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急求500字左右读后感2篇(我要名著) 中国的,,初一水平

首页

急求500字左右读后感2篇(我要名著) 中国的,,初一水平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15 09:23:38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
      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
      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读《西游记》有感 当我第三次读完这本重重的《西游记》时,心里有了不少的感触。
       第一次时,我觉得孙悟空很厉害,很会打架,会变许多样子;唐僧很无能;猪八戒像一只懒“虫”;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第二次,我就觉得孙悟空很可爱;唐僧非常的傻;猪八戒是一只傻呆呆的东西;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徒弟吧。 而这一次,觉得孙悟空非常的机灵,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别是对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
       在《西游记》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 当然,在故事中诉说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我就不多说了。 《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 当我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
      这一路上,他们翻火焰山、打白骨精,历经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到了真经成了仙。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
      
      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借用孙逸豪的精彩解答 。

    h***

    2019-04-15 09:23:38

其他答案

    2019-04-15 09:26:55
  • 如果是金中南校的初一学生,那就得自己靠自己。

    撕***

    2019-04-15 09:26:55

  • 2019-04-15 09:21:19
  •   《诗词三百首》读后感:
    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
    能这样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诗人生活的时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的诗词也同样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
      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屑一顾。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作过万余首御制诗词,然而这么“宝贵”的东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谷杂粮消化得一干二净,岂不可惜?《诗词三百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诗,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词,本无意标新立异,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释放也罢,发泄也罢,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好诗多磨 天下大众,和而不同。 童年读之,童心不平。 壮年读之,壮志豪情。 老年读之,老泪纵横。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
      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过去,她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一种载体;现在,她是一种主流,一种方向,一面旗帜;将来,她会变成一段回忆,一段历史,一个标志。 诗心永驻 至柔动刚,至静德方。
       得主有常,万物化光。 在你的神韵中,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我们拥有了完美。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徐晓东论《诗词三百首》) 诗野开阔 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水流行险,不失其信。 《诗词三百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因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翟奉勤) 诗境高远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
      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马先华) 诗出有名 天上情怀,人间至爱。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诗词三百首》既是一部鸿篇巨著的高度概括,又是一部盛世经典的精确简化。几乎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曾经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她毫无质疑地告诉人们:“恶奴群起吠尧舜,万民齐声叹良才”的时代己经一去不返! (巍昆仑) 诗路遥遥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勿失其孚。 《满江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剪梅》多少年来争相传阅;《渔、樵、耕、读》翻山越岭,不胫而走;《诗、情、画、意》漂洋过海,不翼而飞;书屋因《大雁歌》而生辉,闺房因《荷花图》而升华……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诗词三百首》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历史的公正评价。
       (沈丹诚) 诗梦沉沉 尊位大中,而上下应。 刚健文明,时以元亨。 我们需要空气!我们需要阳光!我们更需要《诗词三百首》!每一次读到她,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过去,我们为之陶醉不醒;现在,我们为之流连忘返;将来,我们也会为之永远记住一个时代!永远记住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诗香浓浓 行而未成,君子弗用。
