在那里。这也就是这个问题千年未解的原因所在。
      千年来,人们构建的价值体系,总是脱离不开人为的、道德的、说教式的根基,因而始终没有获得成功。这些人为的体系的企图是良好的,但是出发点一般总是错的。它们总是认为人性必须严加约束和管教,总是把人性与社会对立起来。这种压制人性的做法一直遭到无声的反抗,并且也不符合事实,只是表明了一种错误立场。
      当然,无论如何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脱离不开社会的。"人在刚刚脱离自然怀抱的时候,只是个自然物,还不是人。人乃是人、历史、文化的产物。"每个人类个体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享受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也开始承受人类文明带来的压力,他将在人类社会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承担一定的义务,也满怀希望获得一定的成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前面说过,这种希望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从人的天性中产生出来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趋向这个结论。。更有一种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受基因的控制,人的一切行为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基因。我们还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符合事实,但是它与我们的观点不相矛盾。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的躯体具有自我平衡和自我选择能力,是充分分可信赖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特质和潜能,这些特质和潜能要求得到发挥,压制它们只能产生不利于自身也不利于社会的恶果。正如一粒种子具有天生的成长趋势,人的潜能也有发挥和成长的趋势。有强壮体力的人不会放弃能够运用他的体力的外部世界;有爱的能力才会去强烈地追求爱,在爱中展现人格的魅力;智力的发达总会紧紧抓住探寻和思考,而为得不到运用忿忿不平;科学和艺术才能会在自身的创作中体验那永恒的快乐;心灵手巧在最初就会显出自身的特点。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而兴趣是潜能对外的窗口。正如阳光、空气和水能使一粒种子茁壮成长,否则它将枯死,环境对潜能的成长和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社会是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的必然前景,也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里,有人会问:人的潜能都是好的么?人的潜能不会与社会发生冲突么?我们的回答是,人的潜能肯定不都是好的,人的潜能也会与社会发生冲突。
      我们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是盲目乐观,下面我们将说到这些。人的潜能与社会发生冲突的现象则是比较复杂。那些伤害他人,和社会对抗的犯罪,不会得到任何理论的认可,这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都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涉及到价值体系的准则问题。人的潜能的主导方向是好的,在本质上与人类社会是一致的,正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否则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这正是我们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认识,这个新的认识已经为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证实。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个新的认识,我们才看到过去的价值体系的不足,反对压制和扭曲人的潜能,倡导人应当主动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内心中的不良倾向作斗争,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理想社会必然是一个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
      如今的社会,恶人依然存在,许多现象也不那么美好,令人产生许多疑惑。这些正是我们要克服的。我们的目标是依据客观存在,从人的本性中派生出一个科学的价值体系,使它符合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证明,从而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这也正是前人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正如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样,人的价值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商品,出现在市场上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润,但是它却起到繁荣市场的作用。它若想自身获利,则必须具有外在价值,满足一定的外界需要。同样,每一个人参与到社会中,自身目的是利己,客观上则起着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若想自己取得成功,则必须满足他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个人的成功将与这个需要成正比例关系。在这些方面,人与商品的比喻非常恰当。人是利己的,这是事实,不承认这个事实就是唯心主义。这是出发点,然而从这个出发点前进出去的路线必然是一个辨证的圆。出于自身需求,人的行为中必然含有大量的利他的成分,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的方向。
      认识不到这个规律的人生必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现在来说人性。恩格斯早就说过,说人性是善,还不如说人性是恶来得深刻。弗洛伊德发现,人有两大本能: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生之本能表现为求生和繁殖,死之本能表现为攻击性和破坏性。他说:"在我看来,关系人类命运的问题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能否在控制人的侵犯本能和自我毁灭本能所引起的社会生活混乱方面取得成功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取得成功。
      "有人说,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悲观的,而我认为,他的观点还是乐观的,不然他就不会这样提出问题。弗洛伊德的发现是正确的,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人们不愿意承认人性有恶存在,因为谁若承认人性中有恶存在,谁就是在承认自己的冲动和意念中有恶存在。世界上究竟像弗洛伊德这样大无畏的人不多,许多心理学家都不具备这种勇气,更何况大多数普通人了。
      可以肯定地说,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三字经》中开头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听起来很顺耳,实际是自相矛盾。既然人性是善,怎么又能变恶呢?一面说,人性是善,一面又说,社会中有大量恶存在,如果不加管教和约束,人性就会变恶。既然人性都是善的,那么人的社会中大量的恶是从哪里来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人的历史证明,人性是一个善恶统一体。
      战争中及其他情况中出现的骇人听闻的暴行,证明了人性中恶的存在。人类始终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证明了人性中善的存在。我们相信善的力量,相信这世界产生的优秀物种——人类——是有前途的。善的行为被人理解,恶的行为令人痛恨,证明人性中善的力量一直占有上风。
      人性是善恶的矛盾统一体,但是善占有上风。善为生,恶为死,当然善为主导。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弗洛伊德的担忧是有理由的,但是我们相信,人类在不断地战胜自然的同时也一定能够战胜自己,因为这里同样是一块自然领域。
      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史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个健康人,应该敞开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去封闭它。这样做是基于对人性的正确认识和充满自信,否则,则是基于错误的认识和悲观。人的心灵中始终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正由于此,这世界上才存在着这两种斗争。
      不然,这世界上就分出天生不同的两种人,一种是善人,一种是恶人,善恶的斗争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引起。谁也不会相信这种说法。善恶之争就是从人的内心中产生出来的,善的是理性、同情、爱的力量,恶的是欲望、索取、破坏的力量。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这两种力量之战是永恒的巨人之战。
      这永恒的巨人之战就进行在每个人的心中。撒旦时常出现,而那上帝就是我们自己。不存在什么救世主,拯救每个人的金钥匙就是每个人自己。敞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是一条拯救自己的正确道路,这样做会使本我升华,超我理智,自我更加完善。当然,这样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而是相当困难,甚至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但是只要有充分自信,努力去做,就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一步又一步向着人生正确价值目标的迈进。封闭心灵的恶果就是使心灵中的善不断萎缩,心灵越加腐朽,而腐朽正是恶的温床。一旦恶占有上风,将走上自毁之路。 关于论述这些问题,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不能忽视事实和胡思乱想。
      我正是在时刻注意他的警告。弗洛伊德是一个伟大的大无畏科学战士,他直言不讳地道出人类心理中存在着的令人难堪的特点和不足,直言不讳地道出宗教是人类幼稚心理的产物的本质。在他那个年代,能做到这些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即使在当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呢?弗洛伊德的理论和学说天才而敏锐,直指事物的本质。
      依我看,不少人在他那里仅仅拾得一些片断,转身就可以独立门户,称为大师了。所以,他的学说能够对当今世界产生那么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就毫不奇怪了。遗憾的是,直至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误解他。在这里,我愿意引用他的一段话,以增进人们对他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问题的解答:"快乐原则迫使我们接受的实现幸福的意图是不能实现的;但是,我们不应当实际上也不可能不通过某些手段来努力使快乐原则的意图接近于现实。
      通向幸福的道路是迥异的;我们或者可以把重点放在这个目标的积极的一面,即获得快乐的一面,或者可以把重点放在消极的一面,既避免痛苦的一面。这两条道路都不能使我们获得我们企望的一切。在较弱的意义上——我们认为在这个意义上幸福是可能达到的——幸福就是个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问题。
      适用于每个人的金钥匙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寻找能够拯救他的特有方式。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能影响个人的选择。问题在于他能从外部世界中能有多大希望得到真正的满足,能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外部世界,感到能有多大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外部世界。这里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理特性,与外部环境没有关系。
      注重爱的人首先注意的是与其他人的感情关系;自恋的人喜欢自给自足,在内部精神过程中寻找主要的精神满足;重视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放弃他能够借以尝试他的力量的外部世界。""如果一个人的本能素质天生就不好,又没有真正经受过对他的日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利比多的转变和从重新组合,他就很难从外部世界中获得幸福,尤其是当他遇到艰巨任务的时候。
      ""宗教限制了这种选择和适应作用,因为它千篇一律地把自己的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道路强加于每一个人。它的方法是贬低生命价值,用妄想的方法歪曲现实世界,即假想存在着上帝的威胁。它强制人们处于心理幼稚状态,诱使人们陷入群众性妄想。而许多人因此得到的报酬是,宗教成功地使他们免患精神病。
      但是,它再没有比这更多的作用了。。。。。。。如果信徒最终意识到自己必须谈论上帝的‘深奥意图',他也就是承认他在痛苦中所能得到的安慰和快乐是来源于毫无条件的服从。如果他对此有所准备,他也许可以避免他所走过的这条弯路。" 弗洛伊德讲的"快乐原则"就是自然驱力,就是宇宙的鞭子和锁链,"个人利比多"就是个人的特质和潜能,"个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就是个人的特质和潜能的正确发挥和充分运用。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潜能正确地充分发挥出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满足,同时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幸福是暂时的,满足是可以获得的。一个正确地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必将是一个健康的确立了自我的人。健康的确立了自我的人的价值目标必将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是人的正确价值目标。
      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正式通过这样的人的价值目标而表现出来。 (四) 至此,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得出我们的结论了。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是:参与竞争,发挥潜能,实现自我。这就是我们的答案。我相信,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从人的本性中派生出来的,不是人为的虚构,因而是科学的,是会令人满意的,并且是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的。
      需要提醒一下,这里的"参与竞争"不是生存竞争,更不是普通意义的社会竞争,而是价值本身意义的竞争,它是发挥、展现、完善,不是攻击、破坏、自毁。一个人,无论他是否成功,富有和握有权力,只要他是在向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前进,而且不管走多远,他的人生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同时他也会感到真正的满足。
      现在的人们常说:"参与就是胜利","只要我努力地做了,我就问心无愧",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在这方面的正确认识。正如一株花,它经过发芽、成长,最后终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它实现了自身价值,一个人经过学习和成长,发挥出了内在的潜能,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他就实现了自身价值,或者说,实现自我。
      我们相信,未来的人类社会一定是一个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生存斗争停止了,人际关系再也不会对人构成威胁,劳动真正摆脱了令人厌恶的性质,工作是人的兴趣所在,人人可以自由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我们希望这个美好的理想能够早一天实现。
       现在,我们对人生意义这个千年老大难问题做出了全面回答,同时也给出了符合人的本性的与人类整体目标高度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可以说,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我们的答案具有真实的基础,并且与任何伟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美好的愿望都不相矛盾。
      最主要的,我们给出的人生价值目标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整个人类的努力正是向着这个方向迈进。试问:人类的进化和文明,将来的现在不可想象的高度发达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身价值吗?除此之外,还能得出其他结论么?不能。
      这是唯一的答案。所以,任何人只要稍做思考,都会同意我们的答案,都会表示满意,认为我们的答案是合理和具有普遍意义的。 我的目的达到了。 。

