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刘备、诸葛亮、赵云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刘备有几个子女?

首页

刘备、诸葛亮、赵云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刘备有几个子女?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05 01:27:41
  •   1楼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为保关羽之仇,与东吴争夺荆州,御驾亲征,被吴军火烧连营,杀的大败。刘备感到无颜回首府成都,只好在白帝城居住,将馆驿改名为“永安宫”。住处随名“安”人却未得“安”,就在这永安宫内,刘备染病不起,渐渐加重,至章武三年四月驾崩。
      
    那么刘备究竟得什么病死的呢?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可《三国演义》却煞有介事的描写到:先主驾崩,文臣武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
      诏曰:“朕初得疾,但下痢而;后转生杂病,怡不自济。”
    慢性腹泻,或许是肠癌作祟。
    “下痢”是文言,其实就是拉肚子,用汉代医学术语来说就是腹泻。何谓腹泻?即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可达十次以上,粪便量多而希薄。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最为常见的是急慢性炎症。如食物中毒引起的胃肠炎,以及病毒、寄生虫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在缺乏抗生素、对腹泻的认识不深入、还不懂得通过补液纠正脱水的三国时期,这是具有致命危险的重大疾病。这类病往往数天内就能致人于死地,而刘备的“下痢”从章武二年六月染病,至章武三年四月病逝,前后长达近一年。
      因此从病理上推断刘备的“下痢”不可能是这类病。如果是一般胃肠功能失调等,虽然那时医学不发达,但刘备身居帝位,医疗保健条件那也是相当的好,这类病不至于调理不好,以致“转生杂病”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慢性腹泻,即癌症腹泻。而能引起腹泻的癌症,多半是在下消化道,因此,最大的嫌疑是“大肠癌”。
      
    起源于大肠粘膜上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病程的中晚期其临床症状一般为大便带血、腹泻、腹痛、腹部肿块等等,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刘备自述的“初得痢”的“下痢”,可能正是大肠癌作祟。
      而现代统计的未经有效治疗的大肠癌病人其自然病程通常为9。5个月。刘备的病程时间为10个月,恰好与此相符。
    大肠癌常见于中老年人,刘备病逝时63岁,从年龄上看也符合大肠癌的一般规律。所以现代很多国家都在立法规定5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接受大肠癌普查。
      不管怎样刘备因什么病死的其实不重要了,而且也永远都弄不清楚,可三国的历史一定是要以《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为唯一标准么,《三国演义》在成书之前已经在民间流传了近一千多年了,这几年的大量考古发现又证明民间传说的大多不是虚妄之言(如: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而是历史的真实演绎。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有人说它“七分真、三分假”,也有人说“半真半假”。不过经现代医学证明的抑郁、沮丧、悲观和绝望,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致使免疫功能下降,罹患癌症的概率加大。刘备伐吴前,精神压力已经很大了,荆州失守,丢掉了大片的土地;二弟关羽遭擒被斩,三弟张飞又被部下行刺身亡。
      本指望伐吴夺地,报仇雪恨,却不料再次丧师失地,哀叹“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这种精神压力,无疑是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
    话说回来,要是刘备生活在现代,大肠癌病情发展缓慢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疗效是优于其它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来个手术切除,在加上化学药物治疗,在他的永安大别墅住他个三五年,是完全有可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顺利康复,从振英雄之风,实现问鼎中原的夙愿的应该是劳累过度病死的
    不过,还有一个小传说,诸葛亮知道他快要死了,就做法以延续生命,点燃了七星灯,如能一夜不灭,即可延续生命,可惜被鲁莽的魏延,在进来报告军情时,扑灭了。
      诸葛亮认为天意如此不在做法。
    蜀建兴12年 234 53岁(享年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宝鸡歧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五丈原位于宝鸡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事必躬亲,殚精竭虑,长期军旅劳累,又没有武将强健的身体,第六次北伐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实在是国之不幸!!! 姓名: 赵云,字子龙 
    籍贯: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官至: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谥曰顺平侯   
    子女:赵统,赵广   
    生卒年间:?-229
    简明历史传记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坂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
      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
      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
      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
      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再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
      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
      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
      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
      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
      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根据小说以及史料推测,是三个孩子:刘禅,刘永,刘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
      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将军李广的悲剧。
      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演义》上写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又是罗老先生加的花环。那时的刘禅,早把救过他两次的赵云忘得一干二净了,连点“悼念”的意思都没有。到得后来,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来了,在给别人封侯时顺带也追封了赵云。
      可赵云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气得在坟墓里诈尸不可:那时距蜀汉亡国还剩下不到三年了!。

    却***

    2018-12-05 01:27: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