       进退存亡,不失其正。 打开《诗词三百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这股气息来自高山、来自大海;来自天涯、来自海角;载满芬芳、载满激情;上下澎湃,纵横驰骋;沁人肺腑、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金来基) 诗海泛舟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画家戴熙说过:“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诗词三百首》记录的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描绘的是一种世所罕见的人生感悟。许多历史画面因为有了这些题诗,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进而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个别画面甚至价值连城,这些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铁林) 诗气正旺 飞龙在天,位乎天德。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诗词三百首》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乎! (王金忠) 惜诗如金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旧的两千年过去了,《诗词三百首》为我们留住了旧世纪的最后一道美丽的晚霞;新的两千年开始了,《诗词三百首》又为我们带来了新世纪的最初一缕迷人的晨曦。(史慈) 诗性天成 益地而巽,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个性》,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诗词三百首》理解。作者透过历史的烟尘,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后,普遍存在的酸性和奴性。这数百年来的诗词歌赋,大多是这种心性在极端压抑之下的释放。唯独大唐,是一个允许人的个性自由张扬的时代,也是天性、人性、个性结合得最为完美、最为充分的时代。
      后人把那个时代称为真正的浪漫主义时代,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都是合情合理的。到了清代,国人可怜得只剩下奴性了,尤其是文人,诗词只能依照《钦定词谱》,文章只能作成《八股文》。为此,作者恨不得要“横跨宋元明清,”恢复国人数百年来被强烈扭曲的天性、人性和个性,并痛苦地叹息到:“《钦定词谱》和《八股文》是强加给文人的一条死路,而不是活路。
      ”他极力主张天性要率真,人性要质朴,个性要张扬。这与人类社会和谐、文明向前发展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和平、自由、春天”是《诗词三百首》的一个永恒主题!(魏磊) 诗彩缤纷 云形雨施,品物流行。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诗词三百首》自诞生以来,一直在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地开辟着诗词领域的新天地,她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诗词的许多精华,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极大的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使得古体诗词从内容到形式等各方面都变得更加不拘一格、多姿多彩。
       时易诗移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诗词三百首》在平仄方面变得更加容易令人接受,使得人们“以诗会友”、交流感情更加方便,更加自然。虽说所用的仍为旧词牌,却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觉,除“新浪淘沙”外,这些词牌几乎都未另加“新”字,以尊重词牌本身独特的美感和历史底蕴。
      (汪照敏) 诗情脉脉 诗中乾坤,四季如春。 以顺天意,以慰民心。 《诗词三百首》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灿烂阳光的同时,眷顾到夜晚的宁静与温馨;在尽情沐浴温暖春风的同时,感慨到寒冬中蕴育的无限生机。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太阳公公有四个美丽的女儿,她们虽然从未团聚,彼此间却一直在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这四个美丽的女儿就是春、夏、秋、冬,这个春天的消息就是《诗词三百首》。(李正刚) 诗光明媚 日月久照,四时久成。 观其所恒,万物之情。 《诗词三百首》有四大特点:恰到好处的平仄合一,恰到好处的诗画合一,恰到好处的古今合一,恰到好处的天人合一。
      她切合民众的心态,理解民众的感情,倾听民众的呼声,尊重民众的选择。反对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从来没有把《钦定词谱》作为尚方宝剑供奉在民众之上。 诗无前例 字字精彩,句句豪迈。 天上情怀,人间至爱。 〈诗词三百首〉把世界上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的文字,进行了一次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的组合,进而把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诗词歌赋的境界推向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高峰) 与诗俱进 庸言之信,庸言之谨。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诗词三百首》在一个最为合适的时间和空间里,采取了最为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唤醒了千百万人沉睡了千百年的心灵。尽管她在当今诗坛上以全新的姿态独树一帜,但她的骨子里依旧保留着唐诗宋词的基因,血液里依旧流淌着唐诗宋词的神韵,这也正是她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诗不可挡 天行地行,何去何从? 与天同在,与时偕行。 “诗歌合为时而作”,〈诗词三百首〉以“百万雄诗过大江”的强大阵容,实现了古体诗词由旧世纪向新世纪的跨越,真正做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她让我们在感慨经典的同时,会以同样的心情感慨到:“诗词三百首,心血二十年。
      书海从此起波澜:势不可挡,一洗旧文坛。”(德忠) 诗怀坦荡 无边无际,无声无息。 静静白玉,谦谦君子。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符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灭亡的过程。汉字,作为大自然综合信息的一个缩影,已经毫无质疑地成为人类历史上生存能力最为强大的语言符号,它对人类文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生动性,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符号,但它总有一天也会走向衰落,走向灭亡,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它的最初使命是为了让人们便于交流、便于沟通,便于更好地生存。今天,人们渴望能够利用它来记录和诠释那些最尖端、最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这也是它本身图生存、图发展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一味地复古、一味地怀旧,是不能够与时偕行的。清代成熟起来的诗律词谱带有典型的复古倾向,这种诗律词谱能够长寿一千多年,就已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了。
