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详细介绍下这门炮?谁来?

首页

详细介绍下这门炮?谁来?

请详细介绍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12 08:50:11
      这门炮叫"威廉火炮",由于轰击巴黎而得名"巴黎大炮"
    1914年秋天,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即沿法比两国边界地区建立基地,从那儿用远程火炮炮击英国,要求火炮的射程至少在37千米以上。于是,德军统帅部将研制远程火炮的任务交给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火炮设计师、总监弗里茨·罗森伯格教授。
      为了论证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克虏伯兵工厂首先在其“麦喷”靶场进行了远程火炮发射低阻力弹的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此时德军统帅部提出要研制能炮击巴黎的射程100千米以上的超远程火炮,许多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罗森伯格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并积极组织研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验后,罗森伯格运用数学计算来推定所有的因素一k弹、火药量、3分钟空中飞行和大地的曲率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完全可以制造出射程达100千米。能从法德边界炮轰巴黎的大炮。根据罗森伯格的研究成果,1917年2月,德国军方又提出将射程延长到120千米。
         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军方要货很急。因此罗森伯格决定利用当时尚未装到舰上的L52一5型355毫米口径的舰炮进行改装。为了加大射程,炮的身管必须要大大加长。于是,他将3段210毫米口径的衬管连接起来,插入355毫米舰炮的炮管中,约3.9米露在外端,其他部件如药室、炮架也都作了相应的改装。
         1917年夏天,第一批远程火炮终于制成,德军将3门大炮的阵地选择在克雷彼。那里树木茂密,利于隐蔽,即使敌机飞临上空也不易发现。翌年二月,德军将火炮秘密地运往阵地,牢牢地安装在水泥基座上。这种大炮口径虽然只有210毫米,但身管却相当长,达到34米(为口径的162倍)。
      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要超过10层高楼的楼顶。   为了防止炮管因本身太重(200吨)而弯曲变形,罗森伯格在炮身上附加了支架,为了解决机动问题,罗森伯格设计了可以沿着铁路轨道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而射程的增加或减少则由改变发射火药的数量来调节。
      巨大的铁路旋车盘可使炮架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转,以改变方向。   这种大炮的射程超群,除了由于采用34米长的身管外,其发射的弹丸重量轻(炮弹125公斤,由195公斤火药发射),弹丸结构合理(尖头、细长型),飞行阻力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为了获得最大射程,火炮还必须以最合适的角度来发射弹药。
      经测定,这种大炮的最佳射角是53度,初速为1700米/秒,最大弹道高42千米。根据物理学原理,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度高于30千米的同温层中,空气密度很小,已近似真空。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可认为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炮弹经过20多秒飞到同温层时,还有1000米/秒的速度。
      这时弹道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恰在45度左右。这一角度可使炮弹的射程最远。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约100千米后,重新进入对流层落到地面,这时它已在距发射阵地120千米之外的巴黎市区了。   为了取悦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该炮起初命名为“威廉火炮”。由于首战威震巴黎,故后人又称之为“巴黎大炮”。
         1918年3月23日4时,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克雷彼阵地上的炮手正在忙碌着。为了迷惑对方,德国10个机场上的飞机准备起飞,阵地周围30个炮兵连的火炮都指向了法国。当“巴黎大炮”射击时,所有火炮将同时开火,予以配合。30名炮手用提升装置将身管徐徐升到53度射角,打开厚达34毫米、铁门似的炮闩,弹药手从保温弹药库内取出重120公斤的炮弹,通过传送带送到炮膛内。
