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京剧髯口有多少种样式?

首页

京剧髯口有多少种样式?

京剧髯口有多少种样式?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4-28 13:06:34
  •   京剧髯口多用牦牛毛或者人发制成,样式很多,配合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容貌、境遇等情况而有不同。清代徐珂编撰《清稗类钞》,其中戏剧类中记载云:“髯之总名曰口面。老生之三绺长须,黑者曰黑三,白者曰白三,花者曰彩三。”这种老生三绺的髯口,简称为“三”,多用于文雅清秀的人物,与徐珂所记不同的是灰黑色的三绺髯,表示花白的胡须,现在称作“黪(C&1)三”,而非“彩三”,想来是读音讹误之故。
      另外,还有一种大黑三,以人发制成,黑、长、光、顺,为“美髯公”关羽所专用。三绺之外,还有不分绺的“满髯”,简称“满”,净行所用的“满”长而密,如《铡美案》中之包拯。满髯也有黑满、白满与黪满之分,另外也有个特别的例子,就是“紫满”,为碧目紫髯的孙权所用。
      比较短而稀薄的满髯,被称为“二涛”,多用《李陵碑》一杨继业一老生饰,俊扮《乌盆记》一张别古一丑饰于地位较低的家人院公之流,如《南天门》中之曹福。将满髯中间嘴的部位,另作一开口,再吊一小片于颏下,就成为“扎髯”,简称“扎”,《清稗类钞》中谓之“抓' 多用于性情粗豪的净行角色,如《李逵探母》中之李逵。
      
      丑行所用的髯口,也有三髯,只是稀薄短细的三小绺,称为“丑三”;极短的满髯,形如“一”字,有黑、红两色,叫做“一字髯”;还有如《清稗类钞》中所记的“须之下颔用鬃丝吊挂短髭者曰吊达”,现在写做“吊搭”,也是丑行常用的髯口。除此之外,还有“一戳”、“二字”、“八字”、“四喜”、“五撮”、“虬髯”等等,名目尚多。

    我***

    2016-04-28 13:06: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