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的人已经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他好象已经死了.

首页

有的人已经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他好象已经死了.

自由发挥写几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26 04:23:09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 
    着句话对于浩瀚的银河来说,显的很渺小,但是对于生活在这个银河的人来说,确是非常深刻的。多少人能来历史上留名?哪怕是恶名!多少默默无闻的人过的平凡的一生,里面有多少人以后能被世人所知?答案很简单,而给后世更多的是历史课的一道考题而已,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他们? 
    没有生长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我们失去了很多的精彩,和平使人们渐渐麻木,社会的腐败,历史的倒退,但还是大部分的浸淫在这种生活里,虽然战争是可怕的,但是能够给社会带来活力,刺激各方面的发展,使整个民族团结,当然,我不是一个战争狂人,但是永久的和平也是很可怕的。
      。。。。。传说结束了,但历史才刚刚开始。 人生自古谁无死?怎样才能让后人知道他曾经生存在这个大陆上?着是个很高深的课题?谁也不能完全有把握知道答案。 活着,就要生活的精彩,哪怕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要无愧于天地,把握好生活的每一天 。
       电影看多了,不要放在心上,呵呵,随便说说。

    爱***

    2018-03-26 04:23:09

其他答案

    2018-03-26 10:23:09
  • 哎呀,都晚上了,今天我生日,5月2号
    在过12天就母亲节了
    这里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不过今天我可郁闷了
    我没看到我干姐姐,今天一天她都不出来见我.
    18岁的生日就这样过去了....
    (不好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写下....)      
                                      ------鲁南名猪
                                            2006年5月2号
               

    我***

    2018-03-26 10:23:09

  • 2018-03-26 10:23:09
  • 这个事情我知道,几年前有个新闻说,人都推进火葬厂了竟然活了!还有被埋葬了很久的人给挖出来了竟然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却死了,那没有办法!您跟植物人您讲不了道理!你抽他?打他有什么用呢?

    z***

    2018-03-26 10:23:09

  • 2018-03-26 10:23:09
  • 有的人已经醉了,但是他还醒着;有的人还醒着,但他好像已经醉了。

    每***

    2018-03-26 10:23:09

  • 2018-03-26 09:23:09
  • 后一句说的是现在的我,希望前一句说的是50年后的我

    G***

    2018-03-26 09:23:09

  • 2018-03-26 09:23:09
  • 有的人上网了,但是没有来这里:有的人上不了网,却时时刻刻还惦记着这里。

    终***

    2018-03-26 09:23:09

  • 2018-03-26 08:23:09
  • 确实深奥,但也确实如此,人之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世间万物是很复杂的,所以很多人迷失了本来的目标,走上了不归路.

