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明天二月二,可是龙抬头的日子。

首页

明天二月二,可是龙抬头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19 22:41:30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有***

    2007-03-19 22:41:30

其他答案

    2007-03-20 21:23:48
  • 天龙八部半一抬头,看见个PLMM:哇噻!漂亮了!

    彩***

    2007-03-20 21:23:48

  • 2007-03-20 16:01:44
  • 二月二,龙抬头,我要去乘龙了

    1***

    2007-03-20 16:01:44

  • 2007-03-20 09:50:52
  • 那,俺也顺便抬一下头吧。管他蝎子、蜈蚣还是龙呢!

    1***

    2007-03-20 09:50:52

  • 2007-03-20 05:36:20
  • 二月二,龙抬头,人人忙着去剃头,理发馆排成了长龙~~~~~~~~~~~~~

    老***

    2007-03-20 05:36:20

  • 2007-03-20 05:06:55
  • 我正好是今天出远门去见工面试!!!

    格***

    2007-03-20 05:06:55

  • 2007-03-20 00:12:19
  • 二月二,啃猪头。
    我有几个东北的朋友,二月二他们就吃猪头肉或猪蹄,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那里的风俗!

    1***

    2007-03-20 00:12:19

  • 2007-03-19 22:58:11
  •       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这天清晨,家家户户用柴灶里积存的柴灰连续不断的在地上撒成一条长龙,直延伸到附近的河边或井边,用意是把懒龙送走。然后又用黄土从河边或井边开始,撒成长 龙,直到自家门前,用意是把勤龙引回。因为龙可以行云治水,这种引龙活动,用意是春暖后有几场好雨,以利春耕,使禾稼成长,五谷丰收。
       为了尊崇龙,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妇女们必须停止针线,以防"扎坏龙眼"。 由于二月二这天已是"惊蛰"之后,阳气上升,各种冬眠的昆虫陆续复苏,所以,这一天,还有一个驱除毒虫的活动。家里的老人要在早上手持小棍挨房敲打炕沿嘴里念叨:"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认为这样一来,蝎子、蜈蚣等害虫不能复苏。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的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这天应时素食是煎焖子。焖子是淀粉熬成胶状块,把它切成小碎块,放在平底锅上用油煎炒,煎到有一层黄色脆皮时,盛在碗里,用芝麻酱调稀,撒上蒜末,拌好后即可食用。
      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非常可口。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 。

    n***

    2007-03-19 22:58:1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