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毛文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页

毛文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RT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1-08 14:50:35
      毛文龙,字振南,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毛文龙是明末歼灭后金(清)军数量最多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海上长城”,为保卫明朝奉献了毕生心血,最终含冤而死。
    其性格:
    性情刚烈,嫉恶如仇
      毛文龙“用兵也严,赏罚必信,与兵士同甘苦,有古名将风”,所以能够得到部下的忠心爱戴,以至于被害时,“岛中将卒闻其死,皆哭”。
      他为人正直,“于权要绝不肯馈遗”,又嫉恶如仇,“见狐媚之徒,贱如犬豕,贪墨之辈,詈骂不禁,往往以此得过”,因此引起当权者不满,“饷断于海外,谤满于中朝!” 清正廉洁,不蓄私产 毛文龙尽管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却不置私产。史载:“毛将军揽外海外,遣妻子归故里,不载岛物产业奴婢,空空如也”,“死之日,室无赢财。
      钱塘仅有父宅一区,山田二顷而已。”这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实属难得。 耿介自守,不附权阉 魏忠贤专权期间,一些没有气节的大臣争相奉承,如辽东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并在奏折中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谀辞谄语,不堪入目。
      毛文龙却不肯阿附魏忠贤,屯田主事徐尔一称赞他说:“当魏忠贤擅权,督抚节镇,称诵建祠者比比,而文龙耿介自守,不一濡足……可不谓今天下一奇男子哉?” 忠贞不二,以死明志 毛文龙对朝廷忠心耿耿,当袁崇焕伪造圣旨加害于他时,他误以为是皇帝要处死自己,毫不反抗,跪而请死。
       明恭顺侯吴惟英对此评价道:“焕言文龙跪而请死,正见其从容就义,所畏者国家三尺。如蒙二心,不第目无焕,抑且目无朝廷,死生大矣,宁肯长跪以服上刑?况毛亦有赐剑,将亦曰有旨,崇焕将何以自保?幸毛之自持一片忠赤,不以白刃而稍有动摇。” 意思就是说: 袁崇焕说毛文龙跪着请死,可见他从容就义,忠于国家的法律。
      如果毛文龙有二心,肯定会目无法纪,怎么会跪着受死。毛文龙也有尚方宝剑,如果他也说我有圣旨要杀袁崇焕,袁崇焕如何自保?幸而毛文龙对国家一片忠心,并不以白刃临颈而动摇。 。

