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太极是谁发明的呢?

首页

太极是谁发明的呢?

太极是谁发明的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1-06-07 20:54:29
  •   张三丰——太极拳创始人
    太极道的创始人为张三丰 《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对张三丰的学术渊源作了如下的述评: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虽然,老子之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支分派别,各有传人。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或以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孔子曰:“老子其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阳,纯阳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派;纯阳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派。
       再按:文始一派至麻衣而传希夷,少阳一派,刘海蟾亦以丹法传希夷,两派于斯一汇。是三丰先生谓为文始派也可,谓为少阳派也亦可。特其清风高节,终与麻衣、希夷、火龙相近云。 在道教史上,麻衣道者,陈抟老祖(即希夷)、火龙先生、三丰真人都属于传奇式的人物。
      他们智慧卓越,鉴往知来,高论如泉,深不可测,不仅在超越人生的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内修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其各自所处的时代中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但正因为他们都是些传奇式的人物,所以想详细地了解其一生的经历,是十分困难的。就张三丰来说,历史上就曾经有人将他混同于主张阴阳双修的道教东派人物——张三峰。
       当然,丰、峰二字同音,导致了混淆。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没有认真比较其丹法异同,以为同是道教中人,同用一套名词术语,肯定是同为一人。殊不知二者学说、理论大相径庭,实践、功夫大异其趣,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另外,对于历史曾出现过两个张三丰的事实也同样认识模糊。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所说的张三丰,是北宋时期的武当派内家拳祖师。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以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三丰之术,百余年后传于陕西,而王宗(宋朝人)为最著。
       黄宗羲通晓文史典章,治学严谨,为一代名儒,上说自当有所本。北宋张三丰是一位内功精湛的武术大师,当今流传中外的太极拳即为其所创。而元、明之际的张三丰,却是一位著名的道士,史书对其记载也稍详于前者。 据《明史》记载,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为其道号,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平时不修边幅,时人称之为张邋遢。
      《明史》还对他的形象作了如下的勾勒: 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传说他能知往卜来,具有预测功能。他在宝鸡金台观修炼时,曾有过“死而复活”现象,其门人认为他已炼出阳神,上述现象只不过是神游的一种表现。
      张三丰曾游四川,见蜀献王。明初入武当,历襄、汉,踪迹不定,传闻四起,朱元璋在位时,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派员寻访,觅之不得。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明成祖朱棣又遣使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 。然后竟派大臣募集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前后费时七年,耗资百万。
      竣工之后,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英宗时,派宦官直接掌管武当山,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遥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但“终莫测其存否也”。 可以肯定,大约在元、明时期中的一百多年间,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有关张三丰的传说,明代好几个皇帝对他发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明史》撰修者张廷玉对这一历史事实作过一个简洁的评论,他说: 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子,要非妄诞取宠者所可几。张中、袁珙,占验奇中,夫事有非常理所能拘者,浅见鲜闻不足道也。医与天文皆世业专官,亦本《周官》遗意。攻其术者,要必博极于古人之书而会通其理,沉思独诣,参以考验,不为私智自用,乃足以名当世而为后学宗。
       清朝雍正初年,汪锡龄搜集有关张三丰的传世文献,辑成《张三丰先生全集》。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道教西派巨匠李涵虚对《全集》重新作了编辑加工,后收入于《道藏辑要》之中。 张三丰的传世文献表明,他在内修学说上广泛吸取了古人的精华,尤其是继承了唐宋以来三教融合的思想,认为释迦牟尼、孔子、老子所修均为“道”,而“道”的内涵就是阴阳,就是性命。
      天地一太极,人身亦一太极,识得天地、人身之太极,也就是得道。或许,张三丰太极道的特色就在这里。如果我们的推测不错,元明之际的张三丰很可能对北宋武术内家派所创的太极拳进行了挖掘、整理、提炼、升华,将道的神髓赋予太极拳技,使太极拳成为人们走向大道的使者。
      这样一来,就使得历史上前后出现的两位张三丰在人们心目中重合,误认为张三丰既是一位武术大师,又是一代内丹宗匠。 ……张三丰十分重视前人在修道实践上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太极长生诀》、《修道篇》中即辑入不少古人传世的精华之作,这些杰作无疑是张氏证道过程中的座右铭。
      与此同时,张氏又将体道过程中的创获反过来说明、充实古人之说,《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一文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张三丰在此论中指出,欲得太极拳的神髓,必先明太极妙道;而学习太极拳,则又为入道之基。要求学者: “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
      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畅通,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见《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前言》) 三丰之后,“……首传陕西的王宗和山西的王宗岳。王宗乃西安市东郊坝桥官厅人,祖籍浙江余姚,将太极拳传浙江陈洲同,陈洲同传张松溪,张松溪传叶继美,叶继美传单思南,单思南传王征南,王征南传黄百家等为武当内家拳南派,亦称武当松溪派。
      ”(见《胡转运·太极拳与气功》394页) 明朝初期,张三丰在武当山传授弟子甚多,约在嘉靖间,有武当道门弟子隐名云游山西,将太极拳艺授太谷县(一说阳城县;一说长治县)王宗岳(笔者按:此事当有两种可能,一为张三丰隐名直接传王宗岳,一为张三丰之弟子隐名传王宗岳。
      或可王宗岳本知详情,因严遵师训而不明示于人。但从王宗岳所传太极拳谱有注:“以上系武当张三丰祖师所传”来看,不可排除张三丰直接传授王宗岳的可能)。王宗岳从学后苦练不辍,经多年研悟,拳艺直达炉火纯青。盖因云游道人传授王宗岳时留有严格诫律:不忠不孝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卖弄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等,共有十不传,若违诫律,将遭天谴。
      所以,王宗岳怀宝数十年不露。王老夫子膝下无子,仅传女儿一人和郑州孙某一人,除此则尝游武林广交内家名家,名显西北。 。

