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4作文怎么写

首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4作文怎么写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4作文怎么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7 01:50:01
  •   一次有趣的实验 
    “哎哟!”我关了电脑,走了出来,发现在餐桌上放着几块海棉和几个盒子。妈妈走出来说:“今天就用这些东西做这次小实验!”我看了看海棉和那几个盒子,问:“用四块海棉和两个盒子做这个小实验,能成吗?”“管它成不成,你先做就行了,尽量不让鸡蛋碎!”妈妈回答。
      这是老师安排我们做的一个小实验,将鸡蛋从四楼丢下,想办法不让它碎。
    我心想,用这么点东西,怎么办呢?难道用海棉把鸡蛋包住扔下去?还是把鸡蛋放盒子里扔下去?或者是把海棉包住鸡蛋放进盒子里扔下去?这个问题让我难以回答。我用手在桌子上比划着,用心在头里思想着,忽然,我有了一个好主意——先用最大的海棉把鸡蛋包得严严实实的,再把泡泡糖盒底给垫上一块海棉,再把包着鸡蛋的海棉塞进泡泡糖盒里,然后把节拍器盒底垫上一块海棉,接着把泡泡糖盒塞进去,再在顶上垫一块海棉,最后把盒子放进一个塑料袋里,这样就可以了。
      
    想好了办法,我马上开始行动,完成之后,我心里美滋滋的想:这次一定能行。于是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四楼。我先看准位置,然后一丢。只见那东西在树杈上弹了一下,然后又在绿篱上弹了一下,就掉了下去。我急忙跑到楼下,捡起塑料袋,想:这次肯定不会烂。
      于是往楼上跑,问妈妈:“你觉得它烂了吗?”妈妈回答:“我觉得它应该完好无损!”“原来你也这么认为!”我紧接着说。
    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发现鸡蛋还是一个圆溜溜的小球,摸起来冷冰冰的。妈妈也赶了回来,来到厨房,一边喘气一边问:“鸡蛋怎么样了,是碎了还是没碎?”我欣喜若狂的告诉她:“完好无损!”妈妈脸上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了挑战的我聪明才智,我决定再比两次。第一次我又象以前那样包装好,然后从六楼往下丢,我心想:这回可千万别破了呀!不然我的希望就破碎了。可当我打开外面,看见的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还冒着冷气的鸡蛋。这一次我又成功了。
    第二次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要从七楼半扔下去。
      这次我把设备都更加紧密了,来到目的地,我往下一丢,问妈妈:“你觉得它碎了吗?”“我觉得它碎了!”我心里有一种恐惧感。可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我把鸡蛋捡起来,一打开,哇!我高兴得欢呼起来。
    从这次实验,我懂得要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成功。
      
    回答者: q130876 - 试用期 一级 4-12 14:42
    1。 上课了,老师分好组,给每个组发了3只粉笔。这是在干什么呢?哈哈,原来实在做实验。
    我们组,歪着头,左思右想,突然,鬼主意多的王炜鹏“嗖”的一声站起来,大声说:“我知道了!用小汽车!”随后,大家迅速的聚集在王炜鹏那儿,我像捧着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将粉笔转移。
      首先,我们将粉笔用胶布贴住,便开始我们的第一次试验。王炜鹏大着胆子,把固定在小汽车上的粉笔往下扔,只听“啪”的一声,大家望去,唉!失败了。我发现,除了被贴住部分内以外,两端的粉笔都被震碎了。于是,大家紧张的投入了第二次装备。除了增加了一条胶布外,我们还在粉笔的两旁围了一些橡皮泥,给粉笔穿上了“铠甲”。
      
