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江南有哪些美景?

首页

江南有哪些美景?

江南有哪些美景?不要说周庄啊,西湖啊,我是指烟雨?稻香?此类的景色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11-28 07:00:58
  •   江南文化简介
    在历史上,江南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区,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在今天有关
    江南
      江南
    “江南”的所有研究论著中,它也从未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
      狭义江南多指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地区、北部的扬州,和浙江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长三角一带。地理位置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徽州等皖南地区,广义江南则含盖江西东北部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以及湖北南部部分地区。
      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北部地区。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江南有三重涵义:一是自然地理的江南,即长江以南;二是行政地理的江南,唐代设置江南道(今苏皖两省南部),宋代有江南东路(今苏皖两省南部)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明代有南直隶(苏皖两省全境),清代有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全境),江南的概念历代都有所变化;三是文化江南,在近代以前,基本与唐代 江南名城*绍兴 江南名城*绍兴(18张)江南道的概念一致。
       江南随着历史的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六朝之江南是江南之江南,明清时之江南是中国之江南,近代以来的江南则成为世界之江南。 《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写的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春色。 《江南春》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毋庸置疑,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自然是江南的代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可否认,有着“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美名的苏杭的确是江南独具特色的城市。
       清 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至其(袁可立子袁伯应)榷关南国,登车奉使,江南佳丽之地,风声文物,与其才情互相映带。” 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江东地区,即南京至苏州、杭州一带为核心的地区,包括长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东北地区。
      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滁州、泰州、南通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及钱塘江以东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 文化意义的江南,文化意义上特指的“江南”,即狭义的江南,地域相当于江东地区,包括江苏南部(及扬州)、上海地区、江西东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及滁州)。
      自东晋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中华政权定都金陵起,江南地区便取代中原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核心地带。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称。位于秦淮河的夫子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夫子庙建筑群中的江南贡院在古代为苏皖两省学子科举考试的考场,是江南科举文化的象征。
       江南有许多著名的书院。重要的有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东林书院、明道书院、茅山书院等。 从古至今,歌咏江南的大量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人想象中的“江南”。著名的有白居易的《江南好》,苏东坡的《望江南》。 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和吴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吴语有时也被称为江南话。 著名园林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兴盛于明清。以苏州市、扬州市、上饶市、宣城市、南京市、芜湖市、无锡市、常州市、黄山市、湖州市、上海市、嘉兴市、杭州市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徽州、苏州、扬州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以苏州为最多。
       江南园林通常为私家园林,南京玄武湖是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 秀水江南城—江西上饶 秀水江南城—江西上饶 · 苏州拙政园 留园狮子林 沧浪亭 网师园 · 扬州 瘦西湖个园 何园五亭桥 · 南京 瞻园 煦园 · 芜湖 翠明园 · 无锡 寄畅园 蠡园 · 常熟燕园 · 上海 豫园 · 杭州 郭庄汪庄 刘庄·上饶婺源信州 江南含义的历史变迁 在“二十四史”中,最早出现“江南”的记载是《史记·五帝本纪》:“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言“江南”的意义实在太浮泛了。 到秦汉时期,“江南”的含义略显明确,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史记·秦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黔中郡在今湖南西部。由此可见当时“江南”的范围之大。但据《史记·五帝本纪》,可知其南界一直达到南岭一线。在汉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已经十分宽广,包括了豫章郡、丹阳郡及会稽郡北部,相当于今天的江西、安徽及江苏南部地区。以会稽郡北部为“江南”的概念由此产生。
      当然,在两汉时期,洞庭湖南北地区应是江南的主体,而这一地区又属荆州的范围,所以东汉人常以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北距长江很远的襄阳,概指“江南”。《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其中的“江南”说的就是这一地区。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作《禹贡》中“扬州”的同义词,但实际上“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①因此,《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江南豫章、长沙”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描述,在清代人看来,都属湖广、江西地区;而《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事实上就是清人心目中的“江南”。
      ② 秦淮河畔 秦淮河畔 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东直至海滨,是秦汉以来最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显然,这个江南道的范围实在太过广泛,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朝廷将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三部分。