    1***

    2005-11-11 20:40:17

  • 2005-11-10 14:03:47
  •   仅供参考:
    人生与价值 
    (一)
    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或者: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是太熟悉了。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没有思考过它。然而,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似乎让人奇怪。一些极有成就的人给出过一些答案,这些答案表现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精湛的思考,对人们极有启发,可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这些答案包含着强烈的个人特质因素。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弃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普通意义的答案,让答案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结果将会怎么样呢?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也许,人们有权不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回答这个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影响?记得爱因斯坦就说过,人们追求人生以外的意义是愚蠢的。
      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过它呢?人们在一无所成而迷惑的时候,它站进人们的脑海里,人们在获得某些成功的时候,它往往也会出现。可能人们在一代又一代地犯着同一个错误吧?事实是如此吗?种种的思考和疑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令人难以冲破的大网。这是一个古老的大网。
      然而,正是这古老的大网表明了一个事实:越是如此,人们越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而不应该回避它。 人生与价值 (一) 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或者: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是太熟悉了。
      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没有思考过它。然而,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似乎让人奇怪。一些极有成就的人给出过一些答案,这些答案表现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精湛的思考,对人们极有启发,可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这些答案包含着强烈的个人特质因素。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弃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普通意义的答案,让答案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结果将会怎么样呢?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也许,人们有权不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回答这个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影响?记得爱因斯坦就说过,人们追求人生以外的意义是愚蠢的。
      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过它呢?人们在一无所成而迷惑的时候,它站进人们的脑海里,人们在获得某些成功的时候,它往往也会出现。可能人们在一代又一代地犯着同一个错误吧?事实是如此吗?种种的思考和疑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令人难以冲破的大网。这是一个古老的大网。
      然而,正是这古老的大网表明了一个事实:越是如此,人们越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而不应该回避它。 下面就是我为此而做出的努力。 (二) 首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仍然没有获得答案之前,我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对人们在不断地追问这个问题的现象做出提问而发现的。
      人们为什么总是在不断地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这表明了什么?这是不是表明人们内心普遍地存在着一个愿望?我发现,事实正是如此。这个普遍地存在于人们内心之中的愿望是人类的共有心理,人人都具有。这个人所共有的愿望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发问和思索。
      这种需求是什么需求呢?它不是生存需求,但是几乎和生存需求同样强烈。在人们生存需求满足的时候,甚至在人们生存需求还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这种需求就冲动着人的内心,促使人不断地发问和思索。它和人的存在共存。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种需求就是人的价值需求。
      任何人,毫无例外地都要表现他的存在价值,要表明他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不管他想把这个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是否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这种需求不仅仅是文化意义的,因为它和人的生与俱来的潜能有关。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的发现使我们进了一步,也给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个方向。
       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价值。价值的提法更接近了我们的问题的实质,也是当代人的提法。在过去人类社会财富还很缺乏的时代,人类的绝大多数成员要为基本生存需要而奔波终生,获得幸福并保持幸福无疑是最大的人生目标。在现代尤其是战后这五十年来,整个世界有了一个较快的进步,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经济和科学的巨大进步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空前繁荣,电脑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一切的发展之快甚至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与机器大战的幻想,都反映出这一担忧的存在。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所有这些繁荣和发展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就在他们觉得可以抓住幸福鸟的时候,反而增加了失落和空虚,舒适、安逸和享乐带来的快感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人生价值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变得深刻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纯的功利目标绝不是人生的最大目标。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向了过去自认为在掌握之中而现在却发觉知之甚少的领域。 人们发现,人生的许多问题都与人的心理有关,尤其是幸福、价值的问题。
      弗洛依德早就精辟地论述过,所谓"幸福"是一种极其快乐的感觉,它产生于人的内心之中被深深压抑的需要之满足。由于人的神经器官受到快乐原则的支配,所以幸福只能是一种暂时现象,只能产生于强烈的对比之中,而不能产生于某种事物的状态中。人所追求的某种状态一旦被延长,人的幸福感就会很快减弱并消失,人就会又感到不满足。
      人永远不会满足,这句话是真理。另一方面,人们在尽力消除痛苦和不快,这个目的的获得也会使人产生幸福感,因为幸福的获得非常不易,痛苦确是经常的。它来自三大方面:自身肉体、外部世界,、人际关系。尽管人际关系是更多痛苦的来源这一事实非常明显,人们却往往感到不可理解。
      有一个比喻可以很形象地说明人际关系带给人的压力的性质。比如,有很多很多人拥挤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股巨大的拥挤力,人们拥过来挤过去,被这股巨大的拥挤力摆布着。在它的威胁下,每一个人都有被踩倒的危险。其实,这个巨大的摆脱不掉的威胁力来自每一个人自身,但是却凌驾于每一个人之上。
      人际关系就是如此。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人类自己创造的东西却成了痛苦的来源。实际上,这里是一块同样未知的有待于征服的自然领域。 (三) 还是先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价值的提法使我们进了一步。一提到价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品。我们说某一商品具有价值,就是说它可以满足某种需要,这是它自身之外的客观价值。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自身价值,就是它所包含的劳动量。这两个价值构成了商品的全部价值,并且构成了商品价值的两重性。这个两重性是存在的两重性的表现,是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的表现。人的存在当然也具有这种两重性。每一个人的存在既具有外在的客观价值,又具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
      不过人的价值的两重性与商品价值的两重性恰恰相反。商品外在的客观价值是它的特殊性,它内在的自身价值是它的普遍性。而人的外在客观价值是其普遍性,人的内在自身价值是其特殊性。这种人与商品的比喻似乎很能说明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初步回答问题了。 人的价值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从最起码的生物意义上讲,每一个体的存在维持和延续了人类整体的存在,这是再在明显不过的事实。每个人的存在保证了人类整体的存在和进化,同时也在进化自身。这就是人的价值的一大方面,也是人的存在的普遍性。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但是必须提及,虽然它不是答案的主要方面。
      不论承认与否,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成员的首要价值就是如此。它已被根植于人类的两大本能之中:求生与繁殖。这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自然规律是宇宙的鞭子和锁链,驱使着它的所有成员包括人类以及其他的生物和非生物为此而生生不息。这方面的联想让我们想到宇宙的原则,宇宙的永恒原则是:和谐与统一。
      这可能是人类目前最高想象力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正是这个结论构成了我们的信念,相信一切都是光明的。所有的生命现象和非生命现象都在无时无刻地体现着宇宙的永恒原则,体现这个原则的过程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宇宙的最高境界中,它再无依托,再无所属,它只能自己属于自己,自己依托自己,于是它把自己与自己正反措置在一起,构成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从而有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这个动力存在于宇宙的每个细胞之中,地球上的人类当然不会例外。 另一大方面,也就是主要方面,人的价值要从人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这个寻找很困难,只要一开始进行,就会发现迷雾重重,道路众多而交叉,令人不知道正确方向在那里。这也就是这个问题千年未解的原因所在。
      千年来,人们构建的价值体系,总是脱离不开人为的、道德的、说教式的根基,因而始终没有获得成功。这些人为的体系的企图是良好的,但是出发点一般总是错的。它们总是认为人性必须严加约束和管教,总是把人性与社会对立起来。这种压制人性的做法一直遭到无声的反抗,并且也不符合事实,只是表明了一种错误立场。
      当然,无论如何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脱离不开社会的。"人在刚刚脱离自然怀抱的时候,只是个自然物,还不是人。人乃是人、历史、文化的产物。"每个人类个体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享受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也开始承受人类文明带来的压力,他将在人类社会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承担一定的义务,也满怀希望获得一定的成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前面说过,这种希望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从人的天性中产生出来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趋向这个结论。。更有一种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受基因的控制,人的一切行为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基因。我们还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符合事实,但是它与我们的观点不相矛盾。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的躯体具有自我平衡和自我选择能力,是充分分可信赖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特质和潜能,这些特质和潜能要求得到发挥,压制它们只能产生不利于自身也不利于社会的恶果。正如一粒种子具有天生的成长趋势,人的潜能也有发挥和成长的趋势。有强壮体力的人不会放弃能够运用他的体力的外部世界;有爱的能力才会去强烈地追求爱,在爱中展现人格的魅力;智力的发达总会紧紧抓住探寻和思考,而为得不到运用忿忿不平;科学和艺术才能会在自身的创作中体验那永恒的快乐;心灵手巧在最初就会显出自身的特点。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而兴趣是潜能对外的窗口。正如阳光、空气和水能使一粒种子茁壮成长,否则它将枯死,环境对潜能的成长和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社会是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的必然前景,也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里,有人会问:人的潜能都是好的么?人的潜能不会与社会发生冲突么?我们的回答是,人的潜能肯定不都是好的,人的潜能也会与社会发生冲突。
