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香港电影金像奖座的模型来历

首页

香港电影金像奖座的模型来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4-10 12:48:05
      1990年之前,金像奖座曾换过两个模型:第一个是构造最简单的金属人型,只用于第一届颁奖典礼;第二届开始变成双手托起星球的金色男人;到了第三届则又变成了一个蓝色的三角水晶;直至第四届才出现所谓的“双头怪”——一个单脚举起的男人正作奔跑状,更有流线型线条联结成的两个脑袋,企图要表现出模型的动态。
       虽然“双头怪”连续颁发了好几年,但影人却对这个造型越看越别扭,筹委会因而决定重新设计奖座,并邀请了香港艺术家联盟参与构思、设计及修改工作,最终确定以身环胶片、单手举球的女神像为新奖座模型。当然,女神像最有名的传闻便是临摹自前香港小姐冠军郑文雅,虽然金像奖高层陈柏生本人一直称“不敢确定”,但女神像的第一个版本模型却着实是他在郑文雅家中取得,并交由艺术家联盟改良的,因此不管郑文雅是否直接触发了设计者的灵感,她对奖座所起的重要影响却不可否认。
      金像奖座在第十届金像奖开始使用女神像,香港艺术家联盟主席谢宏中更亲自在台上讲解设计构思,女神像自此沿用至今。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上海电视台新娱乐频道4月17日24小时金像奖直播节目。 。

    2***

    2011-04-10 12:48:05

其他答案

    2011-04-15 15:45:12
  •   金像奖奖座
        从“双头怪”奖座说起
    早期的金像奖并没有固定的奖座设计。   第一届颁奖礼的奖座是一个简单的金属人型;   第二届颁奖礼的奖座是一个高举星球的男性;   第三届颁奖礼的奖座则是一个蓝色水晶方块;   从第四届开始,奖座改为一个挥着手向前飞奔的肌肉男性,为了表现人物的动态,人物有一前一后两个脑袋,以流云般的线条联接。
      因此被港人戏称为“双头怪”。 “双头怪”奖座一度作为金像奖的固定形象,连续颁发多节,但随着金像奖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影人对虽有艺术感但略嫌怪异的奖座不甚满意,决定来一个脱胎换骨。   1990年,金像奖筹委会邀请香港艺术家联盟参与设计,花费了大量心血,先后十易其稿,最后决定为手持星球,身围胶片,姿态积极充满向往感的女神造型。
      这个新奖座的造型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临摹自香港小姐郑文雅。新奖座于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正式启用,“双头怪”自此退出金像奖的舞台。[1]。

    2***

    2011-04-15 15:45: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电影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