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各型的特点是什么?

血管性痴呆有哪些类型,各型的特点是什么?
胡*** | 2016-10-26 20:11:1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0-26 21:43:16
  •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类型:各型血管性痴呆的特点如下:(1)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定义为因大血管梗死所导致的大面 积的梗死,尤其是多发在内环状动脉或Willis环及其主要大脑动脉上。典型病变是涉及到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的完全性梗死,完全性梗死周围为水肿及不完全梗死所环绕,这些病变通常面积比完全性梗死还大。MID的临床相与动脉硬化性精神病(Mayer-Gross,Stater,Roth ...

    查看全部>>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类型:各型血管性痴呆的特点如下:(1)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定义为因大血管梗死所导致的大面 积的梗死,尤其是多发在内环状动脉或Willis环及其主要大脑动脉上。典型病变是涉及到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的完全性梗死,完全性梗死周围为水肿及不完全梗死所环绕,这些病变通常面积比完全性梗死还大。MID的临床相与动脉硬化性精神病(Mayer-Gross,Stater,Roth 1969)的表现相同,近年来的出版物中,MID已基本上取代了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这一诊断。缺血性评分(IS)最初是作为一个辅助鉴别MH)和AD的临床工具而编制的(Hanchiski,1975)。该量表包括13个条目,涵盖了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的典型表现,也包括血管性疾病的 风险因素。分值大于等于7分,标志血管性病因。IS为许多研究所分析,有批评也有修订,但最初的版本仍是临床和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Moroney(1997)对312例经病理证实的痴呆的IS评分做了荟萃分析,一方面肯定了 Hachinski缺血量表在鉴别MID和AD上的临床价值,另一方面也发现它难以区分MED及AD/VaD混合型痴呆。缺血量表评分在AD病人中为3.1 ±2.5,MID为10.5 ±4.1,AD/MID混合 型为7.7±4.3。最有助于将AD与MID区分的条目包括渐进性加重、波动性病程,卒中史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临床上可以将IS结合其他两个评分量表即:用于诊断AD的12个条目的评分量表和用于识别额叶痴呆(FID)的10个条目的量表用于痴呆的鉴别诊断。临床诊断为这三个量表的 评分形态所支持(Gustafson, Nilsson,1982, Bnm,Gustafson1993)。诊断程序可以由脑影像、 神经病理学诊断、生物化学和神经化学标记所证实。与其说AD与VaD是两种互相排斥的障碍,倒不如承认血管性因素对AD的发生有影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其他病理改变,特别是无症状性卒中又称“静默”卒中(silentstmke),对VaD的发生起作用。患有AD/VaD混合型 痴呆的病人,IS及AD量表评分一般较高。(2) 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由小面积的几个,有时甚至是单个梗死 病灶所引起,重要的是病灶所处的关键性位置。这类痴呆此处被称为关键性痴呆(Bmn,Gustafson,1988),最为人所知的一个例子就是双侧丘脑性梗死,导致带有额叶特点的痴呆。 其他关键性部位包括:角回及基底前脑-基底下丘脑结构,带状回病灶也可导致痴呆。(3) 小血管性痴呆由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可以完全是皮层下或皮层及皮层下痴呆。 主要的血管疾病是高血压性的血管病理变化,但也包括纤维性小动脉硬化。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小的完全性腔隙梗死,Binswanger病与腔隙性病变主要是数量上的差异(Roman,1985)。 在Binswanger病中,主要病变是弥散性的、不完全性的白质梗死,尤其是在额叶,包绕着小的、完全性梗死灶,一般不涉及皮质,中央灰质及脑干结构中可见腔隙。在这组病人中,高 血压十分常见,CT检查显示白质密度减低,伴有或不伴有明确的血管性病灶。临床相表现为额叶皮质下痴呆,伴有遗忘,言语迟缓,淡漠,抑郁和锥体外系、锥体系及假性球麻痹症 状(Olszewski, 1962)。皮质的病灶,言语障碍及dysgnosia是罕见的。过去认为皮层下小血管性痴呆很少见,现在以不同国家的大脑影像及尸检发现为依据,这一看法已逐渐改变 (Romen 1988,Brim 1994)0痴呆也可能有皮层与皮层下小血管病变所致。特异性的风险因素是严重的高血压及可能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淀粉样管壁病变及胶原性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小血管病理改变。(4) 低血氧-低灌注性痴呆痴呆也可发生在缺血性低血氧状态下所致的弥漫性大脑损 害或大脑局部选择性易感性所致的较为局限性的损害之后。在痴呆中,由脑血管所至白质疾病的第二个最常见的类型是选择性不完全性白质梗塞(SIWI),在所有血管性痴呆病例中占 至少60%,晚发病例中可能更为多见。在近1/3这类病例中(Brnn,England,1986),SIWI可被定为重度。这一类型的白质疾病在VaD的亚类中可能是惟一的大脑病变形式,通常临 床表现为额颞叶痴呆。不完全性的白质梗死,由大脑内动脉狭窄及交通循环不良所致,低血压发作所致的阵发性血流压力过低和灌注不足与其伴行。(5) 出血性痴呆最后一类血管性痴呆的亚型是由出血和血管瘤所致。硬膜下出血在老 年人中并非少见,多由单次或多次的脑创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导致遗忘综合征、人格改变和痴呆,有时脑积水也可导致上述病变(Lishmaim,1987)。只有少数大脑内出血的病人能存活过急性期,并出现痴呆。出血最常见于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的血管破裂,随后出现栓塞性梗死。出血的其他原因还有大脑的congophilic,血管 瘤及血管炎。大多数病例呈现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和病因,但也有病例类似原发性退行性痴呆。
    林*** | 2016-10-26 21:43:16 47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