      我们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是盲目乐观,下面我们将说到这些。人的潜能与社会发生冲突的现象则是比较复杂。那些伤害他人,和社会对抗的犯罪,不会得到任何理论的认可,这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都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涉及到价值体系的准则问题。人的潜能的主导方向是好的,在本质上与人类社会是一致的,正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否则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这正是我们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认识,这个新的认识已经为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证实。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个新的认识,我们才看到过去的价值体系的不足,反对压制和扭曲人的潜能,倡导人应当主动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内心中的不良倾向作斗争,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理想社会必然是一个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
      如今的社会,恶人依然存在,许多现象也不那么美好,令人产生许多疑惑。这些正是我们要克服的。我们的目标是依据客观存在,从人的本性中派生出一个科学的价值体系,使它符合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证明,从而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这也正是前人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正如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样,人的价值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商品,出现在市场上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润,但是它却起到繁荣市场的作用。它若想自身获利,则必须具有外在价值,满足一定的外界需要。同样,每一个人参与到社会中,自身目的是利己,客观上则起着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若想自己取得成功,则必须满足他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个人的成功将与这个需要成正比例关系。在这些方面,人与商品的比喻非常恰当。人是利己的,这是事实,不承认这个事实就是唯心主义。这是出发点,然而从这个出发点前进出去的路线必然是一个辨证的圆。出于自身需求,人的行为中必然含有大量的利他的成分,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的方向。
      认识不到这个规律的人生必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现在来说人性。恩格斯早就说过,说人性是善,还不如说人性是恶来得深刻。弗洛伊德发现,人有两大本能: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生之本能表现为求生和繁殖,死之本能表现为攻击性和破坏性。他说:"在我看来,关系人类命运的问题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能否在控制人的侵犯本能和自我毁灭本能所引起的社会生活混乱方面取得成功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取得成功。
      "有人说,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悲观的,而我认为,他的观点还是乐观的,不然他就不会这样提出问题。弗洛伊德的发现是正确的,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人们不愿意承认人性有恶存在,因为谁若承认人性中有恶存在,谁就是在承认自己的冲动和意念中有恶存在。世界上究竟像弗洛伊德这样大无畏的人不多,许多心理学家都不具备这种勇气,更何况大多数普通人了。
      可以肯定地说,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三字经》中开头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听起来很顺耳,实际是自相矛盾。既然人性是善,怎么又能变恶呢?一面说,人性是善,一面又说,社会中有大量恶存在,如果不加管教和约束,人性就会变恶。既然人性都是善的,那么人的社会中大量的恶是从哪里来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人的历史证明,人性是一个善恶统一体。
      战争中及其他情况中出现的骇人听闻的暴行,证明了人性中恶的存在。人类始终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证明了人性中善的存在。我们相信善的力量,相信这世界产生的优秀物种——人类——是有前途的。善的行为被人理解,恶的行为令人痛恨,证明人性中善的力量一直占有上风。
      人性是善恶的矛盾统一体,但是善占有上风。善为生,恶为死,当然善为主导。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弗洛伊德的担忧是有理由的,但是我们相信,人类在不断地战胜自然的同时也一定能够战胜自己,因为这里同样是一块自然领域。
      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史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个健康人,应该敞开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去封闭它。这样做是基于对人性的正确认识和充满自信,否则,则是基于错误的认识和悲观。人的心灵中始终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正由于此,这世界上才存在着这两种斗争。
      不然,这世界上就分出天生不同的两种人,一种是善人,一种是恶人,善恶的斗争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引起。谁也不会相信这种说法。善恶之争就是从人的内心中产生出来的,善的是理性、同情、爱的力量,恶的是欲望、索取、破坏的力量。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这两种力量之战是永恒的巨人之战。
      这永恒的巨人之战就进行在每个人的心中。撒旦时常出现,而那上帝就是我们自己。不存在什么救世主,拯救每个人的金钥匙就是每个人自己。敞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是一条拯救自己的正确道路,这样做会使本我升华,超我理智,自我更加完善。当然,这样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而是相当困难,甚至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但是只要有充分自信,努力去做,就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一步又一步向着人生正确价值目标的迈进。封闭心灵的恶果就是使心灵中的善不断萎缩,心灵越加腐朽,而腐朽正是恶的温床。一旦恶占有上风,将走上自毁之路。 关于论述这些问题,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不能忽视事实和胡思乱想。
      我正是在时刻注意他的警告。弗洛伊德是一个伟大的大无畏科学战士,他直言不讳地道出人类心理中存在着的令人难堪的特点和不足,直言不讳地道出宗教是人类幼稚心理的产物的本质。在他那个年代,能做到这些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即使在当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呢?弗洛伊德的理论和学说天才而敏锐,直指事物的本质。
      依我看,不少人在他那里仅仅拾得一些片断,转身就可以独立门户,称为大师了。所以,他的学说能够对当今世界产生那么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就毫不奇怪了。遗憾的是,直至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误解他。在这里,我愿意引用他的一段话,以增进人们对他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问题的解答:"快乐原则迫使我们接受的实现幸福的意图是不能实现的;但是,我们不应当实际上也不可能不通过某些手段来努力使快乐原则的意图接近于现实。
      通向幸福的道路是迥异的;我们或者可以把重点放在这个目标的积极的一面,即获得快乐的一面,或者可以把重点放在消极的一面,既避免痛苦的一面。这两条道路都不能使我们获得我们企望的一切。在较弱的意义上——我们认为在这个意义上幸福是可能达到的——幸福就是个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问题。
      适用于每个人的金钥匙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寻找能够拯救他的特有方式。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能影响个人的选择。问题在于他能从外部世界中能有多大希望得到真正的满足,能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外部世界,感到能有多大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外部世界。这里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理特性,与外部环境没有关系。
      注重爱的人首先注意的是与其他人的感情关系;自恋的人喜欢自给自足,在内部精神过程中寻找主要的精神满足;重视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放弃他能够借以尝试他的力量的外部世界。""如果一个人的本能素质天生就不好,又没有真正经受过对他的日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利比多的转变和从重新组合,他就很难从外部世界中获得幸福,尤其是当他遇到艰巨任务的时候。
      ""宗教限制了这种选择和适应作用,因为它千篇一律地把自己的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道路强加于每一个人。它的方法是贬低生命价值,用妄想的方法歪曲现实世界,即假想存在着上帝的威胁。它强制人们处于心理幼稚状态,诱使人们陷入群众性妄想。而许多人因此得到的报酬是,宗教成功地使他们免患精神病。
      但是,它再没有比这更多的作用了。。。。。。。如果信徒最终意识到自己必须谈论上帝的‘深奥意图',他也就是承认他在痛苦中所能得到的安慰和快乐是来源于毫无条件的服从。如果他对此有所准备,他也许可以避免他所走过的这条弯路。" 弗洛伊德讲的"快乐原则"就是自然驱力,就是宇宙的鞭子和锁链,"个人利比多"就是个人的特质和潜能,"个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就是个人的特质和潜能的正确发挥和充分运用。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潜能正确地充分发挥出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满足,同时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幸福是暂时的,满足是可以获得的。一个正确地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必将是一个健康的确立了自我的人。健康的确立了自我的人的价值目标必将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是人的正确价值目标。
      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正式通过这样的人的价值目标而表现出来。 (四) 至此,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得出我们的结论了。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是:参与竞争,发挥潜能,实现自我。这就是我们的答案。我相信,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从人的本性中派生出来的,不是人为的虚构,因而是科学的,是会令人满意的,并且是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的。
      需要提醒一下,这里的"参与竞争"不是生存竞争,更不是普通意义的社会竞争,而是价值本身意义的竞争,它是发挥、展现、完善,不是攻击、破坏、自毁。一个人,无论他是否成功,富有和握有权力,只要他是在向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前进,而且不管走多远,他的人生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同时他也会感到真正的满足。
      现在的人们常说:"参与就是胜利","只要我努力地做了,我就问心无愧",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在这方面的正确认识。正如一株花,它经过发芽、成长,最后终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它实现了自身价值,一个人经过学习和成长,发挥出了内在的潜能,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他就实现了自身价值,或者说,实现自我。
      我们相信,未来的人类社会一定是一个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生存斗争停止了,人际关系再也不会对人构成威胁,劳动真正摆脱了令人厌恶的性质,工作是人的兴趣所在,人人可以自由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我们希望这个美好的理想能够早一天实现。
       现在,我们对人生意义这个千年老大难问题做出了全面回答,同时也给出了符合人的本性的与人类整体目标高度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可以说,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我们的答案具有真实的基础,并且与任何伟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美好的愿望都不相矛盾。
      最主要的,我们给出的人生价值目标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整个人类的努力正是向着这个方向迈进。试问:人类的进化和文明,将来的现在不可想象的高度发达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身价值吗?除此之外,还能得出其他结论么?不能。
      这是唯一的答案。所以,任何人只要稍做思考,都会同意我们的答案,都会表示满意,认为我们的答案是合理和具有普遍意义的。 我的目的达到了。 。。。。。。 。