    王***

    2018-03-26 08:23:09

  • 2018-03-26 08:23:09
  • 这句话就像是在描述我的

    男***

    2018-03-26 08:23:09

  • 2018-03-26 08:23:09
  •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生于1905年10月,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民盟成员。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34年毕业。后任山东临清中学教员,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
      1937年至1942年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三十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1942年至1946年任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候补理事。1946年至1948年任上海《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创造诗丛》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臧克家历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编审、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理事、顾问,《诗刊》主编、编委、顾问,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   臧克家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1937年臧克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等。抗日战争后,出版有《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鸣咽的云烟》、《泥土的歌》等诗集和长诗《古树的花朵》。1945年出版有诗集《生命的秋天》、《民主的海洋》。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1947年出版有小说集《挂红》、《拥抱》,散文集《磨不掉的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有《臧克家诗选》、《一颗新星》、《春风集》、《欢呼集》、《毛泽东诗词鉴赏》、《李大钊》、《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杂花集》、《学诗断想》、《诗与生活》,《毛主席诗词讲解》(和周振甫合写),《今昔吟》、《怀人集》,《臧克家选集》(六卷)等。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臧克家的诗   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11。1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洋车夫 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 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 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 照不破四周的黑影。 他的心是个古怪的谜, 这样的风雨全不在意, 呆着像一只水淋鸡, 夜深了,还等什么呢?   村夜 太阳刚落, 大人用恐怖的故事 把孩子关进了被窝, (那个小心正梦想着 外面朦胧的树影 和无边的明月) 再捻小了灯, 强撑住万斤的眼皮, 把心和耳朵连起, 机警的听狗的动静。
         难民 日头堕到鸟巢里,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 告诉了他们的来历, 一张一张兜着阴影的脸皮, 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一串亲热的眼光, 在这群人心上抽出了一个不忍的想象: “这时,黄昏正徘徊在古树梢头, 从无烟火的屋顶慢慢地涨大到无边, 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的故乡。” 铁力的疲倦,连人和想象一齐推入了朦胧, 但是,更猛烈的饥饿立刻又把他们牵回了异乡。
       像一个天神从梦里落到这群人身旁, 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着一支长枪。 一个小声,在他们耳中开出天大的响: “年头不对,不敢留生人在镇上。” “唉!人到那里,灾荒到哪里!” 一阵叹息,黄昏更加了苍茫。 一步一步,这群人走下了大街, 走开了这异乡, 小孩子的哭声乱了大人的心肠, 铁门的响声截断了最后一人的脚步, 这时,黑夜爬过了古镇的围墙。
