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鹬蚌相争殃及池鱼

首页

鹬蚌相争殃及池鱼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8-26 09:00:0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俗语是说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类似的俗语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是说两者相斗,第三者获利。

    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鹬蚌相争殃及池鱼

    这俩不搭,应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鹬蚌相争(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是一则历史寓言故事,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拼音:chéngmén shīhuǒ,yāngjí chíyú)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义是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完了,鱼受牵连而死(殃:使受祸害。池:护城河),后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该成语一般充当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

    鹬蚌相争殃及池鱼

    这是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两个成语:“”鷸蚌相争”的下句是“渔翁得利”,“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城门失火”。前一个成语讲的鹬和蚌的争斗中,鹬想吃掉蚌,而蚌却用壳紧紧址夹住鹬的嘴,二者的互不相让也互不能脱身,让路过的渔翁抓住捡了个大便宜。喻当事双方因为各自的利益需求而不顾及危险后果,让旁人受益。后一个成语说的是城门失火了,本不关鱼的什么事,却因为要去鱼池取水救火,水取干了,池子里的鱼也活不成了。喻有的人和事,本来好好的,却无辜受到旁事牵连受害,二个成语都发人深省。

    z***

    2023-08-26 09:00:00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