    枫***

    2005-11-10 14:03:47

  • 2005-11-10 12:11:59
  • 我的

    独***

    2005-11-10 12:11:59

  • 2005-11-10 11:48:46
  •   人生追求与价值实现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是《细节决定一切》一书中的开篇语。这对于办公室工作来说真是切中肯綮。办公室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很多工作就落实在一个个细节中,而细节是闪光点,也往往是失误点。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时时注意,事事留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工作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以习惯完善细节。
      本文尝试提出办公室人员应养成的八种习惯,以资探讨。 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幸运女神总是垂青那些有所准备的人。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和超前的谋划准备,是很难适应岗位要求做好工作的。“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不仅是思想境界的反映,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凡事从点滴做起,尽可能把工作干在前头,争取主动。   勇于更新,慎终如始。这是个在辛勤耕耘中积蓄能量、在战胜自我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以恒心和汗水为代价的,也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础和阶梯。要想走向成功,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满足,不能“吃老本”,必须以终点为起点,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锻炼、增长才干。
      否则,不仅适应不了时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会使个人在机遇和竞争面前处于被动。   勤加总结,紧抓落实。这是办公室工作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总结、决策和落实,作为政务管理的基本要素,三者互为影响,密不可分。总结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决策必须靠落实来体现。
      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做到既多谋而善断,从实践中吸收营养、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又要勤勉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出成果。   扎实处世,认真做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管做事还是做人,都要脚踏实地,胸怀坦荡。
      特别对于人际交往而言,大家在一起共事,免不了有性情之差异、见识之不同,甚至出现分歧和摩擦,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决不可为苟且之事,不可进虚妄之言,不可论人后是非。只有这样,正气才能弘扬,团结才能加强,人格的魅力才会形成。
         相互欣赏,互为人梯。每个人身上都不乏优点,怕的是缺乏彼此关爱的真情。特别是对待成功人士,永远不要嫉妒,而是要学其所长。从每个成功人士身上学习一点经验,就会成就自我。正如一句美国名言:不相信别人之所以成功,那你永远不会成功。办公室同事之间要“相互欣赏、悦人之长”,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里共同成长进步。
         自我调节,永不放弃。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压力。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潜质,关键要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现。没有飞翔的欲望时,连翅膀也会成为累赘。你不能左右机遇,但你可以把握命运;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如意,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言放弃,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在逆境中磨砺心志、克难而上,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享受工作,乐于受命。“工作并快乐着”,是一种境界。办公室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项“苦差事”。如果不能“苦”中求乐、以“苦”为乐,动辄畏难发愁,消极应付,是很难干好工作的。
      因此,要学会愉快地接受各种任务,把工作当成学习提高的过程,并享受高质量完成工作后来之不易的成就感。 常责于己,怨不及人。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贵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一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知过则改。
      特别要学会宽容,遇到摩擦,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即使真是对方的过错,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体现出容人的雅量。 。

    阿***

    2005-11-10 11:48:46

  • 2005-11-10 10:38:46
  • 人生追求与价值实现是靠悬赏得来的吗?建议你认真思考自己动手完成她好了。

    初***

    2005-11-10 10:38:46

  • 2005-11-09 23:38:20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中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价值取向等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引起中学生人生追求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变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职业追求,淡化事业追求
    中学生的理想选择和前途设计大多向金钱、享受倾斜,以挣钱多少、收入高低评论职业优劣,以追求实惠、安逸的工作为奋斗目标。
      这必然导致爱业、敬业、勤业和创业意识的谈化。 二、突出个人追求,淡化社会追求 突出个人追求的思想和行为辐射到中学校园,使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不顾对他人利益的损害,个体游离于集体之外,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突出人才追求,淡化人格追求 人才追求突出而人格追求淡化在中学生身上有明显表现,他们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只注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忽视思想觉悟的提高。因此,中学生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突出功利追求,淡化功名追求。
       部分中学生不顾现实条件,信奉什么“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潇洒”,狂热崇拜所谓大款、明星的生活方式,把“优秀”“三好”之类的荣誉抛掷九霄云外。在理想信息上,部分学生重物质轻精神。有钱就图,有利就想,正是部分学生功利思想的折射。
       中学生人生追求的变迁,严重困扰着中学生的追求取向,影响着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引导中学生坚持和明确以下几种关系。 1、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首先应是能以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人生价值观。
      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仅仅是人生内容的一部分,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人除了物质追求,还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是促进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强大动力。用崇高的精神追求主导物质追求,人生才会变得更丰富、更灿烂、更辉煌。
       2、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基础,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没有社会集体利益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又依赖于社会集体利益,社会集体利益是满足个人利益的保障和前提,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
      引导中学生以集体主义原则主导个人利益的追求,才能如鱼得水,顺利实现个人理想和追求。 3、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及价值的大小,主要是从他的活动同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中,从他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来考察。
      引导中学生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社会价值主导自我价值,才能顺应社会要求,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追求。 。