       1932年2月古琅玡 (选自《烙印》,开明书店1934年3月初版)   臧克家的散文   伟大与渺小   我们有太多的伟人。写在历史上的被渲染过的,不必说他们了;和我们同时代,向我们显示伟大的,已经够数了。这些人,凭了个人的阴谋机诈、凭了阴险与残酷,只要抓住一个机会使自己向高处爬一级,他是决不放弃这个机会的,至于牺牲个人的天良与别人的利害甚至生命,他毫不顾惜。
      这些伟人的伟大,是用个人的人性去换来的,是踏在人民大众的骨骸上升高起来的。当他站得高、显得伟大的时候,一般有肉没有骨头,有驱壳没灵魂的人中狗,便成群的蜷伏在他脚下,仰起头来望望他,便“伟大呵,伟大呵”的乱叫一阵子,当别人靠近他的时候,它们便狺狺狂吠起来,在壮主子的声威之余,自己仿佛也有威可畏了。
      这些伟人与臣侯是相依为命,狼狈为奸的。主子为了获取权势的兔,是不能没有走狗的,在走狗的瞳孔里,主子的尊容也许并非那样庄严,然而在他们口里又是另一回事了。为了一块骨头,它们出卖了自己。   在伟人自己,眼睛看的是逢迎的脸色,咂嚅趑趄的情感,耳朵听的是谗媚阿佞的声音,左右的人钢壁铁墙一样把他围在一个小天地里,眼看不过咫尺,耳听不出左右,久而久之,也只能以他人之耳为耳,以他人之目为目,而这些他人,又正是以他为法宝而有所贪图的人,他们所说的话,所报告的见闻,全是以自己的利害为标准而取舍,改窜,编辑的,不但与事实不符,常常会整个相反。
      信假为真,以真为假,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古时候有这样的皇帝,天下大饥,他怪罪人民何不食肉糜,今日的伟人吃的鸡蛋也许还是一块钱一个。   这样的伟人,拔地几千尺,活在半空里,和群众、和现实,脱离得一干二净。在别人眼前,他作势,他装腔;他在别人眼里不是“人”,而是“伟人”。
      他自己,喜怒哀乐,不能自由,不愿自由,不敢自由,硬把人之所以为人一些天性压抑,闷死,另换上一些人造的东西,这样弄得长久了,自己也觉得自己不是“人”了,而成了“人”以上的另一种人的“人”,勉强解释,就是孤家“寡人”之“人”。这样的“人”,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远的是民众,是人性。
      这样的人是刚愎的,残暴的,虚伪的,反动的,半疯狂的,自欺欺人的,存心“不令天下人负我,我负天下人”的。把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交给这样一个半疯子去统治,那会造成个什么样子呢?   “王侯将相”的种子,已不能在新时代的气流中生长了,当大势已去,伟人不得不从半空里扔在实地上、民众前的时候,难怪希特勒自杀,而且自杀前还有疯狂的传说。
      被别人蒙在鼓里,或被自己的野心蒙在鼓里,一旦鼓被敲破了,四面楚歌,他这才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个人英雄也就是悲剧英雄。希特勒、墨索里尼已成过去了,他们的死法是多么有力的标语,佛朗哥,以及佛朗哥的弟兄们,读一读它吧!   和伟大相反,我喜欢渺小,我想提倡一种渺小主义。
      —个浪花是渺小的,波浪滔天的海洋就是它集体动力的表现,一粒砂尘是渺小的,它们造成了巍峨的泰岱,一株小草也是一支造物的小旗,一朵小花不也可以壮一下春的行色吗?   我说的渺小是最本色的,最真的,最人性的,是恰恰反乎上面所说的那样的伟大的。一颗星星,它没有名字却有光,有温暖,一颗又一颗,整个夜空都为之灿烂了。
      谁也不掩盖谁,谁也不妨碍别人的存在,相反的,彼此互相辉映,每一个是集体中的一分子。   满腹经纶的学者,不要向人民夸示你们的渊博吧,在这一方面你不是能手,因你有福、有闲、有钱,你对于锄头拿得动、使得熟吗?在别人的本领之前,你显示自己的渺小吧。
      用你的精神的食粮去换五谷吧。   发号施令的政治家,你们也能操纵斧柄如同操纵政柄吗?   将军们,不要只记住自己的一个命令可以生杀多少人,也要想想农民手下的锄头,可以生多少禾苗,死多少野草呵。   当个人从大众中孤立起来,而以自己的所长傲别人所短,他自觉是高人一头;把自己看做群众里面的一个,以别人的所长比自己的所短时,便觉得自己是渺小。
      人类的集体是伟大,我常常想,不亲自站在群众的队伍里面是比不出自己高低的;我常常想,站在大洋的边岸上向远处放眼的时候,站在喜玛拉雅山脚下向上抬头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渺小。   因此,我爱大海,也爱一条潺潺的溪流:我爱高山,也爱一个土丘;我爱林木的微响,也爱—缕炊烟;我爱孩子的眼睛,我爱无名的群众,我也爱将军虎帐夜谈兵─—如果他没有忘记他是个人。
         我说的渺小是通到新英雄主义的一个起点。渺小是要把人列在一列平等的线上,渺小是自大、狂妄、野心、残害的消毒药,渺小是把人还原成人,是叫人看集体重于个人。当一个人为了群众,为了民族和国家,发挥了自己最大可能的力量,他便成为人民的英雄─一新的英雄,这种英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牺性了自己,他头顶的光圈,是从人格和鲜血中放射出来的。
