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杨朔《荔枝蜜》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首页

杨朔《荔枝蜜》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杨朔《荔枝蜜》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06 13:43:19
      诗情、画意、哲理 ——《荔枝蜜》 
    我喜爱杨朔同志的散文。 杨朔同志的散文,结构精巧,语言洗炼,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并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 杨朔同志就曾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
      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 《荔枝蜜》就是一篇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内情和外境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把现实的生活和美好的想象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作者借蜜蜂酿蜜的可贵精神,赞颂了劳动人民勤奋不息地为别人、为子孙后代酿造生活之“蜜”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回旋曲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结构把诗一般的艺术境界缓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联想得很深很远,并不断咏味思索其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得到美的享受。
       作者以自己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即以不喜欢蜜蜂到赞美蜜蜂,进而愿意变成一只小蜜蜂,把全文串联起来。文章开始写道:“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接着作者说明了不喜欢的原因是“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这一段,作者用画家喜爱蜜蜂来反衬“我”“总不大喜欢蜜蜂”,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赞美蜜蜂设下伏笔。
       接着笔锋一转,出人意外地来到广东从化温泉,行文上发生了跌宕,引起读者读下去的兴趣。作者描写了温泉景色“四周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一个“抱”字,给予了山水以生命,多么形象,多么新鲜,又多么富有诗意啊!读者眼前立即出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幅。
      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浓烈感情跃然纸上。 接着作者又看到林深似海,葱茏如山的荔枝树,写了荔枝树之多,写了不出众的荔枝花的繁茂,并引用宋代诗人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极写鲜荔枝的名贵。但“来得不是时候”,一语堵住了去路,好似“山穷水尽疑无路”了,但“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一个“柳暗花明”的佳境又展现在面前。
      看吧,在那碧海绿天的荔枝林中,满野的蜜蜂嗡嗡嘤嘤“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这样一派热闹景象,凡是对生活有深厚感情的人,谁不为之动情呢?当作者品尝到鲜荔枝蜜时,自然就会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写到:“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一个“甜”字用得自然,贴切,发人深思,动人心弦。
      它把荔枝蜜的香甜与人们生活的香甜连在一起,使人自然联想到蜜蜂采花酿蜜的崇高意义。它既是赞美荔枝蜜的可口,又喻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至此,我们才发现作者写从化温泉的美景,写荔枝树的茂盛,荔枝花的繁多,荔枝和荔枝蜜的香甜绝非多余之笔,而是要让蜜蜂从香甜的荔枝蜜中飞出来,从葱茏如山的荔枝林中飞出来,突出蜜蜂的勤劳可爱,又极富诗意。
      它是对中心事物——蜜蜂(意境中的中心构图)所作的环境渲染。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这个过渡段,转得极其自然。既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起了收拢材料的作用,归到了开头点出的蜜蜂身上。 作者在动情之下,很自然地去到养蜂场,细致地观察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探索甜美生活的底蕴,引出了对蜜蜂精神的由衷赞颂,进入意境的中心构图。
       作者借特有的典型环境——蜜蜂世界,类比现实生活,引人认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文中写道:“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叫“养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进“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来飞去,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一个“闹”字,把大厦内外一派春光的景色写活了,我们似乎看到繁茂的荔枝花开得正鲜,无数蜜蜂儿正在花间飞来飞去,在大厦中进进出出,看到这沸沸扬扬的情景,作者风趣地说:“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这派景色不正是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图景么。
      它说的是蜜蜂,比的是人,说的是蜜蜂大厦比的是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生活。这里的情与景,物与志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最有诗意的是和老梁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中好像有一股深情厚意,缓缓地流送着,让人沉思,又发人深省。赞的是蜜蜂,却使人感到处处在赞颂勤劳的人民。
      当作者观看到蜜蜂箱里的蜜蜂在“蠕蠕地爬着”“很听话”“一刻也不休息”时,很自然地问到:“象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蜜蜂不闲”的劳动态度,“不争”的谦让品德,深深感动着作者,因此,作者很自然地关心着它们的命运。
      当作者了解到一只工蜂最多只能活六个月时,感叹道:“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数限,自己就悄悄死在外面再也不回来了。”听到这里,谁不为蜜蜂这种自觉劳动的精神感动呢?谁又不为蜜蜂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感动呢?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光明十分珍惜,对生命的短促处之泰然,对劳动十分热爱,对人类一无所求,死了也不麻烦人类的小蜜蜂的形象。
      真是令人肃然起敬,赞叹不已。 面对这样动人的诗境,面对这平凡而伟大的小蜜蜂,作者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情赞颂道:“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发自作者心中的诗,是对勤劳无私的蜜蜂的衷心颂赞,也是对勤勤恳恳,不计报酬的劳动态度的热情歌颂。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有无数象小蜜蜂这样勤劳、无私、忘我工作的人么?它使读者很自然地联想起焦裕禄、雷锋、吕士才……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联想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它提出了人生为谁谋幸福的重大课题,使人自然领悟到谋个人私利者渺小,谋人民公利者伟大的哲理。
       最后两个自然段点明了主题,深化了意境,极富诗意。文中写道:“透过荔枝林,我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从歌颂蜜蜂酿蜜精神升华到赞颂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的酿蜜精神,这就点出了主题,深化了意境,对这种诗意的描写,作者是通过田野里农民分秧插秧的形象画面来表现的。
      如果作者总结似地说:“我们的劳动人民就象蜜蜂那样勤劳地在建设社会主义”,那就没有诗的意境了。 最后作者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写作者为蜜蜂精神所感动,决心向它学习,做一个忘我劳动的“酿蜜者”,这个决心和愿望是通过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的梦幻画面来抒写的,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深化了意境,如果作者干巴巴地说:“我要做一个小蜜蜂那样的人为人民服务。
      ”那就不会有如此盎然的诗意,就不会使人感到意境的优美,深邃了。 纵观全篇,优美深邃的意境次第展开,含意步步加深,感情层层叠起,作者从“不喜欢”蜜蜂到尝到香甜的蜂蜜后觉得生活是甜的,“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看了蜜蜂之后,“心不禁一颤”油然赞颂蜜蜂的高尚品质,继而又从眼前的现实,“透过荔枝树林”联系勤劳的农民,揭示出哲理,读来有如登山,从平地拾级而上,愈高天地愈广,所见所闻愈多愈奇,登临极顶,放眼望去,心胸开阔,不禁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散文不象小说那样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散文的感人,主要是靠它的意境的艺术魅力,缺之意境,就不配称为散文。 杨朔素知散文的要领,如前所说:“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来写。……常常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因此,他的散文总是非常讲究诗的意境的。
      此篇就是一例。 。

    电***

    2007-01-06 13:43: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