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教:孟姜女、齐姜、文姜

首页

请教:孟姜女、齐姜、文姜

姓?名?
“姜”为何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9-11 11:32:17
    姜是齐国的国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都是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所以姓姜,齐国王室的女人,就可以称为齐姜。由于当时齐国有嫁出公女与盟国联姻的传统,所以齐姜在春秋前期成了一股政治势力。文姜是齐姜中的一人,齐僖公之女,鲁桓公之妻,因其才华出众,后人称为文姜,当时不这么叫。孟姜女是虚构的人物,饼饼的解释基本正确,其实,当时的下层民众,这样的起名方式很常见。例如刘邦在家乡的名字就叫“刘季”,说白了就是“刘小”。而孟姜女,大概也就是姜老大的意思。

    成***

    2008-09-11 11:32:17

其他答案

    2008-09-18 22:02:07
  •   1 先说文姜,她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 她曾被许配给郑国公子忽,郑国人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民歌来表达对这位未来的君夫人的期待之情,即 诗经 郑风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中不仅赞扬了她的容貌象木槿花一样美丽轻盈,还称颂了她的德行如玉般温润。但郑忽很快就以"齐大非偶'为由,退掉了这门亲事。   他退亲的真正原因可能在他当时已经知晓了文姜的私情——她的情人,就是她的胞兄,世子诸儿。
         这段乱伦之恋不可能得到认同,因此文姜被父亲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并为他生育二子。长子同刚一出生,就被封为世子。   文姜嫁到鲁国的第十五年的春夏之交,诸儿已经即位为齐侯三年了。此时他决定向周王姬求婚,并按照周礼,邀请和周天子同姓的鲁国国君桓公来代为主持。
      文姜闻讯,便要求和丈夫一起去齐国,鲁桓公不顾大臣反对,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齐国,文姜和诸儿旧情复燃,她留宿齐宫彻夜不回鲁侯居住的驿馆,鲁桓公为此大为恼火并斥责了妻子。不想文姜转而向兄长齐襄公告状,为和妹妹长相厮守诸儿起了杀心。他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
      一国国君为情谋杀另一国国君,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事件。   鲁桓公死后文姜便频频来往于齐鲁之间,鲁庄公二年,会齐侯于禚(zhuó);庄公四年,享齐侯于祝丘;庄公五年,如齐师;庄公七年春,会齐侯于防,冬,会齐侯于谷。即位的鲁庄公同也默认了母亲和舅舅的暧昧关系,他继续为诸儿和王姬主婚(王姬在嫁到齐国一年后死去),并为母亲在齐鲁交界的禚地建立宫舍,并且还亲自到禚地与齐襄公狩猎。
      齐国人为此专作民歌,讽刺鲁庄公虽然英俊有威仪,却不能端正家庭,反而和杀父仇人相善。即诗经 齐风 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公元前686年即襄公十二年襄公在齐国内乱中被公孙无知所杀,文姜回到了鲁国,十三年后死去。   诗经里关于这段故事的诗还有齐风 南山和齐风 敝笱   《南山》云: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敝笱》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不过在山东淄博(以前齐国所在地)有文姜祠,不过这个文姜祠里供奉的是一个叫颜文姜的。其事迹与山西晋祠里的柳氏传说基本相同。有没有关系,我没考证过不得而之。
       孟姜女哭长城一事,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如下:《左传》记述这个故事是想褒扬杞粱妻(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   《左传》上没有哭声的杞粱妻,到战国时就沾染了当时音乐界的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
      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后世关于杞粱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   第一个记述崩城之事的人,是西汉末年的刘向。他在《烈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粱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到:杞粱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
      杞粱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唐代的有关记载,使杞粱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杞粱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粱妻的名字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粱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
      杞粱妻的故事经过六朝、隋唐时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不小的创造。   元代,中国的民间剧种十分发达,出现了很多杂剧大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作空间的故事,自然也成为戏曲创作的源泉。范郎的名字从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纪良、万喜良,出现很多种变异,故事的情节被铺陈得一波三折,与他们有关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亲也出现在戏曲之中,使故事日渐丰满。
         明清以来,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据《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
      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孟姜”。此点除文献证据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壶为证(此壶为春秋时期齐庄公姜光的大女儿姜蕾和丈夫田桓子无宇共铸,以悼念田桓子无宇的父亲田须无)。   经过考察后,中央电视第十频道的在2007。12的〈探索与发现:寻找孟姜女〉(电驴:   可下载观看),说孟姜女是齐国的一位将军的妻子,秦朝修建长城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十几年了。
         孟姜的丈夫杞梁,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
      (杞梁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应该说,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虽无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其反对战争、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已隐隐显现。   “哭夫”情节的增加,是在《礼记》“檀弓”里曾子的话。
      曾子说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   “崩城”情节的增加,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在《列女传》中,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节。
      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感之而颓”。到西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了。
         如果说从春秋到西晋,杞梁妻的故事还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的话,那么,到了唐代诗僧贯休的诗《杞梁妻》那里,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贯休在这首诗里,把春秋时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嫁接到“长城”,再把“长城”直接定义为“秦长城”。
      经过贯休的大幅度调整,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   到了明代,明政府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长城,招致民怨沸腾。老百姓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者的不瞒,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改杞梁为“万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诸如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等情节,创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另外说下,《东周列国志》中杞梁被描写成为一个大英雄,有时件你可以看下。

    a***

    2008-09-18 22:02:07

  • 2008-09-11 11:13:30
  • “姜是女子的意思”?才怪!
    上古的女人,在历史记录里的名字由自己的母家姓氏+丈夫或自己的代表性称呼组成
    齐国的王室姓姜姓,所以出嫁的王女多是某姜
    同理,秦国的王女多是某赢
    文姜的话,是自己姓姜,据说文采飞扬,所以这么称呼
    齐姜的话,类似泛指,齐国宗女,我更倾向于由于她最后被重耳遗弃,所以没能冠上夫家的“文”成为另外一个“文姜”
    至于孟姜女,情况有所不同,民间传说中是说她是孟家和姜家共同的女儿,所以叫孟姜女

    女***

    2008-09-11 11:13:30

  • 2008-09-10 16:24:25
  • 姜是女子的意思`齐姜指嫁到其他诸侯国国君或贵族的齐国女子
    文姜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
    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

    小***

    2008-09-10 16:24: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