    l***

    2005-11-09 23:38:20

  • 2005-11-09 21:30:26
  • 你还是自己在网上找吧

    我***

    2005-11-09 21:30:26

  • 2005-11-09 21:20:17
  •       大海是小溪的追求,彼岸是航海的追求,阳光是小树的追求,快乐美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正是有了追求,才有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百舸争流万里航行。正是有了追求,才使我们的人生异彩纷呈。
      生活如波涛起伏的大海,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有了追求,就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不为琐碎的小事烦躁不安,不为眼前的利害患得患失,也不为一时的成败狂喜大悲,追求会使你目视前方、心地坦然、步履坚韧。   追求是牵引成功的线索,只要不懈地追求,即使曾被搁浅的小舟,也会随百舸抵达成功的彼岸,即使曾经落伍的孤雁,也会赶上伙伴,飞上万里云天。
         你想获得快乐、充足、富足、美丽、潇洒的人生吗?那么你唯有追求。追求便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没有追求的生命是暗淡无光的。追求让生命大放异彩,生命在追求中闪光! 追求者的征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只要追着河流走到底,终能见到大海。
         追求,是人特有的品质。追求,更是才智的源泉。   追求是我们透视人生的眼睛,追求是我们奋进的力量。追求是我们在艰难中敢于拼搏的精神,相信只要活着,就有力建造自己辉煌的明天。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人生在于追求,生命本身就是追求的产物。
          空虚无聊的日子是可以杀人的,无所事事的时光叫人焦躁心烦,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期盼,人生就如死灰,如茫茫沙漠,苍凉、悲凄、孤寞、空荡……   人生有追求,感觉阳光明媚,光阴短暂,惜时如金,走路脚步轻快,想是要和谁比赛。努力追赶,尽心拼搏,颇费周折心情也坦然。
      可以等待,有所期盼,心中有明灯照亮,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只要有梦想,只要努力追求,就感觉自己很有希望,就有前进的动力!   曾看过“共同关注”里有一位百岁老人的心愿,他要打破世界百岁老人吉尼斯百米记录。为了这个夙愿,他感觉自己年轻了二十岁。
      他奋勇刻苦锻炼,那种不认输顽强拼搏的追求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感动、钦佩的!   在平凡的日常事务中给自己开创一片芳草地,悄悄地、默默地经营、奋斗,如生活中美丽的浪花闪烁,如人生的一盏明灯照耀!为了这个追求,为了这个梦想,时光不会虚度,空耗费,闲杂琐乱不会把你浸染、骚扰。
      你也不会为那些无聊的麻将扑克丧失意志。有了追求,你忙着努力,忙着拼搏,心胸开阔了,目标远大了,志气高涨,要飞跑着奔向远方,把自己身边的乱麻斩断!把羁绊自己的荆棘踏倒,像一位拓荒者,像在那山野里登攀高峰,不怕艰难,不畏崎岖凶险,不留恋野花、小草,为了更高的目标前进再前进! 我价值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知识能力,也称内在价值。
      如果某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行能够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行能够惠泽他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那么,他也就是实现了其外在价值,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幸福感,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简直的实现。
       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其身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的学习,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作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作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
      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所以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以给每一个人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倘如此,没个成员才能自我实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更加辉煌。 千里之外,始于足下。
      有理想才会有奋斗目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塌塌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阶梯。   人活着,内心充满了向往,浑身洋溢着力量,就把自身的弹簧发挥到尽致,也不枉活一世,也不遗憾讨厌人生的苍白灰暗。只会感觉到“人生苦短,再留我芳华!”不由得会倍加珍惜一切!争分夺秒,珍惜美好的光阴,努力再努力! 。
      