      唐代对于“江南”一语的用法,常常超出长江以南的范围。 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的设立,为江南地理概念大致设定了基础,以后宋代沿用唐朝江南东路,两浙路、江南西路的称谓,同时江南西道也是今江西省名的由来。 ① 参见周振鹤:《释江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另见周振鹤:《随无涯之旅》,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24--334页。
       ②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一《江南》,上海书店1983年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本,第245页。 ③ 参见周振鹤:《释江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的。如清代所谓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天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两省地区。
      但经济意义上的“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浙西、徽州、吴或三吴地区。明代已经将苏、松、常、嘉、湖五府列为“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在全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家倚重。嘉靖年间的嘉兴府海盐县人郑晓,就是以这些地区来论述江南的。
       当然,明清人对“江南”一词的运用还是相当随便的。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与这些地方有关联的,就可指为“江南”,丝毫不会注意有什么界域存在。 ① [明]郑晓:《今言》卷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9页。 ② [明]卢泾才:《上史大司马东南权议四策》,载[明]冯梦龙编撰:《甲申纪事》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明末清初人顾炎武在其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民国二十五年涵芬楼影印昆山图书馆藏稿本)原编第十一册“浙江上”中所述的相同内容,显系直录卢氏原文。 ③ [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当代学者论著中的“江南” 就是在今天,学术界对于江南的界定,也常有歧异。 从傅衣凌等学界前辈研究江南伊始,一大批关于江南的论著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甚至地质构造等各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傅衣凌的《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①、《明清农村社会经济》②、《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③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④,尽管所论多涉江南地区,但尚未对江南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较早对江南的含义提出讨论的是王家范,在他早期关于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的研究中,认为至迟在明代,苏松常、杭嘉湖地区就已是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也将五府乃至七府并称,因此,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苏州是中心的中心),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村市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⑤刘石吉在其《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表示,江南是指长江以南属于江苏省的江宁、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和太仓直隶州,长江以南属于安徽的宣州、徽州、太平、宁国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地区。⑥洪焕椿、罗仑主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一书,也对江南下了一个定义: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三角地区①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② 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三联出版社(北京)1961年版。 ③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④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⑤ 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一期,第74—84页。
       ⑥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⑦ 洪焕椿、罗仑主编:《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86页。 代析出的太仓直隶州地区)、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各府所属52个州、县、厅,而各行政单位的区划及其名称一般以清中期为准。
      ①樊树志的《明清江南市镇探微》,所论仅涉苏、松、杭、嘉、湖五府,但统计市镇分布的附表,则广及应天(今南京)、苏州、松江(今上海)、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金华、太平、宁国、池州、徽州诸地,涵盖了今天江、浙、沪、皖四省市。②徐新吾等对江南土布史的研究,基本上以松江府为中心,旁及常州、苏州、嘉兴、杭州、宁波各府的部分地区,长江以北的南通因手工业比较发达,且在供销方面与江南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也被纳入江南的范围。
      ③这个江南的范围显然也很大。范金民对江南丝绸、商业史的研究,地域范围出现了收缩,但很明确,即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东濒大海,太湖镶嵌其中,基本上就是一个长江三角洲,包括今天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和杭州,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
      ④钱杭、承载所著的《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对江南的划定则更广,包括了明代南直隶(江苏和安徽)的14府4州、浙江布政使司的11府和江西布政使司的13府,清代是江苏、浙江、安徽三省。⑤陈学文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⑥和《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 与市场网络》①,明确表示讨论的是“狭义的江南地区”或“太湖流域”,范围当以苏、松、常、杭、嘉、湖六府为最合理。
       此外,包伟民主编的《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②,蒋兆武的《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史研究》③,李伯重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④,等等,涉及的江南都未超出上述地区。 国外学者对“江南”的理解 在国外学者(主要是日本学者)中,对江南的定义普遍倾向于“江南三角洲地区”一词。
      从今天的行政区划看,它涉及的范围主要以苏州、上海、常州、嘉兴和湖州地区为主。 黄宗智关于长江三角洲的研究,除了将长江北岸的通州地区纳入这一区域外,没有再作突破。⑤斯波义信讨论的江南范围却相当广泛,包括了宋代长江下游的袁州、徽州、杭州、绍兴、湖州、明州等许多地区。
      ⑥森正夫早期关于荒政与地主佃户关系的著名研究,其论述的地域范围完全限于江南的东部地区,即苏州、松江、太仓与嘉兴。 范围有所扩展,以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作为探讨江南的主题①;在江南市镇的研究方面,也未出这五府范围,不过冠之以“江南三角洲”之名。
      ②滨岛敦俊关于江南农村社会的研究相当著名。

    1***

    2013-11-28 07:00:58

  • 2013-11-28 01:35:12
  • 湖南的常德鱼米之乡石门那块

    谷***

    2013-11-28 01:35: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度假旅游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