    等***

    2011-01-08 14:50:35

其他答案

    2011-01-08 19:17:33
  • 明朝皇帝...无语了

    1***

    2011-01-08 19:17:33

  • 2011-01-08 16:31:49
  •       历史上对毛文龙之死向来有两种声音:第一种是毛文龙通敌,被袁崇焕诛杀罪有应得;第二种是毛文龙是国之栋梁,袁崇焕杀之如秦桧杀岳飞。
        在朝廷对袁崇焕的指控里,“以谋款则斩帅”是同时被指控的两项罪状,所谓“谋款”就是私下密谋与后金议和,所谓“斩帅”就是诛杀了毛文龙。
      加到一起就是指控他为了私下与后金议和而谋杀了毛文龙。可以说诛杀毛文龙直接为袁崇焕埋下了杀身之祸。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罪证之一就是“通敌”,然而在诛杀了毛文龙之后,袁崇焕最终也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罪名非常讽刺,同样是“通敌”。于是,袁、毛之死被一些史学界人士称为“连环冤案”。
      而此二人究竟是忠是奸?究竟是否该杀?也被学者争论不休了三百余年。 那么,毛文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袁崇焕与他的矛盾究竟是公利还是私仇?毛文龙算是真英雄吗? 猛将毛文龙 我们先介绍一下毛文龙其人。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正月十一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的松盛里。
      毛文龙早年丧父,寄居在舅舅沈光祚家中,沈光祚当时是山东布政司,将毛文龙推荐给王化贞,授予练兵游击。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毛文龙于深夜亲率三千人马攻入镇江,生擒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镇江大捷以后,全辽震动,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
      他频频袭击后金局部地区,收复辽南诸岛城镇,有力地牵制了后金西进。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八月,毛文龙派遣部将陈忠率兵攻克了后金占领的樱桃涡、涡站。 九月,毛文龙的部队攻克满浦、昌城。 十月,毛文龙亲自率部与后金军在凉马佃大战一场,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伤亡。
      后金限于主力集结在西南前线,无力进剿毛文龙,而毛文龙也由于兵少将寡,粮草不足,而无力进攻,双方对峙或周旋,战事呈胶着状态。 毛文龙不断派人深入后金,进行“煽惑”,致使大批辽民“叛去”,同时还带领一些辽民揭竿而起。虽然毛文龙这些行动规模不大,但对后金腹地的民情影响却很大。
      皮岛也称东江,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地理位置居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之间。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鹿岛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毛文龙将皮岛作为根据地后,再招纳汉人,声势日渐盛大。明政府特别设立东江镇,升毛文龙为总兵。累加左都督,为正一品武将。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后金进攻镇江,毛文龙率部亡命海上,不久乘虚攻占东江,设军镇于皮岛,重建抗金势力,与宁锦明军互相呼应,对后金形成牵制。 朝中暗箭 种种迹象表明,毛文龙虽然孤悬海外,但是无孔不入的党争并没有放过他。
      毛文龙是王化贞提拔的人,王化贞广宁战败后被搞成“阉党”,毛文龙也难免受到牵连。尽管有天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的支持,但毛文龙与东林党的关系却并不和谐。 崇祯继位后,东林党人布列朝堂,对魏忠贤集团实行“斩尽杀绝,除恶务尽”的政策,毛文龙因远在天边,是漏网之鱼之一。
       但是近在眼前的朝臣仍不时在崇祯皇帝面前做他的文章。面对如此大密度、大规模的弹劾,可以想象,毛文龙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多次上疏自辩:“为病变万难弥息,臣命万难保全等事疏:臣受数十疏捏谤以来,心如死灰!” 毛文龙深知,自己的人脉并不好。
      朝中有人,再大的不法没人说,朝中无人,就算守法也不能幸免。从种种现象看,朝中的大臣很希望他死在后金手里,或是打败仗后弹劾他。毛文龙认定,如果自己的军队被消灭,自己的脑袋搬家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议和下的私心 迫于形势,毛文龙必须保存自己的军队。
      毛文龙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他开始通过中间人搭线,同后金密谋和谈,以达到息兵自保的目的。而八旗军不善水战,无法在一时之间将皮岛攻陷,皇太极也愿意先稳住毛文龙,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骚扰和袭击。因此双方使者一直来往不绝,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正月,毛文龙的使者到达沈阳。
