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鲤鱼跳龙门有什么寓意

首页

鲤鱼跳龙门有什么寓意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03 01:33:49
  •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
      
      《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编辑本段]【原因】
      俗话常说“鲤鱼跳龙门”,这是比喻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它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
      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
      鱼为什么会跳水呢?根据科学家们的分析,一般认为有几种原因。有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如地震灾害发生前夕,地球磁场发生变化,鱼感受到了威胁;如为了躲避敌害的突然袭击,而越过途中的障碍;或者受到突然的恐吓等原因。
      鱼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本能反应。
      另一种原因是生理上的变化,当鱼到了快要生殖的时候,体内就产生了一些能刺激神经的东西,使它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因此就特别喜欢跳跃。
      当鱼从水中被捞上来时,也会乱蹦乱跳,其原因是鱼在水中游动时,全身的肌肉总是一伸一缩,摇头摆尾,才能使它在水中前进。
      当它刚离开水时,仍然像在水里一样,做着同样的动作,但是因为没有受到水的阻力,所以摇动的动作就特别大,这时如果碰到如地面,船板等比较坚实的物体,就出现了乱蹦乱跳的现象。
    [编辑本段]【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和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
      “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
      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
      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
    [编辑本段]【三秦记】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 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 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译文
      龙门在河东的界内。大禹凿平龙门山,又开辟龙门,有一里多长,黄河从中间流下去,两岸不能通车马。每年的晚春有黄色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
      刚一登上龙门,就有云雨跟随着它,天降大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就变化成龙了。
    [编辑本段]【龙门】
      【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河两岸东、西山上。西山又名龙门山,故名。古称伊阙,故又称伊阙石窟。
      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至清末1000余年间不断营造,尤以北魏和唐代为盛。大小窟龛分布于伊河两岸的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的崖壁上。现存窟龛约2100余个,佛塔40余座,题记碑碣3860种,造像10万余尊。
      龙门石窟中唐窟数量最多,约占2/3,典型洞窟有潜溪寺、奉先寺、看经寺等;北魏次之,约占1/3,典型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万佛洞等。洞窟造像多为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也有世俗供养人和佛传、本生故事。奉先寺摩崖像龛凿有11尊雕像,主佛卢舍那佛高达17米;万佛洞南北两壁满雕石像达1。
      5万尊,均属唐代造像杰作。碑刻题记数量居全国石窟之首,著名者如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初唐、盛唐书法之作。 
      【二】 龙门,又名禹门,在陕西省韩城市北三十公里处,据《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据《名山记》载:“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清乾隆《韩城县志》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亦称禹门渡。关于“禹凿龙门”,《吕氏春秋》说:“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三才图会》记载:“此处两山壁立,河出其中,赛约百步,两岸断壁,状尽斧凿,形状似门,故称“龙门”。
      
      “龙门”附近,禹迹很多。龙门以南大河中,有所谓“禹王陵”,露于水面,望如沙洲,水虽不断冲激,终不能浸没。相传禹凿山断崖时,大石坠入中流,沉入水底,固结成丘,是禹王当年指挥施工的地方,并非“禹王陵”。又有禹门水中石,上刻有“龙门”二字,其大如斗,水落石出,人始见之;河涨水高,石即沉没,不知书者姓名及所刻年月。
      
      龙门,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龙门山横跨黄河两岸,高山对峙,悬崖壁立,巨涛咆哮。西禹门山高892.6米,东禹门山高891米,地势非常险要。九曲黄河,从雪峰连绵的莽莽昆仑奔腾而来。一路上,集千流,汇万溪,大声呼啸着,穿峡谷,越深沟,直流到龙门山下。
      此处两岸高山重叠,河流奔腾湍急,险不可测,给人一种如临绝壁、如泊深潭的奇险之感。韩城的八景之一,所谓“禹门春浪”即指此处。
      东西龙门山上均建有禹庙。西禹庙建于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 。建筑雄伟,依山而立,亭台楼阁,险峻秀雅,雕梁画栋,绚丽异常。
      站在庙前,深感“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这句古诗的传神。每年三月古会,山陕群众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易,十分热闹。
      “龙门”,群山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咆哮如雷,故古人咏诗有“禹门三级深,平地一声雷”之佳句。
      龙门胜景,实乃天下一大奇观。《三秦记》中有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的鲤鱼还不到七十二条。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乃化为龙;登不上龙门者,点额曝鳃指伤其额 ”。
      因其不易登越,是为可贵。过去科学时代,把名题金榜的人,叫跃上龙门,即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龙门山高,上入霄汉,陡壁千仞,高耸险峻,把黄河紧紧夹在中间。最窄处,就是龙门山口,不过60米,形如门阙。这里洪流扑岸,浪花飞溅,百漩相连,声如雷鸣。
      水一流出河口,一泻千里,四野开阔,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歌咏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希望能帮助到你!。

    C***

    2018-12-03 01:33:4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礼节礼仪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