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反映出曹操的什么心情

首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反映出曹操的什么心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25 02:14:32
  •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最后一章,写于207年(建安十二年),是曹操北征乌桓,并取得北方统一,率师凯旋回归许昌,汉献帝刘协大宴曹操及其部将后,曹操慨当以慷、吟咏而成!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情感相同处,都是以此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不同处,苏轼是不服老,而曹操写的是老了还要有志气。
      

    刘***

    2018-08-25 02:14: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