      此时德皇威廉二世也来到阵地附近观看发射。   7时许,一名炮手拉响火绳,弹丸凌空飞出,呼啸着向巴黎飞去。三分钟后,第一发炮弹落在了塞纳河畔。为了掌握炮弹落点,以便使炮弹准确命中重要目标,德国选了一名居住在巴黎20年的德侨做间谍。他的任务是将每发炮弹弹着点的准确位置告诉一位小姐。
      这位小姐通过电话将情报传到法国与瑞士的边界。一名乔装成农民的间谍赶着牧草车将情报送出法国。4个小时后,准确的弹着点情报将送到德军统帅部。   尽管战争已进入了第4个年头,但巴黎的街头依然一派祥和,并没有大战的气氛。在首都巴黎和敌军战线之间的防御地带,遍布着经过改进的高射炮群和高速战斗机,因此在白天空袭巴黎等于自取灭亡。
      用戈塔式轰炸机进行夜袭逐渐增多,但除月明之夜外,准确性几乎等于零。夜晚城市不但灯光熄灭,而且由于遍布高射炮,进袭者只能高飞,因而袭击的目标也就不准确了。在飞机到来前,有效的警报系统使每个人都能进行充分的准备。3月23日早上7时20分15秒,巴黎城北街道上突然一声爆炸,建筑物震动,窗户碎裂,没有人受伤。
      20分钟后,相距2.4千米的加雷德莱斯附近,发生了第二次爆炸,伴随着滚滚浓烟,墙倒屋塌,十几人倒在血泊之中。惊慌失措的巴黎市民,四处奔逃,东躲西藏。以后每隔15~20分钟,就有爆炸声在巴黎响起,一直持续到下午。起初人们以为是飞机来袭,可是他们既没有看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一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然而,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法国军方对现场找到的和从尸体中取出的金属碎片进行检查,发现碎片太厚了,不像是炸弹。军火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粗糙的金属厚块都来自炮弹弹壳。
      但相距最近的敌人阵地差不多在105千米之外,而最重型大炮的已知的射程也不会超过32千米。因此有人断言:巴黎近郊藏有德国人的“秘密武器”。   3月29日下午4时30分,“巴黎大炮”再次怒吼。一发炮弹击中了巴黎市中心的圣热尔瓦大教堂,教堂里到处都是做礼拜的人。
      炮弹炸断了支撑拱顶天花板的一根大柱子,数以吨计的石块“哗啦”一声坍了下来,压死了88人,另有68人受了重伤。4月2日,法国举行了大规模葬礼,许多政府高级官员都参加了,曾经指挥大贝尔塔炮轰击列日的鲁登道夫下令,“巴黎大炮”在那天下午保持沉默,但德皇却兴高采烈地乘车前往克雷彼,亲自向炮手们祝贺。
         勿庸置疑,“巴黎大炮”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巴黎人带着困惑和恐惧纷纷猜测这神秘的袭击来自何方。直至法国的特工在靠近法德边界的克雷彼发现了德国的远程火炮,这个谜底才被揭开。那时已有一门“巴黎大炮”发生了爆炸,5名炮手被炸死。余下的两门大炮仍轮番射击。
         “巴黎大炮”的设计和制造堪称世界一流,其射程之远为世界之最,能袭击对手的纵深目标。但它有致命的弱点:由于膛压非常高,后坐力特别大,炮架必须要十分坚固。这就使得运输和操作极为不便,运输且不说,单是装填和发射一发炮弹就需要10多分钟。   从3月23日至8月9日,三门“巴黎大炮”从三个不同的位置向巴黎共发射了300多发炮弹,其中有180发落在市区,其余的落在了郊外,造成了20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
      尽管炮轰巴黎是德国春季进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并未产生重大的战略影响,更挽救不了行将土崩瓦解的同盟国。随着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德军匆忙将剩下的两门大炮运回克虏伯兵工厂,重新投入熔炉。其设计图纸也神秘地消失了,仅有一份原始手稿保留在罗森伯格家族,秘不示人。
      法国及其盟国的特工人员曾经费尽心机,想搞到大炮和设计图,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40多年后,罗森伯格关于“巴黎大炮”的原始手稿最终还是“浮出了水面”。但在当时,“巴黎大炮”以其昙花一现的身影,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扑朔迷离的疑团和无以尽言的思考。
       。

    紫***

    2007-06-12 08:50:11

其他答案

    2007-06-12 08:52:58
  •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巨炮,火车拉载,转向,在法国敦克尔克炮轰英国伦敦。可惜本就很少的东西,没打几炮就有炸膛的。

    l***

    2007-06-12 08:52: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