    夜***

    2005-11-09 21:20:17

  • 2005-11-09 21:12:50
  •   仅供参考:
    人生与价值                                     
    (一)
    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或者: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是太熟悉了。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没有思考过它。
      然而,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似乎让人奇怪。一些极有成就的人给出过一些答案,这些答案表现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精湛的思考,对人们极有启发,可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这些答案包含着强烈的个人特质因素。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弃了。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普通意义的答案,让答案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结果将会怎么样呢?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也许,人们有权不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回答这个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影响?记得爱因斯坦就说过,人们追求人生以外的意义是愚蠢的。
      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过它呢?人们在一无所成而迷惑的时候,它站进人们的脑海里,人们在获得某些成功的时候,它往往也会出现。可能人们在一代又一代地犯着同一个错误吧?事实是如此吗?种种的思考和疑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令人难以冲破的大网。这是一个古老的大网。
      然而,正是这古老的大网表明了一个事实:越是如此,人们越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而不应该回避它。 人生与价值 (一) 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或者: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是太熟悉了。
      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没有思考过它。然而,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似乎让人奇怪。一些极有成就的人给出过一些答案,这些答案表现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精湛的思考,对人们极有启发,可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这些答案包含着强烈的个人特质因素。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弃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普通意义的答案,让答案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结果将会怎么样呢?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也许,人们有权不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回答这个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影响?记得爱因斯坦就说过,人们追求人生以外的意义是愚蠢的。
      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过它呢?人们在一无所成而迷惑的时候,它站进人们的脑海里,人们在获得某些成功的时候,它往往也会出现。可能人们在一代又一代地犯着同一个错误吧?事实是如此吗?种种的思考和疑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令人难以冲破的大网。这是一个古老的大网。
      然而,正是这古老的大网表明了一个事实:越是如此,人们越应该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而不应该回避它。 下面就是我为此而做出的努力。 (二) 首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仍然没有获得答案之前,我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对人们在不断地追问这个问题的现象做出提问而发现的。
      人们为什么总是在不断地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这表明了什么?这是不是表明人们内心普遍地存在着一个愿望?我发现,事实正是如此。这个普遍地存在于人们内心之中的愿望是人类的共有心理,人人都具有。这个人所共有的愿望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发问和思索。
      这种需求是什么需求呢?它不是生存需求,但是几乎和生存需求同样强烈。在人们生存需求满足的时候,甚至在人们生存需求还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这种需求就冲动着人的内心,促使人不断地发问和思索。它和人的存在共存。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种需求就是人的价值需求。
      任何人,毫无例外地都要表现他的存在价值,要表明他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不管他想把这个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是否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这种需求不仅仅是文化意义的,因为它和人的生与俱来的潜能有关。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的发现使我们进了一步,也给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个方向。
       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价值。价值的提法更接近了我们的问题的实质,也是当代人的提法。在过去人类社会财富还很缺乏的时代,人类的绝大多数成员要为基本生存需要而奔波终生,获得幸福并保持幸福无疑是最大的人生目标。在现代尤其是战后这五十年来,整个世界有了一个较快的进步,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经济和科学的巨大进步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空前繁荣,电脑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一切的发展之快甚至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与机器大战的幻想,都反映出这一担忧的存在。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所有这些繁荣和发展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就在他们觉得可以抓住幸福鸟的时候,反而增加了失落和空虚,舒适、安逸和享乐带来的快感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人生价值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变得深刻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纯的功利目标绝不是人生的最大目标。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向了过去自认为在掌握之中而现在却发觉知之甚少的领域。 人们发现,人生的许多问题都与人的心理有关,尤其是幸福、价值的问题。
      弗洛依德早就精辟地论述过,所谓"幸福"是一种极其快乐的感觉,它产生于人的内心之中被深深压抑的需要之满足。由于人的神经器官受到快乐原则的支配,所以幸福只能是一种暂时现象,只能产生于强烈的对比之中,而不能产生于某种事物的状态中。人所追求的某种状态一旦被延长,人的幸福感就会很快减弱并消失,人就会又感到不满足。
      人永远不会满足,这句话是真理。另一方面,人们在尽力消除痛苦和不快,这个目的的获得也会使人产生幸福感,因为幸福的获得非常不易,痛苦确是经常的。它来自三大方面:自身肉体、外部世界,、人际关系。尽管人际关系是更多痛苦的来源这一事实非常明显,人们却往往感到不可理解。
      有一个比喻可以很形象地说明人际关系带给人的压力的性质。比如,有很多很多人拥挤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股巨大的拥挤力,人们拥过来挤过去,被这股巨大的拥挤力摆布着。在它的威胁下,每一个人都有被踩倒的危险。其实,这个巨大的摆脱不掉的威胁力来自每一个人自身,但是却凌驾于每一个人之上。
      人际关系就是如此。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人类自己创造的东西却成了痛苦的来源。实际上,这里是一块同样未知的有待于征服的自然领域。 (三) 还是先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价值的提法使我们进了一步。一提到价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品。我们说某一商品具有价值,就是说它可以满足某种需要,这是它自身之外的客观价值。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自身价值,就是它所包含的劳动量。这两个价值构成了商品的全部价值,并且构成了商品价值的两重性。这个两重性是存在的两重性的表现,是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的表现。人的存在当然也具有这种两重性。每一个人的存在既具有外在的客观价值,又具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