    2***

    2011-06-07 20:54:29

  • 2011-06-07 15:54:47
  • 电影上说是张三丰创立的

    2***

    2011-06-07 15:54:47

  • 2011-06-06 10:11:16
  • 周易  阴阳 八卦  是一起的。

    x***

    2011-06-06 10:11:16

  • 2011-06-06 09:56:57
  • 据说是张三丰

    z***

    2011-06-06 09:56:57

  • 2011-06-06 09:31:57
  •   太极:我国古代哲学上指宇宙的本原,为天地原始混沌之气。《周易·系辞上》:“易有~~,是生两仪。”
    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
      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
      "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
      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易经》等中国古典哲学、道家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兵法和其它武学丰富的理论与经验构造成中华沃土,太极拳在这方沃土之上萌发和成长并非偶然。
      太极拳之所以不断发展而有今日之壮大,也端赖数百年来历代大师们的巨大贡献和无数英锐心血的灌溉。四海之内,有史以来,尚没有哪一拳种有着如此复杂而完善的理论。数百年中,太极拳向外流传,自中原至大河以北、长江之南而渐至偏远,尤其是自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始,太极拳得以迅速传播。
      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便衍生出诸多流派。各式太极拳的开山大师;无一不是武术界殿堂级人物,他们都以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诠释太极拳。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太极拳的丰富与发展。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公发科、心意六合门宗师胡公耀贞两位武术大师,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体悟和实践着太极拳之真。冯志强先生得天独厚师从两位大师,将两位大师的倾授融会贯通,以自身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对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成功地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深刻反映万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
      混,取万物万象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冯先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贯彻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类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
      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国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
      作为内功拳,混元太极拳以功为本,为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混元功一系列功法疏通经络、平谧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 太极有多种表达图形,周易中用阴阳十二爻代表太极,更能体现太极生八卦的原理。如上图: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 “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
      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认为无极、太极、道和理是无二致的。
      朱熹也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同时,朱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
      ”朱熹的“太极”、“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朱熹的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纽,是决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实体。“太极”成了朱熹理学的基础。

    c***

    2011-06-06 09:31:57

  • 2011-06-06 01:13:14
  • 难道不是传说中的张三丰

    2***

    2011-06-06 01:13:14

  • 2011-06-05 23:37:05
  •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 系辞上》。
    

    脚***

    2011-06-05 23:37:05

  • 2011-06-05 23:36:10
  • 太极出自《周易》

    黑***

    2011-06-05 23:36:10

  • 2011-06-05 22:59:20
  •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 系辞上》.

    新***

    2011-06-05 22:59: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民俗传统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