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是哪个国家的

她的名字朗朗上口,富有诗意;她的标志给冰冷的钢铁注入了温暖。
她的优雅造就了一大批虔诚的粉丝,也迎来了许多挑战者。
屹立百年,她被誉为汽车领域最正统的贵族。
1904年,一个普通的日子,英国曼彻斯特一家酒店里的一顿普通午餐,造就了一个百年传奇——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的创始人是英国贵族查尔斯·罗尔斯(charles rolls)和新晋天才设计师弗雷德里克·罗伊斯(frederick royce)。罗伊斯于1903年开始制造汽车。他委托英国铸造厂生产他设计的零件图纸,并雇佣工匠将零件组装在一起。然而,实验性的生产模式造就了劳斯莱斯汽车,并得到了劳斯莱斯先生的高度赞扬。
罗伊斯先生有着非凡的设计理念,而罗尔斯先生有着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他们很快达成共识,共同打造一款“高品质”的汽车。于是,以两人名字命名的“劳斯莱斯”开始了它高贵而专注的传奇生涯。在1907年的巴黎车展上,一款代号为40/50的汽车受到了当时上流社会和贵族的青睐。其金色的钟顶散热器引人注目,同时车灯与车身的比例和造型也呈现出浓郁的豪华气息。引人注目的车型还采用了马车式的后门设计。相对于汽车的“上车”,劳斯莱斯的“上车”方式显然更符合名流贵族的习惯。
这款一鸣惊人的车是劳斯莱斯历史上第一款定位豪华车的银鬼。钟罩式散热器、车厢门的开启方式以及整体优雅的气质依然是劳斯莱斯的代表设计和特色,其历代产品也一直秉承着劳斯莱斯和劳斯莱斯“打造车中贵族”的初衷。如今,“手工制造”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品牌标榜品质的惯用手法,劳斯莱斯就是先行者。劳斯莱斯从创立到1924年停产,共生产了6173辆银魅车,全部都是纯手工打造。劳动和时间的生产方式虽然大大提高了车辆的生产成本,但也奠定了劳斯莱斯在汽车领域的豪华地位。相对于汽车领域,劳斯莱斯的口碑在航空空领域更受欢迎。
作为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被英国政府下令开发飞机发动机。经过战争的洗礼,劳斯莱斯空发动机的强大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公司的主业。尽管劳斯莱斯的高成本赢得了赞誉,但实际创造的利润并不足以满足r&d和生产的需求。依靠aero 空发动机所创造的效益,劳斯莱斯推出了一款采用全新发动机的改款车型:银魅后幻影phantom。相比银魅,当初的幻影车型只是改变了车身造型,无法满足当时欧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1929年,phantomii,一种新的幻影模型,亮相。phantom ii以精致的用料和精致的造型将劳斯莱斯的品牌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油漆中加入了鱼鳞以增强车身的光效,内饰采用了法国细皮和无花果木。做工和材料的成本节约进一步凸显了劳斯莱斯在汽车领域的独特性。
1931年,实力雄厚的劳斯莱斯收购了当时另一个英国豪华品牌宾利。劳斯莱斯希望将同样有豪华底蕴的宾利打造成劳斯莱斯的附属品牌,然后开发略低于劳斯莱斯的豪华车和跑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斯莱斯的产能进一步扩大,采用宾利底盘、定位更“平民”的mark vi和silver dawn相继问世。
虽然劳斯莱斯的产品布局已经逐渐多元化,但其核心业务仍然是服务于高端客户。phantom iv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名车。只生产了18辆车。这款车型是专门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打造的。虽然劳斯莱斯后来放宽了幻影iv的限购,但“只有国家元首和皇室贵族”才有资格购买的限制,完全确立了劳斯莱斯在全球范围内对最高端客户群体的垄断。
然而,同时经营两个超豪华品牌的商业模式,让劳斯莱斯逐渐显出疲态。银能、银影等后续机型利润微薄,航空空发动机业务不再无限。从80年代开始,虽然产品还在变化,但是新机型的技术很难突破。同时,与老款车型共用零部件,大大削弱了劳斯莱斯的产品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著名的“德国收购内战”——大众和宝马竞相收购劳斯莱斯和宾利,挽救了劳斯莱斯的命运。著名的收购战一波三折,剧情多次反转。最后宝马买了劳斯莱斯,大众赢了宾利,这才结束。
宝马接手后,更有活力的宝马为日渐老去的劳斯莱斯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开发的幻影车型不仅保留了经典的劳斯莱斯设计,还通过小比例车窗等新时代设计手法提升了新车型在当代上流社会的受众。
在宝马的掌控下,得益于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劳斯莱斯近年来发展迅猛。幻影、阵风、幻影的家族阵列,既保留了劳斯莱斯的优雅,又丰富了宝马对车辆的驾驶质感和机械技术。“车中贵族”,多年来一直恪守的劳斯莱斯,如今已经将劳斯莱斯和罗伊斯先生的理想付诸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