         人人都渺小,然而当把渺小扩大到极致的时候,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新的英雄。   这世纪,是旧式的看上去伟大的伟人倒下去的世纪;这世纪,是渺小的人民觉醒的世纪;这世纪,是新英雄产生的世纪。   我如此说,如此相信。   〔1945年〕 官   我欣幸有机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官”:大的,小的,老的,少的,肥的,瘦的,南的,北的,形形色色,各人有自己的一份“丰采”。
      仍是,当你看得深一点,换言之,就是不仅仅以貌取人的时候,你就会恍然悟到一个真理:他们是一样的,完完全全的一样,像从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他们有同样的“腰”,他们的“腰”是两用的,在上司面前则鞠躬如也,到了自己居于上司地位时,则挺得笔直,显得有威可畏,尊严而伟大。
      他们有同样的“脸”,他们的“脸”像六月的天空,变幻不居,有时,温馨晴朗,笑云飘忽;有时阴霾深黑,若狂风暴雨之将至,这全得看对着什么人,在什么样的场合。他们有同样的“腿”,他们的“腿”非常之长,奔走上官,一趟又一趟;结交同僚,往返如风,从来不知道疲乏。
      但当卑微的人们来求见,或穷困的亲友来有所告贷时,则往往迟疑又迟疑,迟疑又迟疑,最后才拖着两条像刚刚长途跋涉过来的“腿”,慢悠悠的走出来。“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趑趄”,这是一副样相;对象不同了,则又换上另一副英雄面具:叱咤,怒骂、为了助—助声势,无妨大拍几下桌子,然后方方正正的落坐在沙发上,带一点余愠,鉴赏部属们那份觳觫的可怜相。
         干什么的就得有干什么的那一套,做官的就得有个官样子。在前清,做了官,就得迈“四方步”,开“厅房腔”,这一套不练习好,官味就不够,官做得再好,总不能不算是缺陷的美。于今时代虽然不同了,但这一套也还没有落伍,“厅房腔”进化成了新式“官腔”,因为“官”要是和平常人一样的说“人”话,打“人腔”,就失其所以为“官”了。
      “四方步”,因为没有粉底靴,迈起来不大方便,但官总是有官的步子,疾徐中节,恰合身份。此外类如:会客要按时间,志在寸阴必惜;开会必迟到早退.表示公务繁忙;非要来会的友人,以不在为名,请他多跑几趟,证明无暇及私。在办公室里,庄严肃穆,不苟言笑,—劲在如山的公文上唰唰的划着“行”字,表现为国劬劳的伟大牺牲精神,等等。
         中国的官,向来有所谓“官箴”的,如果把这“官箴”一条条详细排列起来,足以成一本书,至少可以作成一张挂表,悬诸案头。我们现在就举其荦荦大者来赏识一下吧。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官是人民的公仆。”盂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的话,于今是“中华民国”,人民更是国家的“主人翁”了,何况,又到了所谓“人民的世纪”,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但是,话虽如此说,说起来也很堂皇动听,而事实却有点“不然”,而至于“大谬不然”,而甚至于“大谬不然”得叫人“糊涂”,而甚甚至于叫人“糊涂”得不可“开交”!人民既然是“主人”了,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主人”拿起鞭子来向一些失职的、渎职的、贪赃枉法的“公仆”的身上抽过一次?正正相反,太阿倒持,“主人”被强捐、被勒索、被拉丁、被侮辱、被抽打、被砍头的时候,倒年年有,月月有,日日有,时时有。
         难道:只有在完粮纳税的场合上,在供驱使,供利用的场合上,在被假借名义的场合上,人民才是“主人”吗?   到底是“官”为贵呢?还是“民”为贵?我糊涂了三十五年,就是到了今天,我依然在糊涂中。   第二条应该轮到“清廉”了。“文不爱钱,武不惜死,”这是主人对文武“公仆”,“公仆”对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了。
      打“国仗”打了八年多,不惜死的武官─—将军,不能说没有,然而没有弃城失地的多。而真真死了的,倒是小兵们,小兵就是“主人”穿上了军装。文官,清廉的也许有,但我没有见过;因赈灾救济而暴富的,则所在多有,因贪污在报纸上广播“臭名”的则多如牛毛─—大而至于署长,小而至于押运员,仓库管理员。
      “清廉”是名,“贪污”是实,名实之不相符,已经是自古而然了。官是直接或间接(包括请客费,活动费,送礼费)用钱弄到手的,这样年头,官,也不过“五日京兆”,不赶快狠狠的捞一下子,就要折血本了。捞的技巧高的,还可以得奖,升官;就是不幸被发觉了,顶顶厉害的大贪污案,一审再审,一判再判,起死回生,结果也不过是一个“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也可以翻译做“长期休养”,过一些时候,一年二年,也许三载五载,便会落得身广体胖,精神焕发,重新走进自由世界里来,大活动而特活动起来。   第三条;为国家选人才,这些“人才”全是从亲戚朋友圈子里提拔出来的。你要是问:这个圈子以外就没有一个“人才”吗?他可以回答你“那我全不认识呀!”如此,“奴才”变成了“人才”,而真正“人才”便永远被埋没在无缘的角落里了。
         第四条:奉公守法,第五条:勤俭服务,第六条:负责任,第七条……唔,还是不再一条一条的排下去吧。总之,所讲的恰恰不是所做的,所做的恰恰不是所讲的,岂止不是,而且,还不折不扣来一个正正相反呢。   呜呼,这就是所谓“官”者是也。