       语言文字需要简化、需要更新,诗律词谱也同样需要简化、需要更新,《诗词三百首》就是以这样的胸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周清) 一诗激起千层浪 丽泽君子,朋友讲习。 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风行水上,涣奔其机。 用拯马壮,匪夷所思。 《诗词三百首》一经问世,立即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关心她的人越来越越多,持正反两方面意见的人,一直在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这种文化现象令人欣慰。尽管在硝烟弥漫中,个别人的言辞过激,大失风度,但在提倡言论自由的今天,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诗词三百首》极力主张个性的张扬,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会越辩越清,诗人也好,读者也好,总有一天都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李森) 革命导诗 潜龙勿用,终日乾乾。
       龙战于野,或跃在渊。 《诗词三百首》给沉寂多年的诗坛带来了新的革命,给退守一隅的顽固派和保守派带来了新的打击。上个世纪,有人称诗人是中国的梵高,然而时代不同了,欣赏水也不同了,加上诗人与画家对客观事物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中国的梵高要比外国的梵高幸运得多。
      独特的意觉美和独特的视觉美尽管可以互相印证,但带给人们那种顿悟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诗人本身也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空间里,这种返朴归真、直截了当的表现手法竟得到了这么多的人的认可和赞同。(王欣璧) 炼诗补天 日终则终,日食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新天新地新气派,纵横来,驰骋快。尽情挥洒,风流了一代。阳春三月登高处:放高歌,唱世界。”《诗词三百首》填补了我国诗词史上的许多空白,她在追求简单、崇尚自然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偿试和探索。这类原生态式的诗词本来就是对天籁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和描绘,实际上,最能震撼人的心灵的往往就是这类诗词。
      (葛金军) 诗全诗美 受子介福,于其王母。 众允之志,失得勿恤。 《诗词三百首》寻寻觅觅大半生,却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诗情画意并不存在于权威之门、大雅之堂,而是存在于最普通的、最广大的民众之中,忧郁多年的心情豁然开朗,如释重负,就象一下子获得了绵绵不绝、无穷无尽的力量,彻底挣脱了传统旧势力的束缚,把专家学者的铁规戒律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出一百年不敢出之风头,开一千年未曾开之先河,旁若无人地站到高处,指天画地,直抒胸臆,把自己天真率直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十全十美。
      (王若蔚) 三人行,则必有我诗 君子攸往,知得知丧。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无咎无誉,可贞含章。 《诗词三百首》一版再版,在整个社会上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作者所到之处,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趟雷区、涉奇险,用热血和汗水,为青春、为时代,谱写了一曲不折不扣的自强者之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据说,凡是诗人经过的地方,三个人当中,必定有一个是知道《诗词三百首》的。(李玉军) 兴诗动众 体仁长人,嘉会合礼。 利物合义,贞固干事。 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几代人的努力方向。用最吝啬的笔墨,勾勒出最饱满的艺术形象,是画中的上品。
      同样道理,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感情,必然也是诗中的上品。《诗词三百首》的兴起,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她用最大众化的笔墨,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描绘了一幅最大众化的精彩画卷。(杜林) 诗在人为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亵渎,使你变得更加神圣;诋毁,使你变得更加崇高;摧残,使你变得更加飘逸;攻击,使你变得更加潇洒。《诗词三百首》中,有一百首是骂出来,有一百首是逼出来的,还有一百首是杀开一条血路杀出来的。诗人最终选项择了自信,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能够继承过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
      这不是以某个人、或者说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王怀军) 诗业辉煌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含弘广大,品物咸亨。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使我们充分感悟到人性的一种至善至美;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使我们彻底领略到人生的一种全新境界!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为我们驱走了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为我们带来了雷雨后的万里晴空!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象今天这样酣畅淋漓地呼吸了;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象今天这样自由自在地歌唱了!(曲真生) 胜利大会诗 耳目聪明,柔进上行。
       得中应刚,是以元亨。 “百鸟朝凤,同唱一曲欢乐颂。”《诗词三百首》带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诗情画意送进了千家万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那匆匆离去的身影,也可以看到战争的硝烟以及民主、共和的曙光;在这里,你会听到来自远古呼唤,也会听到来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至今未落的话音。
       诗不我待 以立不易,从一而终。 夫子制义,刚当位应。 在过去近千年的岁月里,中国女子以小脚为美,明明是畸形的、丑恶的东西,举国上下却推崇备至,把它作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完美的重要标志。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钦定词谱无异于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死板。
       废除妇女缠足,彻底解放了一半的国人;简化诗律词谱,也同样彻底解放了一半的诗人。 汉语言中,字有字体,句有句型。正楷、行草等为字体,诗律词谱则为句型,前人的书法能够把字体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人的诗词同样也可以把句型的美表达得贴切自然。(吴秋华) 。
      

    张***

    2019-04-15 09:21: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