      不过人的价值的两重性与商品价值的两重性恰恰相反。商品外在的客观价值是它的特殊性,它内在的自身价值是它的普遍性。而人的外在客观价值是其普遍性,人的内在自身价值是其特殊性。这种人与商品的比喻似乎很能说明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初步回答问题了。 人的价值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从最起码的生物意义上讲,每一个体的存在维持和延续了人类整体的存在,这是再在明显不过的事实。每个人的存在保证了人类整体的存在和进化,同时也在进化自身。这就是人的价值的一大方面,也是人的存在的普遍性。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但是必须提及,虽然它不是答案的主要方面。
      不论承认与否,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成员的首要价值就是如此。它已被根植于人类的两大本能之中:求生与繁殖。这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自然规律是宇宙的鞭子和锁链,驱使着它的所有成员包括人类以及其他的生物和非生物为此而生生不息。这方面的联想让我们想到宇宙的原则,宇宙的永恒原则是:和谐与统一。
      这可能是人类目前最高想象力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正是这个结论构成了我们的信念,相信一切都是光明的。所有的生命现象和非生命现象都在无时无刻地体现着宇宙的永恒原则,体现这个原则的过程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宇宙的最高境界中,它再无依托,再无所属,它只能自己属于自己,自己依托自己,于是它把自己与自己正反措置在一起,构成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从而有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这个动力存在于宇宙的每个细胞之中,地球上的人类当然不会例外。 另一大方面,也就是主要方面,人的价值要从人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这个寻找很困难,只要一开始进行,就会发现迷雾重重,道路众多而交叉,令人不知道正确方向在那里。这也就是这个问题千年未解的原因所在。
      千年来,人们构建的价值体系,总是脱离不开人为的、道德的、说教式的根基,因而始终没有获得成功。这些人为的体系的企图是良好的,但是出发点一般总是错的。它们总是认为人性必须严加约束和管教,总是把人性与社会对立起来。这种压制人性的做法一直遭到无声的反抗,并且也不符合事实,只是表明了一种错误立场。
      当然,无论如何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脱离不开社会的。"人在刚刚脱离自然怀抱的时候,只是个自然物,还不是人。人乃是人、历史、文化的产物。"每个人类个体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享受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也开始承受人类文明带来的压力,他将在人类社会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承担一定的义务,也满怀希望获得一定的成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前面说过,这种希望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从人的天性中产生出来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趋向这个结论。。更有一种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受基因的控制,人的一切行为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基因。我们还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符合事实,但是它与我们的观点不相矛盾。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的躯体具有自我平衡和自我选择能力,是充分分可信赖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特质和潜能,这些特质和潜能要求得到发挥,压制它们只能产生不利于自身也不利于社会的恶果。正如一粒种子具有天生的成长趋势,人的潜能也有发挥和成长的趋势。有强壮体力的人不会放弃能够运用他的体力的外部世界;有爱的能力才会去强烈地追求爱,在爱中展现人格的魅力;智力的发达总会紧紧抓住探寻和思考,而为得不到运用忿忿不平;科学和艺术才能会在自身的创作中体验那永恒的快乐;心灵手巧在最初就会显出自身的特点。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而兴趣是潜能对外的窗口。正如阳光、空气和水能使一粒种子茁壮成长,否则它将枯死,环境对潜能的成长和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社会是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的必然前景,也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里,有人会问:人的潜能都是好的么?人的潜能不会与社会发生冲突么?我们的回答是,人的潜能肯定不都是好的,人的潜能也会与社会发生冲突。
      我们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是盲目乐观,下面我们将说到这些。人的潜能与社会发生冲突的现象则是比较复杂。那些伤害他人,和社会对抗的犯罪,不会得到任何理论的认可,这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都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涉及到价值体系的准则问题。人的潜能的主导方向是好的,在本质上与人类社会是一致的,正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否则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这正是我们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认识,这个新的认识已经为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证实。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个新的认识,我们才看到过去的价值体系的不足,反对压制和扭曲人的潜能,倡导人应当主动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内心中的不良倾向作斗争,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理想社会必然是一个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
      如今的社会,恶人依然存在,许多现象也不那么美好,令人产生许多疑惑。这些正是我们要克服的。我们的目标是依据客观存在,从人的本性中派生出一个科学的价值体系,使它符合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证明,从而适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这也正是前人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正如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样,人的价值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商品,出现在市场上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润,但是它却起到繁荣市场的作用。它若想自身获利,则必须具有外在价值,满足一定的外界需要。同样,每一个人参与到社会中,自身目的是利己,客观上则起着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若想自己取得成功,则必须满足他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个人的成功将与这个需要成正比例关系。在这些方面,人与商品的比喻非常恰当。人是利己的,这是事实,不承认这个事实就是唯心主义。这是出发点,然而从这个出发点前进出去的路线必然是一个辨证的圆。出于自身需求,人的行为中必然含有大量的利他的成分,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的方向。
      认识不到这个规律的人生必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现在来说人性。恩格斯早就说过,说人性是善,还不如说人性是恶来得深刻。弗洛伊德发现,人有两大本能: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生之本能表现为求生和繁殖,死之本能表现为攻击性和破坏性。他说:"在我看来,关系人类命运的问题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能否在控制人的侵犯本能和自我毁灭本能所引起的社会生活混乱方面取得成功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取得成功。
      "有人说,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悲观的,而我认为,他的观点还是乐观的,不然他就不会这样提出问题。弗洛伊德的发现是正确的,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人们不愿意承认人性有恶存在,因为谁若承认人性中有恶存在,谁就是在承认自己的冲动和意念中有恶存在。世界上究竟像弗洛伊德这样大无畏的人不多,许多心理学家都不具备这种勇气,更何况大多数普通人了。
      可以肯定地说,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三字经》中开头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听起来很顺耳,实际是自相矛盾。既然人性是善,怎么又能变恶呢?一面说,人性是善,一面又说,社会中有大量恶存在,如果不加管教和约束,人性就会变恶。既然人性都是善的,那么人的社会中大量的恶是从哪里来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人的历史证明,人性是一个善恶统一体。
      战争中及其他情况中出现的骇人听闻的暴行,证明了人性中恶的存在。人类始终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证明了人性中善的存在。我们相信善的力量,相信这世界产生的优秀物种——人类——是有前途的。善的行为被人理解,恶的行为令人痛恨,证明人性中善的力量一直占有上风。
