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推理题

首页

推理题

    市区某大学集体宿舍内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男尸。死者系该校化学系教授曹安,今年58岁。据反映,最后有人见到他,已经是三周前的事了。之后他就不在露面了。而这三周恰是曹教授的假期,故也无人对此加以关注。而且每晚,他的卧室也不见灯光。所以大家都认为他外出了。如果不是这天他的三名学生来找他,恐怕尸体要更迟些才会被发现。

   尸体被发现的地方正是教授的卧室,现场基本无打斗痕迹。估计教授是在无察觉的情况下被人用钝器击中后脑致死的,故只留下少量挣扎痕迹。他身上只着便装,歪躺在他的床边。床头柜上原本放置的一瓶某药厂出品的锌-钙口服液被教授挣扎时抓得变了型
,大概案法时他正准备服用。警方由此估计凶手系教授熟人。故将嫌疑集中在发现尸体的三个学生——梅瑰、郑宁、陈凌——身上,因为曹教授是他们的导师,与他们最熟悉。

   在现场上过蜡的地板上,发现了大量蜡烛泪以及一块烧尽的蜡烛。由于工作性质,曹教授平时极为谨慎,绝不可能将蜡烛滴到上过蜡的地板上,所以警方认定这是凶手留下的痕迹。根据记录,恰好在三周前最后有人见到曹教授那天晚上7点到7点半这段时间
内,学校突然停电。虽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但根据以上情况,案发时间就在停电那会儿。

   于是警方对三名学生进行不在场调查。

   梅瑰称:“停电那会儿我和男友在校外一家餐厅吃饭。中途我俩起了争执,当时许多人都看见了,可以为我作证。不过我看郑宁挺可疑。因为他最近抄袭别人的论文,被教授发现了,教授扬言要扣他的学分。”

   郑宁称:“停电那晚我在一个网吧上网,可却忘了带钱,结果被老板一顿臭骂后记了帐,所以我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但我看陈凌最有可能是凶手。因为曹教授一直说他和我们几个格格不入,弄得陈凌很没面子。”

   陈凌称:“我那天晚上拉肚子,在校医院挂盐水。停电时我帮一个护士点了蜡烛,她能为我作证。我瞧梅瑰才最有嫌疑。因为教授不久前发现她生活极不检点,说要到校领导那里去揭发,要学校勒令她退学,免得污了教授自己的名声。”

   经查,三人所说的不在场证明都不假。为此警方找来具有丰富刑侦经验的老刑警严炎来协助调查。

   严炎经过缜密的思索,终于推翻了三人的不在场证明,并从中找出了最有嫌疑的一人。经警方强大的政策攻势,那人也最终承认了罪行。

   那么,谁是最可疑的人?三人的不在场证明又如何被推翻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22 16:19:11
      因为停电是在突然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之前,教授应该开了电灯。案发时,室内应该已经点了蜡烛。而且凶手离开时也没有将蜡烛熄灭。既然连蜡烛都来不及熄灭,凶手就更不会到要把电灯关上。所以直到凶手离开电灯的开关依然是开着的。可是,在后来的三周时间里教授的卧室里却没有灯光!这说明,不能仅凭烛泪这一可能是凶手刻意制造的假象而断定案时间。
      所以三人的不在场证明没有作用。 郑宁曾说:“曹教授一直说他和我们几个格格不入。”。“曹安”的拼音首字母是CA,“梅瑰”是MG,“郑宁”是ZN,“陈凌”是CL。在化学符号中,Ca指钙,Mg指镁,Zn指锌,而Cl指氯。钙、镁、锌都是金属元素,而氯却是非金属的卤族元素。
      所以,作为化学教授的曹安才会说陈凌和其他几人格格不入。 锌-钙口服液在睡前服用效果最佳,曹教授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而且他也不可能会在 待客之时服药。所以那抓在手中的口服液(Zn-Ca),正是在告诉别人,凶手是“Zn”——郑宁。 。

    笑***

    2007-05-22 16:19:11

其他答案

    2007-05-22 17:31:55
  •   首先,要推翻三人的不在场证明,就只有推翻警方推断的死亡时间。姑且认为警方是对的。那么因为停电是在突然的情况下发生的,故在这之前,教授应该开了电灯。案发时,室内应该已经点了蜡烛。而且凶手离开时也没有将蜡烛熄灭。既然连蜡烛都来不及熄灭,凶手就更不会想到要把电灯关上。
      所以直到凶手离开电灯的开关依然是开着的。可是,在后来的三周时间里,教授的卧室里却没有灯光!这说明,不能仅凭烛泪这一可能是凶手刻意制造的假象而断定案发时间。所以三人的不在场证明没有作用。 其次,要发现现场中一样极有可能是教授记号的物品。 请注意,郑宁曾说:“曹教授一直说他和我们几个格格不入。
      ”为什么呢?相信看过《柯南--复活的死亡讯息》的人一定有些明白了:他们的名字有一个特点。注意曹教授系化学系教授。那么就会发现:“曹安”的拼音首字母是CA,“梅瑰”是MG,“郑宁”是ZN,“陈凌”是CL。在化学符号中,Ca指钙,Mg指镁,Zn指锌,而Cl指氯。
      
      钙、镁、锌都是金属元素,而氯却是非金属的卤族元素。所以,作为化学教授的曹安才会说陈凌和其他几人格格不入。锌-钙口服液在睡前服用效果最佳,曹教授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而且他也不可能会在待客之时服药。所以那抓在手中的口服液(Zn-Ca),正是在告诉别人,凶手是“Zn”——郑宁。

    外***

    2007-05-22 17:31: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