    现在,是各组展示的时间了,我们细心观察着每个组的成绩。严冰珊一组的方法很是新奇,他们把粉笔装进了吹了气的气球里,那个气球只有碗口那么大,在摔下去的气球与地面接触的那一刹那,粉笔碎了,顿时,大家失望地叹了一口气。
    轮到我们了,小汽车高高地从空中往下掉,又是“啪”的一声,顿时,我们的心悬了起来:粉笔是碎了还是没碎?我怀着疑问探出头瞧了瞧,啊!我们成功了,我们的心也放了下来。
      随之,传来了我们的欢呼声,我和黄惠娴高兴的边跳边鼓掌,脸上扬溢着灿烂的微笑。
    之后,大家举手表决“谁的创意更好”,我们组以一票只差赢得了比赛。我们组的成员高心得互相击掌,庆祝胜利。
    后来,老师还讲了有关航天降落时的知识。
      其中,令我最为感到惊讶的是:航天飞机降落时的降落伞居然有两个足球场那们大,那是多大的降落伞啊!
    2。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是科学课.我们做了金属的热胀冷缩得这个实验。
    实验要准备好:一盆水、铜环、铜球、酒精灯、打火机。
      老师先打开洒精灯的盖子,在用打火打点燃酒精灯。再拿好铜环,在用铜球放在铜环的中间,看一下通得过还是通不过。老师对我们说:“铜球通过了铜环不?”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刚好通过了。”接着老师再把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过了十几分钟,老师又把铜球放入铜环中间,竟然铜球通不过去。
      老师又把铜球放入水盆中,只听“呲”的一声。老师在把铜球放入铜环的中间,居然又通过了。老师拿好酒精灯的盖子斜着把酒精灯盖灭。大家都疑惑不解,老师解释说:“铜球第一次刚好可以通过,而第二次是因为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加热体积膨胀了,所以就通不过去了。
      第三次,我把铜球放入水中,铜球遇到水变冷,体积就会缩小,又能通过去。这就是金属热胀冷缩的道理。”老师还说:“除了铜之外,其他的很多物体都会热胀冷缩。比如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得。”
    真是一场有趣的实验,我不仅知道金属的热冷缩了,还知道它有很大的用处。
      
    3。 星期日,上作文课时王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神奇的实验。”同学们一听说要做实验,都拍手称快。
    只见王老师从包里拿出一个有五颜六色气球的塑料袋,对大家说:“你们都玩过气球吧!”“那还用说。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那谁来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样玩气球的?”王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许多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右手。张驰抢先说:“我先把气球吹起来,然后使劲用尖儿的东西一扎,气球就会‘砰’的一声爆炸了。”还有的说把气球灌满了水玩打水仗。老师听后摇摇头说:“这是比较低级的玩法,只是为了取乐,还有没有能学到知识的玩法?”在老师的启发下,有的同学说出了用反冲使小木船航行,使小飞机上天的玩法。
      还有的用摩 擦起电的知识把气球粘在墙上的玩法。老师听后赞许的点着头。
    接下来,王老师说:“我也有一种玩法,你们肯定没玩过。”我心中暗想:这个王老师又要耍什么新花样呀?只见老师让两位同学各吹起一个气球,不过一个大一个小。老师指着气球问道:“如果用一根塑料管把这两个大小不一样的气球连通起来,那么这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下班里可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两个气球会一样大,有的说两个气球的大小不会变。我对老师说:“应该是都小了,因为气球里的气会跑到塑料管里一些。”经过举手表决,同意我的想法的同学最多,我真是高兴极了。这时王老师对大家说:“下面就请大家亲自来做这个实验,看一看谁的想法是对的,实验中如果遇到了困难看一看能不能想办法自己解决。
      ”
    接下来,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两个气球、一根棉线、两根带插头的细塑料管。我们小组的组员争着吹气球,气球“一大一小”吹好了,我也把塑料管子接上了。该系线了,林一然不会系活扣,一下系成了一个死扣。我把塑料管的一端插进气球的嘴子里捏住口不让气球跑气。
      林一然一会儿拿笔捅捅,一会儿又用手拽拽,好不容易才解开,这时捏得我的手指都麻了。气球连好了,我们仔细一看,果真跟我说的一样,两个气球都变小了。我高兴地把老师叫过来看,王老师看过之后,笑着对我说:“再过一会儿,你还会发现气球都瘪了,你没觉得你用手捏着的地方在跑气吗?”听老师这样一说,我们不好意思地笑了,又重新做了起来。
      
    又过了十几分钟,老师见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好如何将塑料管与吹好的气球连接起来还不跑气这个问题。就叫苏鑫和张悦当他的助手为大家演示一下。
    只见老师先吹起一个大气球,有五六斤西瓜那样大,他把气球的口拧了几圈捏住,又叫苏鑫拿来一根塑料管折起一头,老师则把另一头伸进气球的口子里让张悦把气球与塑料管系紧。
      老师又用同样的方法连接好另一个气球,只是这个气球要小得多,只有一个柚子那么大,接着老师把两根塑料管接在了一起。当老师举起这两个气球,让苏鑫和张悦同时松开捏者塑料管子的手,让大家睁大眼睛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要不是我亲眼看到,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气球在一点儿一点的变小,由一个“柚子”渐渐地变成一个大“鸭梨”,接着又变成一个大鹅蛋,最后竟变成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小灯泡”,而大气球的肚子则撑得更圆了。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谁会想到实验的结果会是这个样子呢?刚才同学们的想法可没有一个是对的,这真是一次神奇的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凭空想象先下结论,要经过反复的验证才可以。
       4。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
      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
      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
      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
      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自己选一篇,一定要给我分。

    世***

    2018-12-27 01:50: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