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一个语文问题

首页

一个语文问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十八章)
这段话中"以其无以易之"是何意?说明了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8-19 09:38:20
  •   (1)天下莫柔弱于水:天下,指天下的事物。莫柔弱于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2)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攻击,进攻;莫之能胜,没有能够超过它(水)的。这句的意思是说,水的性情虽然是天下最柔弱的,但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比得过水。柔能胜刚,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子在观察事物、阐明道理时所引用的例子,最典型的莫过于水。老子曾经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民间谚语有"水滴石穿",也精妙地概括了自然界这一神奇的现象。洪水泛滥时那淹没田舍、冲毁堤梁的势头,更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难以阻拦的。柔能克刚,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一条法理。
       (3)无以易之:以,用;易,交换、代替。没有可以用来代替它(指水)的。 (4)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指天下的人。莫不知,(天下的人)没有不了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个道理的。莫能行,没有能够去实践(这个法则)的。 (5)受国之诣:受,承受,承担;诣,屈辱。
      国,帛书本作"邦"。受国之诣:承担国家的屈辱。一说垢作"责怨"讲,受国之诣,即承受国人的责怨。 (6)是谓社稷主:社稷,指国家。社本指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故社稷后来便成为国家的代称。是谓社稷主:这才叫做国家的君主。 (7)受国不祥:不祥,指灾难,承担国家的灾难。
      老子由水的现象推而广之,认为柔弱、谦下这类品质,表面看好象处于被动和劣势,实际上却占主动、处于优势。因此做国君的也应当象水这样,保持谦下、柔弱,承担一切屈辱和灾难,好象地位最低下,实际上却可以牢固地保持统治地位。 (8)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听起来)却象反面的话一样。
      这是老子从现象世界所存在的大量矛盾统一的事物中总结出的一个普遍原则。"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钠","明道若昧"、"大白若辱"、"上德若谷"、"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等话语,都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闻释,而这类语句,在《老子》一书中,可谓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充分体现了老子思想的辩证法与深刻性。
       【译文】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水。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的人没有不懂这个道理的,但是没有人能够遵循它。因此有“道”的圣人说:“承当国家的屈辱,这才能叫做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难,这才配做天下的君王。
      ”(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却求是反面的话一样。 。

    海***

    2005-08-19 09:38:20

  • 2005-08-19 08:49:20
  • 正因为水最柔弱,故无从取代。
    含义:水之所以弱者,以便利于用也。柔弱者易变,于攻坚之时,可随机而变,变至功成为止。弱胜强,柔胜刚,人人知道,但却无人能行

    风***

    2005-08-19 08:49: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