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惟觉法师: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首页

惟觉法师: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11 01:32:08
  •   自在步红尘 第四十七集 [ 89。03。24华视播出 ] 若能经常保持正念,不受外界环境所影响,心便得到宁静, 身心能协调,疾病就不可怕,死亡更无可畏惧。 进一步正信因果,把这念心收回来,达到六根归一, 即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最后就能达到究竟寂灭的最高境界。
       【 惟觉谈禅 】: 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问题一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老和尚开示: 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很恐惧。关于「死亡」,我们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的死亡和没有死亡来探讨。 首先从色身来讲。色身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
      这个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所谓地大,是指身体上的固体物质,例如骨头、皮肤、指甲、头发。身上的眼泪、血液、小便,这些液体属于水大。火大是我们身上的热量。风大是气体,我们的出息、入息乃至于种种动作。 四大不调的时候,色身就会生病。所以佛法教我们要调身、调心,更有所谓的「凡夫只知调身而不知调心,智者知道调心而不调身」的名言,就是说先从心理转变,身体自然而然就安了。
      但是不论心安不安,每个人到最后终究是会死亡,这就是色身的死亡。 色身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无常经》里佛陀开示得很清楚,「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即不论诸佛世尊、声闻缘觉、乃至我们凡夫,这个色身都一定会死亡。儒家有所谓:立德、立言、立功,希望使生命永垂不朽。
      也就是在没有死亡以前,利用这个色身,多作一些善事,多作一些功德,流芳千古,但是色身事实上还是会死。色身的死亡在佛经里则称为「分段生死」,像我们这一生或者六十岁,或七十、八十、一百廿岁,这一段生命就是「分段生死」。 第二种是心灵上的生死。心灵就是指我们这一念心,这个心生生灭灭就是生死。
      例如,早上起床这一念心生起,起床以后要穿衣服,穿衣服这个念头接着生起来,起床这个心就灭掉了。穿了衣服,马上接着可能要穿鞋子、穿袜子,穿衣服这个心又灭掉了。穿了鞋子、袜子之后,要漱口、洗脸,穿鞋子、袜子这念心又灭掉了。以此类推,我们从早上到晚上,这念心都是不停的生、灭,起善念也是生生灭灭,起恶念还是生生灭灭,这就是「心灵上的死亡」。
      声闻和菩萨圣者有所谓「变异生死」,就是烦恼、执着越来越少的变异,这种变异也属于「心灵上的死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生理、心理都在死亡当中。 第三个是「没有死亡」,要想到达不死亡的境界,必须从心念上契入到一个最真实、最高的境界,即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开悟的圣者所达到的境界,开悟以后就称之为道。
      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没有生、没有死了。 如果契悟了当下这个心,就没有死亡,我们的生命就与虚空同寿。从这个立场来看,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上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因为契悟到本心,就能超越时间、空间,真正是无量寿,无量光。 问题二 如何契悟这念心而达到不死亡的境界呢? 老和尚开示: 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后,在达摩祖师之前有两位僧人,佛陀跋陀罗和舍耶前来传佛法,也就是传这个不生、不灭、不死亡的这一念佛的心印。
      当时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因为那时候的佛法都属于渐修,不认为每一个人都能成佛。所以当时佛陀跋陀罗说出人人都能成佛的道理,社会佛教界都无法接受,就把佛陀跋陀罗等两位尊者驱逐出境。佛陀跋陀罗觉得实在很颓丧,辛辛苦苦从印度到中国来传佛的心法,结果不但佛的心法没有传,而且被中国驱逐出境。
      这时候忽然想起慧远大师,他所居住的卢山是受政府保护的地方,于是两位尊者只有去找慧远大师传法了。 见到了慧远大师,慧远大师就问:「两位尊者从印度来传佛法,为什么被我们中国的政府驱逐出境?你们传的是什么样的佛法?」 佛陀跋陀罗说:「大师,我们传的是诸佛的心印,诸佛的心印是无上印,我们修行学佛的人就是希望要契悟到佛的心印。
      」 「佛的心印是什么?」 「就是心灵不死。」 慧远大师听说佛陀跋陀罗传的是佛的心印,就立刻请佛陀跋陀罗讲佛的心法。当时佛陀跋陀罗把手举起来,说:「大师,你看我的手,一撑开是手掌,手一屈就是个拳头,拳头一撑开又是手掌,手掌反过来是手背,手背翻过来又是手掌,手掌一屈又是拳头,你看这个快不快?」慧远大师一看,说:「这个当然很快!」佛陀跋陀罗接着说:「我还有一个东西比这个更快。
      」慧远大师立刻意会:这个更快的东西一定是诸佛的心印,就请佛陀跋陀罗赶快说明,佛陀跋陀罗说:「烦恼即菩提!」这时慧远大师一听就开悟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灵不死」,也是基督教所说的永生,在佛教净土宗称为无量寿,无量光,以禅宗来说就是本来面目,教下所说是菩提、涅盘,就密法而言,是大日如来、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都不外乎是心灵的世界,悟到我们这个本心本性,就真正是无量寿,无量光。
       刚才佛陀跋陀罗举出手掌,翻掌、握拳,询问慧远大师快不快,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转识成智。例如,以前起了坏念头,现在把坏念头转过来马上就是光明,地狱也变成了天堂。如果转得过来,确确实实是很快,即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以前是一个罪该万死的人,现在忽然觉悟了,知道过去所作所为都不对,现在决定要重新作人,作一个善人,乃至贤人、圣人,这就是「转」;手掌可以变成拳头,拳头又可以变成手掌,手掌也可以翻成手背,这就是譬喻大乘佛法转识成智的微妙作用。 在佛法来讲,小乘是断烦恼证菩提,大乘而言是转烦恼证菩提,而佛陀跋陀罗所传的诸佛心印则不断也不转,烦恼即菩提。
      所以,只要活在当下这念无住心,就是如来住世,也就是「千年暗室,一灯即破」。 当时慧远大师,一听到真正的诸佛心印,欢喜得不得了,马上请佛陀跋陀罗翻译《禅门经》,这两位尊者把《禅门经》从梵文翻成了中文以后,交给慧远大师,两位尊者就同时坐脱立亡,回印度去。
      这个就是「心灵不死」。 我们人有生一定有死,这是世间上的真理。想要达到不死,只有不生。什么是不生呢?就是师父在这里说法,大众听法这个心,烦恼不生,本性就不死,「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个境界是比较高一层的,可能一般没有缘的人听了也不容易了解,甚至听得懂的人也不容易悟道。
      但大家不妨试一试,坐在这里,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这就是不动,同时,我们这个心还要清楚、明白,清楚明白的这个心,就是我们的佛性。能够保持这个境界三分钟,就是三分钟不死,能保持十分钟,就是十分钟的不生不死,和如来住世一样。保持一个钟头,就是如来住世一个钟头,等于打禅七当中坐到了一支好香。
       当然,这个境界是我们修行的人所追求的,一般人可能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至少在这一生中修一些善法、起一些善念、做一些功德,对于宗教、对于佛法也不排斥,那么到临终的时候还可以「抱佛脚」。临终「抱佛脚」就是「助念」,助念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临终关怀」。
      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心当中会很烦恼、很恐怖,这个心作不了主,就像是一场恶梦。如果旁边的人在助念,就会提醒快死亡的人回光返照,使他的心安住。

    张***

    2018-11-11 01:32:0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其他社会话题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