      人性是善恶的矛盾统一体,但是善占有上风。善为生,恶为死,当然善为主导。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弗洛伊德的担忧是有理由的,但是我们相信,人类在不断地战胜自然的同时也一定能够战胜自己,因为这里同样是一块自然领域。
      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史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个健康人,应该敞开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去封闭它。这样做是基于对人性的正确认识和充满自信,否则,则是基于错误的认识和悲观。人的心灵中始终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正由于此,这世界上才存在着这两种斗争。
      不然,这世界上就分出天生不同的两种人,一种是善人,一种是恶人,善恶的斗争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引起。谁也不会相信这种说法。善恶之争就是从人的内心中产生出来的,善的是理性、同情、爱的力量,恶的是欲望、索取、破坏的力量。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这两种力量之战是永恒的巨人之战。
      这永恒的巨人之战就进行在每个人的心中。撒旦时常出现,而那上帝就是我们自己。不存在什么救世主,拯救每个人的金钥匙就是每个人自己。敞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是一条拯救自己的正确道路,这样做会使本我升华,超我理智,自我更加完善。当然,这样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而是相当困难,甚至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但是只要有充分自信,努力去做,就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一步又一步向着人生正确价值目标的迈进。封闭心灵的恶果就是使心灵中的善不断萎缩,心灵越加腐朽,而腐朽正是恶的温床。一旦恶占有上风,将走上自毁之路。 关于论述这些问题,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不能忽视事实和胡思乱想。
      我正是在时刻注意他的警告。弗洛伊德是一个伟大的大无畏科学战士,他直言不讳地道出人类心理中存在着的令人难堪的特点和不足,直言不讳地道出宗教是人类幼稚心理的产物的本质。在他那个年代,能做到这些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即使在当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呢?弗洛伊德的理论和学说天才而敏锐,直指事物的本质。
      依我看,不少人在他那里仅仅拾得一些片断,转身就可以独立门户,称为大师了。所以,他的学说能够对当今世界产生那么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就毫不奇怪了。遗憾的是,直至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误解他。在这里,我愿意引用他的一段话,以增进人们对他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问题的解答:"快乐原则迫使我们接受的实现幸福的意图是不能实现的;但是,我们不应当实际上也不可能不通过某些手段来努力使快乐原则的意图接近于现实。
      通向幸福的道路是迥异的;我们或者可以把重点放在这个目标的积极的一面,即获得快乐的一面,或者可以把重点放在消极的一面,既避免痛苦的一面。这两条道路都不能使我们获得我们企望的一切。在较弱的意义上——我们认为在这个意义上幸福是可能达到的——幸福就是个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问题。
      适用于每个人的金钥匙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寻找能够拯救他的特有方式。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能影响个人的选择。问题在于他能从外部世界中能有多大希望得到真正的满足,能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外部世界,感到能有多大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外部世界。这里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理特性,与外部环境没有关系。
      注重爱的人首先注意的是与其他人的感情关系;自恋的人喜欢自给自足,在内部精神过程中寻找主要的精神满足;重视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放弃他能够借以尝试他的力量的外部世界。""如果一个人的本能素质天生就不好,又没有真正经受过对他的日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利比多的转变和从重新组合,他就很难从外部世界中获得幸福,尤其是当他遇到艰巨任务的时候。
      ""宗教限制了这种选择和适应作用,因为它千篇一律地把自己的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道路强加于每一个人。它的方法是贬低生命价值,用妄想的方法歪曲现实世界,即假想存在着上帝的威胁。它强制人们处于心理幼稚状态,诱使人们陷入群众性妄想。而许多人因此得到的报酬是,宗教成功地使他们免患精神病。
      但是,它再没有比这更多的作用了。。。。。。。如果信徒最终意识到自己必须谈论上帝的‘深奥意图',他也就是承认他在痛苦中所能得到的安慰和快乐是来源于毫无条件的服从。如果他对此有所准备,他也许可以避免他所走过的这条弯路。" 弗洛伊德讲的"快乐原则"就是自然驱力,就是宇宙的鞭子和锁链,"个人利比多"就是个人的特质和潜能,"个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就是个人的特质和潜能的正确发挥和充分运用。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潜能正确地充分发挥出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满足,同时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幸福是暂时的,满足是可以获得的。一个正确地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必将是一个健康的确立了自我的人。健康的确立了自我的人的价值目标必将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是人的正确价值目标。
      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正式通过这样的人的价值目标而表现出来。 (四) 至此,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得出我们的结论了。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是:参与竞争,发挥潜能,实现自我。这就是我们的答案。我相信,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从人的本性中派生出来的,不是人为的虚构,因而是科学的,是会令人满意的,并且是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的。
      需要提醒一下,这里的"参与竞争"不是生存竞争,更不是普通意义的社会竞争,而是价值本身意义的竞争,它是发挥、展现、完善,不是攻击、破坏、自毁。一个人,无论他是否成功,富有和握有权力,只要他是在向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前进,而且不管走多远,他的人生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同时他也会感到真正的满足。
      现在的人们常说:"参与就是胜利","只要我努力地做了,我就问心无愧",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在这方面的正确认识。正如一株花,它经过发芽、成长,最后终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它实现了自身价值,一个人经过学习和成长,发挥出了内在的潜能,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他就实现了自身价值,或者说,实现自我。
      我们相信,未来的人类社会一定是一个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生存斗争停止了,人际关系再也不会对人构成威胁,劳动真正摆脱了令人厌恶的性质,工作是人的兴趣所在,人人可以自由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我们希望这个美好的理想能够早一天实现。
       现在,我们对人生意义这个千年老大难问题做出了全面回答,同时也给出了符合人的本性的与人类整体目标高度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可以说,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我们的答案具有真实的基础,并且与任何伟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美好的愿望都不相矛盾。
      最主要的,我们给出的人生价值目标与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整个人类的努力正是向着这个方向迈进。试问:人类的进化和文明,将来的现在不可想象的高度发达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身价值吗?除此之外,还能得出其他结论么?不能。
      这是唯一的答案。所以,任何人只要稍做思考,都会同意我们的答案,都会表示满意,认为我们的答案是合理和具有普遍意义的。 我的目的达到了。 。。。。。。 。

    s***

    2005-11-09 21:12:50

  • 2005-11-09 21:11:12
  • 大一刚进来有许多未知,我觉得用这种方式来应付作业是不是有点搞笑。自己写的跟别人写的完全就是两回事呀。老师要写这个题目的出发点是想了解一下作为新生的你,对于未来的憧憬呀。加油呀,为什么不可自己动动手呢?

    断***

    2005-11-09 21:11:12

  • 2005-11-09 21:04:35
  • 建议到网上找一篇文章来参考。

    开***

    2005-11-09 21:04: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