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己”字的来源是什么?

首页

“己”字的来源是什么?

“己”字的来源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09 20:52:36
      某节目中,编导为生动地剖析“落” 字,便提及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名句“落 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遗憾 的是,随之打出的字幕误把《己亥杂稿 (诗)》的“己”字写作“已”,也致使主 持人把“己亥”误读作“已亥”。“己”不仅容易错写作“已”,还极易 写成“已”,由于它们实在太像了。
      己,三画,读作“jl” ;写时注意第 三笔与第二笔相接,但不可出头。“己”指 自己,也指天干的第六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己亥杂 稿(诗)》的“己”字便取此义。以“己” 为声旁的字有纪、记、杞、忌、起等。已,三画,读作“yl” ;半封口,即 第三笔出第二笔(横),但不与第一笔相 接;指已经,与“未”相对,如已然、木 已成舟;指停止,如争论不已;指后来、 过了一会儿,如已而、已忽不见;指过 于,如不为已甚。
      已,三画,读作“si” ;左上角是全 封口的。“已”是地支的第六位(子、丑、 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 亥);中国古代以地支计时,已时指上午 九点到十一点的时间。“已”是一个象形 字,甲骨文字形,象胎盘中生长的胎儿。 因此不同于“己”和“已”。
      祀、汜、包、 泡、抱、跑、炮、刨等字或以“已”为部 首,或包含“已”这一构件。根据“己” “已” “已”的字形结构, 可得知三个字的形体区别仅在于第三笔 画是否出头、封口,由此得出记忆秘诀: “已”满“已”半“己”不出。

    F***

    2018-02-09 20:52: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