      在致皇太极的信中,毛文龙表达出强烈的和平愿望。对于毛文龙的主动示好,皇太极表示欢迎,并决定派遣使臣阔科等五人赴东江议和。 阔科等人于农历五月初三抵达东江,因为不认识路,误入正在毛文龙处发放粮食的明户部官员营帐之中,被当场擒获并押送北京。
      消息传到沈阳,皇太极恼羞成怒,断然下令停止与毛文龙的一切来往。 毛文龙心急如焚:若是阔科等人重刑之下,招供自己与后金议和之事,那岂不是死到临头?于是连夜派人携重金进京,向有关官员贿赂白银四万两,保全了阔科等人的性命,但是被羁留在内地,不准放回。
       毛文龙将事情经过修书一封派人送给皇太极,并在信中一再表示歉意。但是皇太极对毛文龙议和的诚意产生了严重怀疑,坚决要求将阔科等人送回,在此基础上,双方才能重谈议和之事。 毛文龙一再回书信解释,并恳求皇太极的谅解,皇太极不为所动。
      双方议和陷入僵局。 克星出现 恰在此时,袁崇焕东山再起,第三次出关守边。 袁崇焕在上任以后就开始精心策划除掉毛文龙。离京出关之前,内阁辅臣钱龙锡亲自到其住所,询问“五年复辽”的方略。袁崇焕说:“首先从东江做起。”钱龙锡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从陆地进攻,而从海道呢,而且毛文龙用起来也未必很得力。
      ”袁崇焕说:“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可以说他早就有杀毛文龙之心。 他还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可见他不仅考虑了杀不杀毛的问题,还考虑了如何杀毛的问题。后来袁崇焕杀毛文龙正是采取了“入军斩帅”的方式。
       暴发户毛文龙 毛文龙控制了辽东海上一个繁荣贸易区域,东倚朝鲜,北联辽西、海盖沿海,西至天津,南濒登莱,海上贸易十分兴旺发达。中朝之间的商路和贡路,以前以陆路为主,走的是自山海关至辽西这条路,朝鲜商人一次携资数十万两白银,是很常见的事。
      自辽东战事起后,这条路就移到海上,主要商品有朝鲜及辽东的参貂,中国的粮食、布帛、铁器以及违禁物品硫黄、炮硝、武器等,而天津、登莱、淮安的海上运粮又为商人创造了许多谋厚利的走私机会。 当时,大明已经下令断绝了金、明两地的贸易往来,贩卖后金土特产品被视为非法。
      而物以稀为贵,关内一些有钱人将辽东土特产的价格炒作得甚至超过了黄金。有着浙商血统的毛文龙立即在从辽东后金政权下逃出来的人们中组织采参队,由军队护送他们乘坐军用船只,溯鸭绿江而上,在今抚顺新宾县境内登岸,入深山采参。回来后,毛文龙以平价收购众人所采之参,再送到胶东半岛各口岸甚至京师间高价销售,牟取暴利,一夜暴发。
       贪心下的暗战 但是毛文龙并不满足,他向朝廷报告说,自己手下共有20万大军,请朝廷发饷,一年大约至少需要数百万两白银。这就有些欲壑难填的味道了。 苦于无处筹饷的朝中大臣难免不满,于是决定派人前来核查军队人数。来人尽管受到毛文龙的热情招待,但是仍没有办法核算出20万人的数目,最后以10万人上报。
       皮岛行政上归山东登莱道衙门管辖,军队人数经山东登莱道衙门再次核查,只查对出2。8万人,于是按2。8万人向皮岛输饷。坚信自己有20万大军的毛文龙更加有理直气壮的理由从事走私活动了。 袁崇焕上任后决定先从经济上入手整治毛文龙:实行海禁,不许登州、莱州通往东江的私船出海;控制毛文化的粮饷、军械。
      凡是朝廷运往东江的物质,都必须受蓟辽督师衙门的节制、转发与核查,运送路线不再由登州、莱州直接运往东江,改为由山海关起运至宁远近海的觉华岛,经督师衙门挂号,再转运至东江。 这样一来,袁崇焕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的命脉。
      面对袁崇焕的咄咄逼人,毛文龙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向皇帝上疏说:这是“拦喉切我一刀”。此时的毛文龙似乎也预感到了处境的危险,向皇帝抱怨:“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崇焕的做法最终由于毛文龙的激烈反对而作罢,但是毛文龙与袁崇焕间的矛盾至此已经十分尖锐了。
       毛文龙的负面效应 毛文龙对于后金的牵制作用和其在抗金斗争中的贡献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终究是个狂妄重利的家伙。谁的面子都不想给,俨然土皇帝雄霸一方、野心昭昭还在其次,在辽东前线军饷最紧缺的时候囤积物资发战争财,这才更恨人。
      而毛文龙和皇太极的议和与袁崇焕的假议和性质也完全不同,前者是利字当头为求自保真假自知,后者是为了巩固战线拖延时间。 毛文龙堪称一代枭雄,但绝对不是什么气节高尚的真英雄,他过于重利且野心勃勃,这样的人控制不好,岂不是国家大患?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袁崇焕这才有了“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的杀毛之心。
       。

    s***

    2011-01-08 16:31:4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