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机制是什么?

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机制是什么?
承*** | 2017-01-10 18:55:5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7-01-10 20:10:56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机制:粥样硬化斑块的表面由
    含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和巨噬细胞组成的薄层纤维帽所覆盖。 当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核表面的纤维帽边缘或肩部出现撕 裂、断裂、破溃时,斑块中含有的大量促凝物质暴露于血液循环,导
    致病变局部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由此而引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占 70%〜75%„斑块破裂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斑块本 身的特性(内在因素)及一些外界的触发因...

    查看全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机制:粥样硬化斑块的表面由
    含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和巨噬细胞组成的薄层纤维帽所覆盖。 当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核表面的纤维帽边缘或肩部出现撕 裂、断裂、破溃时,斑块中含有的大量促凝物质暴露于血液循环,导
    致病变局部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由此而引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占 70%〜75%„斑块破裂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斑块本 身的特性(内在因素)及一些外界的触发因素(如血流动力学异常、
    炎症或化学损伤等因素)有关。另外,25%〜30%的急性心肌梗死 则是在严重冠状动脉狹窄基础上,斑块表面发生糜烂、腐蚀或溃疡 性(无深层损伤)病变并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促使斑块由不稳定发
    展到破裂的因素,包括粥样硬化脂核的大小及成分、脂核表面纤维 帽的厚度、纤维帽内的炎症。此外,长期反复的循环应力也将弱化 纤维帽,增加斑块的易损性并可导致其突然破溃。正常情况下,纤维帽的厚度可以被平滑肌细胞调节的胶原合成所维持,纤维帽中
    的细胞外基质含有几种大分子蛋白质,包括胶原(I型和n型)和 从平滑肌细胞中转移分泌的弹性蛋白,决定了斑块的完整性。纤 维帽的厚度与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活性,特别是能够降
    解结缔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关。在生理情况下,血浆中的基 质金厲蛋白酶抑制剂起主导作用,但当血管平滑肌细胞暴露于细 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时,将导致间质胶原酶和间质
    溶解素合成增加,巨噬细胞暴露于炎性细胞因子时也可以刺激基 质降解酶的产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剪切力大的部位,基质 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较剪切力小的部位增高2倍左右,而
    不稳定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过度表达进一步增加了循环应 力。高剪切力部位的胶原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变弱,在斑块破裂的 病理生理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另一种炎性
    细胞因子,也能降低平滑肌细胞表达胶原基因的能力。它只能在 T淋巴细胞中产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慢性免疫刺激促使 T淋巴细胞产生,进而抑制纤维帽不稳定部位胶原的合成,还可引
    起凋亡,这可能是决定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生化标志。虽 然纤维帽的厚度、细胞成分、基质含世、张力及硬度等各方面都可 以有很大的不同,但往往在其肩部最薄,巨噬细胞浸润也最明显。
    纤维帽越薄越容易发生破裂。纤维帽内细胞成分的减少和钙化使 其硬度增加,但纤维帽硬度与破裂倾向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脂核的大小和纤维帽的厚度与斑块的大小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并不
    相关。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还与剪切力、管壁张力、压力等因素有 关。在血管内膜层的纵向力最大。在动脉硬化斑块内由于含有一 个大的脂核而使大部分的力集中在纤维帽上,随着纤维帽硬度的
    增加,受力部位由纤维帽的中心移到了它的边缘或肩部。研究发 现,纤维帽的厚度是决定纵向应力及斑块是否破裂的主要因素。 斑块破裂主要由斑块内部(斑块组成)和外部(机械和血流动力学等)因素决定,前者使斑块易于破裂,而后者决定破裂的具体时间。
    因此,稳定斑块的措施一方面着重于改变不稳定斑块的内在特征, 另一方面须去除或减少诱发斑块破裂的外部因素。此外,斑块形 成溃疡或裂隙后,一些递质释放或激活。如凝血烷(血栓素羟色
    胺)、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凝血酶、组织因 子(TF)和氧自由基等,这些物质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造成 狭窄动脉机械性梗阻的加重。同时,其中一些因子具有促有丝分
    裂的作用,可促进内膜的增殖。
    q*** | 2017-01-10 20:10:56 139 6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