    A***

    2018-03-26 08:23:09

  • 2018-03-26 07:23:09
  • 死了的人,他却让我们铭记于心,永垂青史。活着的人,他却使我们深恶痛绝,冷眼相对。

    这***

    2018-03-26 07:23:09

  • 2018-03-26 06:23:09
  • 这首诗是写鲁迅死后的
    

    s***

    2018-03-26 06:23:09

  • 2018-03-26 06:23:09
  •   这也是一种生态平衡,一种对立统一.志士仁人英年早逝,世人使其能名彪青史.凡夫俗子得享天年,上苍让他成行尸走肉.这首诗正好成为了这种现象的绝妙注解.

    是***

    2018-03-26 06:23:09

  • 2018-03-26 06:23:09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自***

    2018-03-26 06:23:09

  • 2018-03-26 06:23:09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一个叫藏克家的人走了,许多年来他被人们称为“诗人臧克家”,我却从来没有将他当作诗人。在我眼里,诗人是一些神经多少有点与众不同的人。这个前天离世的人,99岁的藏克家,即使他曾经写出那首著名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即使这首诗被许多人尊为座右铭;即使99年的岁月他有许多被人议论的地方;我还是不能将他当作诗 人来看待。在我的认知里,他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位有着真挚情感的人。   他的文字,蕴涵的是最朴实最真实的情愫。我最初看他的文字,是从《老哥哥》开始走近他的世界的。
      《老哥哥》是一篇散文,简约清淡的文字,不着一点修饰的自然笔墨,数千个字便将他与老哥哥之间那种拳拳依恋的情感铺展在看者面前。第一次我被一篇怀念故人的文字感动,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动。以后一再读这篇《老哥哥》,慢慢成长,生命里一些人渐渐离我远去,我开始领会了初读《老哥哥》的感动。
      那是一种人类精神世界里最原始的牵挂与依恋,那些人,那些事,我们的成长岁月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是当时多惘然。是臧克家的《老哥哥》让我领悟了一些人生最真实的感受与喜乐哀痛,让我珍惜生命里每一个爱我的与我爱的人。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
      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象便朦胧在我眼前了。”。。。。“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多么朴实无华的文字,字里行间没有诗的跳跃灵韵,却让我们感觉到再也真实不过的生活气息。藏克家,别人尊称他诗人的时候,我眼里的他是一位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等闲看的老哥哥,真实而能够亲近。
         他曾经就诗歌的话题认为诗人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另外,还要接触现实,深入生活,投身时代的激流,掌握时代脉搏的跳动。只有充实的生活,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的诗篇。否则,躲在象牙塔里,咏叹个人小小的悲欢,其诗篇必然内容空洞无物。
      这样,诗人远离了时代,时代也就必然会抛弃诗人。他是怎样的睿智,中国现代诗歌不正走向一种空洞无物的绝境了么?诗人是看不到这么远的,他们都囚在诗歌的象牙塔里。臧克家写的文字却一直与生活与时代息息相关,从他的文字里你能感觉到一种熟悉的亲近。这也是我一直不把他当作诗人的原故之一。
         臧克家的文字还有一个特点:坚持诗歌贴近现实,坚持诗歌和传统的联系,即便后来者对他的诗有种种其他看法,但就这一点而言,则是公认的。这样的诗歌也许因修饰过少而缺少文采,却是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文字。这也是象我这样远离他许多作品揭示的那个时代仍能理解接受的原因吧。
      当年我看《老哥哥》的时候,正是少不更事的年龄,飞扬跋扈的很。却莫名其妙地喜欢着《老哥哥》里的忘年情,也许在我的童年里也有过同样的情吧。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字,至少在我眼里是不会烂掉的永恒。就如臧克家那一首诗里经典句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死了,他的文字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的文字已经死了。 而他,臧克家,是将会永远活在文字里的人,因为真实。1905---2004,悼一个中国文坛老哥哥的逝去。 。

    小***

    2018-03-26 06:23:09

  • 2018-03-26 06:23:09
  • 呵呵,既然这是臧老味鲁迅写的,那就套用鲁迅的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P***

    2018-03-26 06:23:09

  • 2018-03-26 05:23:09
  • 有的电脑旧了,高手在用,有的电脑新的,却是个连鼠标都不会用的人在用。

    w***

    2018-03-26 05:23:09

  • 2018-03-26 05:23:09
  • 臧老的朦胧虽意义深远但有时确实有些费解.

    始***

    2018-03-26 05:23:09

  • 2018-03-26 05:23:09
  • 有的人死后精神却永存,有的人活着却似行尸走肉。

    不***

    2018-03-26 05:23:09

  • 2018-03-26 05:23:09
  •    “有的人已经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他好象已经死了”类似这句话最早出现在1949。11。1月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写的《有的人》一诗中,全文如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诗文中的“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被广泛引用到文学写作和生活中口头表达的方方面面,并引申出各种类似说法,有深刻的寓意。
       现实生活中不乏“活着却死了”的“活死人”,以及“死去却活在人们心中的”的“永生者”。

    z***

    2018-03-26 05:23:09

  • 2018-03-26 05:23:09
  •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活在人们心中的就是永生吗?默默无闻,需度年华,心灵的空虚就是死吗?
      每个人活着就有他的价值,伟人是在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中产生的.难到你觉的活在人们心中比活在现实中还好吗?

    记***

    2018-03-26 05:23:09

  • 2018-03-26 05:23:09
  • 有的人生来不不知道她姓啥,有的人?
    人呢?说你呐。

    袁***

    2018-03-26 05:23: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