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消化内科

如何诊断伪膜性肠炎?

如何诊断伪膜性肠炎?
J*** | 2016-05-27 17:14:04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5-27 17:47:04
  •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突然出现腹 泻者,均需考虑伪膜性肠炎的可能性,尤其在老年人、重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和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疑似病例应送艰难梭 菌培养。粪便普通细菌培养无致病菌,在厌氧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可出结果,但阳性率低,内镜下取病灶处行厌氧菌培养 则阳性率较高,可达87. 5%...

    查看全部>>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突然出现腹 泻者,均需考虑伪膜性肠炎的可能性,尤其在老年人、重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和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疑似病例应送艰难梭 菌培养。粪便普通细菌培养无致病菌,在厌氧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可出结果,但阳性率低,内镜下取病灶处行厌氧菌培养 则阳性率较高,可达87. 5%,确诊需进行毒素鉴定,通常釆用组织细胞培养法,将患者粪便滤液稀释不同倍数后加到细胞培养 液中,24〜48小时后光镜下发现单层成纤维细胞肿胀变圆即为阳性。目前毒素A、B检测均较复杂且结果出现较晚,对临床指 导意义有限。ELISA法能检测到100〜lOOOpg的毒素A或毒 素B,快速、简便,但不及细胞培养敏感。有研究认为,连续直接 涂片查大肠杆球菌比例也是一种直接而方便的诊断方法,正常人粪杆球菌比例一般为3.5〜5 : 1,疾病早期,粪杆球菌比例变化并不明显,一般为3〜4 : 1,在1〜2天后,菌群明显失调,比 例可为1: 1甚至倒置。(2) 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肠扩张,钡剂灌 肠检查可见肠壁增厚,显著水肿。部分病例可见肠壁见有气体,提示部分肠壁坏死,或可见到溃疡或息肉样病变表现。气钡双 重造影可提高诊断价值,但有肠穿孔的危险,应慎用。(3) 内镜检查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不仅能早期明确诊断,还 能够了解病变的范围及程度,并可追踪判断治疗效果,快速帮助临床诊断。一般认为,在伪膜性肠炎急性期也应行结肠镜检查,但需注意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组织变脆,易造成出血或穿孔,检 查应特别小心。内镜下可见伪膜性肠炎主要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呈连续分布,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远端小肠。直肠和乙状 结肠的病变率达80-100%,轻者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呈“非特异性肠炎”表现;内镜下特征性表现为黏膜糜烂充 血,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伪膜,从数毫米至 30mm不等,严重者伪膜可融合成片,呈斑片状或地图状,伪膜较脆,活检钳可将之剥离,伪膜下的黏膜呈浅表溃疡,剥去伪膜 后有出血征象。伪膜界限分明,周围黏膜相对正常。(4) 病理表现显微镜下可见伪膜是由纤维素、中性粒细 胞、单核细胞、粘蛋白及坏死细胞碎屑组成,黏膜固有层可见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重者腺体破坏断裂,细胞坏 死。黏膜下层因炎症渗出而增厚,伴血管扩张、充血和微血栓形 成,坏死一般限于黏膜下层,偶尔累及肠壁全层导致穿孔。 Price和Davies将本病的黏膜病变分为3种:①早期轻度病变 显示黏膜灶性坏死,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纤维 素渗出;②较严重病变有腺体的破坏,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典型的火山样隆起坏死病变,假膜形成,以上两者病变限于黏膜 固有层浅表部位,间有正常黏膜;③最严重病变为黏膜结构的完全破坏,固有层广泛累及,覆有厚的融合成片的假膜。病变愈合 后,假膜脱落,假膜下愈合的创面发红,在假膜脱落后10天左右,内镜检查可完全恢复正常。
    心*** | 2016-05-27 17:47:04 63 1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